首页 理论教育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研究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研究

【摘要】:陶行知在1939年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但是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这个命题,让教育的内容变得更丰富了,教育的范畴也更宽广了。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教育和生活具有同一性。陶行知先生主张要运用生活的力量来改造生活,要用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活来改造无目的、无计划的生活。所谓教育的变化乃是由于生活的变化引起的教育作用。

陶行知在1939年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一)生活即教育

首先,在以往的认知中,生活就是生活,教育就是教育,两者之间似乎不存在太大的联系。但是陶行知先生所提出的“生活即教育”这个命题,让教育的内容变得更丰富了,教育的范畴也更宽广了。在陶行知先生看来,教育和生活具有同一性。教育不应该脱离生活而存在,教育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生活。我们承认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没有生活,便没有教育。由于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所以他们所受的教育也就不同。其次,用生活来教育。陶行知先生主张要运用生活的力量来改造生活,要用有目的、有计划的生活来改造无目的、无计划的生活。他坚信一切都要从儿童的实际生活出发,因为实际生活能够指引前进的道路。所谓教育的变化乃是由于生活的变化引起的教育作用。最后,从教育的目标来看,“生活即教育”是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那么根据陶行知先生的观点,我们每个人都在接受教育,那又有什么理由去兴办教育呢?在社会中,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同时因为各种因素,每个人所过的生活都是不相同的,有的人的生活是进步的,那么所受的教育就是进步的,有的人所过的生活是消极的,那么他所接受的教育就是消极的。而“生活即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所以要用积极的生活引导消极的生活。

(二)社会即学校(www.chuimin.cn)

社会即学校是把社会办成大学校,这个命题是与“生活即教育”紧密相连的。生活和教育密不可分,教育和生活同时存在,而人们生活在社会中,也就是说,社会也是教育的场所。因此,陶行知先生主张拆除学校的高墙,把学校放到社会中去,这样学校可利用的资源便会大大增加。“社会即学校”这个命题主要是针对传统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脱节的现象,想通过学校向社会开放的方式,让学校对社会进行选择,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中的有益内容,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并且学习的内容也增加了。社会就是学校,人人都可以是学生,人人也都可以是教师,从社会生活中得到教育,也就与“生活即教育”密不可分了。另外,社会即学校的大众教育观,同时也打破了传统教育中的垄断现象,以前都是有身份地位的士大夫之流才能接受上等教育,而社会即学校打破了传统意义上学校的界限和门槛,能够把书和生活结合起来,与“生活即教育”的衔接恰到好处。

(三)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于1931年指出:“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教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学时都以做为中心。”在生活中,“教”和“学”围绕“做”进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以“做”为先。“教学做合一”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不能将这三部分分割开来。也就是说,“教学做合一”使得教学双方在“做”上统一起来。在教学和学习中难免会出现失误的地方,那么运用“做”的方式,就可以检验教得是否正确,学得是否正确。“教学做合一”主要针对的是传统教育中“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的一种革新,从“教”为重点变为“学”为重点,接着便是由以“学”为重点变为以“做”为重点。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教与学的模式,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实践能力,而教师则是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合作者,以及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再是死板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互动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