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杜威教育即生活理论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杜威教育即生活理论研究

【摘要】:针对美国当时的教育状况,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主张,教育不是为了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而是为了儿童的现实生活。杜威还主张教育应该基于生活和科学实践,把生活化的科学实践作为中心,从而建立起科学和人文的关联。“教育即生活”理论的核心要求就是教育不应该脱离生活,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理想的生活。

教育即生活”这个命题是美国著名学者杜威基于实用主义和自然主义哲学的基础之上所提出的。滕大春在《杜威和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原有的教育既没有和社会保持一定的联系,又没有关注儿童的发展。而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刚好和杜威所探讨的一拍即合:‘学校不能脱离社会的发展和忽视学生的发展进步’。”针对美国当时的教育状况,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主张,教育不是为了儿童未来的生活做准备,而是为了儿童的现实生活。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前提,而不应该只关注学生对学科的学习。杜威还主张教育应该基于生活和科学实践,把生活化的科学实践作为中心,从而建立起科学和人文的关联。人的发展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得到最完美的展现。“教育即生活”并非在教育和生活之间画等号,而是强调学校教育不仅不能脱离社会生活和儿童生活,还要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扮演必不可少的角色。“教育即生活”理论的核心要求就是教育不应该脱离生活,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理想的生活。

杜威曾经指出:“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便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里所说的学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是社会生活的另一种体现。学校生活理应以儿童的经验和兴趣为中心,促进儿童更好地发展。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生活过得更有意义,而生活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必须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不断的发展。他认为,学校不仅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同时也应该具备社会生活的意义。同时又强调,学校不应该也不能是现实社会的复制品,学校必须是简化的社会,剔除一切糟粕,经过优化,从而条理清晰、井然有序。(www.chuimin.cn)

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把学生的学习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并指出在第一阶段,学生的知识表现为聪明、才力,就是做事的能力。而人们最原始的所拥有的知识,就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做中学”要求学生亲身与事物接触,运用感官去感知事物,从而了解事物,获得关于事物的知识,并且以获得的知识作为凭借去思考问题,从而亲自解决问题。“做中学”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经验中获得知识的同时,把以前学校所灌输的知识和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既进行了有意义的活动,又获得了所需要的知识,一举两得,真正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