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教学生活化的可行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研究:教学生活化的可行策略

【摘要】:教学生活化中的“化”在词性上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这里可以把教学生活化看作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理念的实践层面的延伸和继承。而教学生活化则看到了课堂教学本身的内在价值,关注在教学过程中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意义,改变人的生存方式,提升人的生命价值。

教学生活化中的“化”在词性上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这里可以把教学生活化看作教学回归生活世界这一理念的实践层面的延伸和继承。王尚文教授提出,教学的生活化是语文教学的一般原理。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生活中的人,在学习和生活中同时存在着听、说、读、写的活动。因此,教学的生活化就是将两种形式中的四种活动融合起来,然后将生活中的人和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结合起来,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结合对其他文献资料的梳理,笔者认为,教学生活化的主旨是关注教学中的人,关注学生的生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教学生活化的特点:第一,关注人。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只关注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只是想让学生成为掌握知识的“容器”。而教学生活化则看到了课堂教学本身的内在价值,关注在教学过程中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意义,改变人的生存方式,提升人的生命价值。第二,注重生活体验。教学生活化不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教师在合理的教学情境之下,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丰富有益的生活引入教学中来,把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恰当地结合起来,冲破书本世界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和课堂教学融会贯通。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获得认知,可谓一举多得。(www.chuimin.cn)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学生活化就是教师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引入和课程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并且要同时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体验生活,此外还要培养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在师生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引领学生到达更高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