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寻踪塘栖古园林:人静园古树成林

寻踪塘栖古园林:人静园古树成林

【摘要】:张云级名升,为珊林先生之父,牧村老人是他暮年自号。地闲人自静,园古树成林。韩应潮写有《次惇甫表弟自有余庐》诗:门外柳荫遮,论诗意并赊。园主人张升,字云级,号青书。而韩应潮则是张云级的外甥。到了七年后的道光丁酉年,韩应潮与表弟张本又一次相聚在自有余庐中。以上自有余庐主人张云级是张锡麟之子。张家的自有余庐应建造于清嘉庆二十四年前。

清代乾隆以后,塘栖有一座自有余庐园第,在八字桥东,翠芷湖西,乃牧村老人张云级暮年习静之所。旧有紫牡丹数丛,佳石绕廊,杂艺花木。

张云级名升,为珊林先生之父,牧村老人是他暮年自号。

而“自有余”三字得自于唐韩愈诗文,张升自跋云:

昔韩昌黎云:“辛勤三十年,始有此屋宇。此屋非为华,于我自有余。”余于舍傍隙地偶僻数椽,憩息其中。回忆半生积苦,此境实非易到。因本昌黎诗意名庐,愿子孙勿忘厥初云(按:厥,那个。厥初,那个最原始的)。嘉庆二十四年(1819)己卯三月,钱塘张青书牧村老人自识。

园中叠石为坡,宅旁置石笋,依石有美人山茶、绿萼丹桂、粉团月季、石榴木樨、蜡梅等树,唯垂丝海棠、红薇二种更为佳品。

此旧影为八字桥旁东望翠紫湖

张本有《辛卯长夏偕琴溪表兄避暑自有余庐》诗:

碧影半庭遮,闲居兴转赊。

爱山因叠石,贮水为浇花。

宿雨枝头清,清风径外斜。

晓窗刚睡起,炉畔试煎茶。

小院摊书处,曾无溽暑侵。

地闲人自静,园古树成林。

欹石侍明月,凭栏听暮禽。

此中幽趣足,何必抚鸣琴。

韩应潮写有《次惇甫表弟自有余庐》诗:

门外柳荫遮,论诗意并赊。

庭空容置石,园小足裁花。

片雨一蝉歇,夕阳高树斜。

日长无客到,声沸竹炉茶。

移来书作伴,半榻晚凉侵。

满地树留影,开轩风在床。

棋声沉隔院,诗吟答幽禽。

尽涤嚣尘去,吾将学抚琴。

《丁酉仲夏复偕惇甫读书自有余庐,回忆辛岁避暑此间,恍如昨日,仍踵前韵》诗:

庭树复周遮,干霄兴益赊。

窗虚还待燕,园小不妨花。

移槛午阴直,连床密雨斜。

诗情频话旧,最好试新茶

静扫闲阶地,尘缘不使侵。

画山屏绕榻,叠石笋成林。

风至书翻案,墙低树引禽。

挑灯方读罢,待月且眠琴。(www.chuimin.cn)

《自有余庐桂花盛开,南湖老人寿届大耋,同人花下聚觞小集成二律》,今录其一:

小山招隐处,金粟石岩幽。

苔绿半阶润,薇红一院秋。

良医多寿考,群彦尽风流。

觞咏畅外抱,林泉无外求。

张毓文《次琴溪元韵》录一:

频过高士宅,为爱一庭幽。

丹桂初飘馥,红薇已带秋。

交情如水淡,清赏亦风流。

举目皆堪咏,何须刻意求。

园主人张升,字云级,号青书。他有二子,长张雯,字珊林,次子张本,字惇甫,咸丰五年乙卯科副贡,任奉化县教喻。而韩应潮则是张云级的外甥。以上张本的诗中“辛卯”应为道光十一年岁辛卯,正是公元1831年。到了七年后的道光丁酉年(1837),韩应潮与表弟张本又一次相聚在自有余庐中。

韩应潮,字生江,晚年号琴溪渔隐。布衣,工诗,风雅绝俗,补辑《栖乘类编》。塘栖乾隆以后,镇上很多人物事迹是靠这本书传下来的,自署曰《唐栖志略续补》。他与张雯、张本、陈莱(字书禾)、毛祺(字午桥)、夏钧(字右圃)为文字之友。

此支张氏,是明代张瀚之后嗣。

张瀚,武林(杭州)人,明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历任庐州、大名知府。蒙古瓦剌俺答包围京城时,朝廷下诏派兵部郎中在畿辅一带征调民兵入卫京师,瀚立即查核户籍,规定30丁简一人,以其余29人供应军饷,征得800人,驰送真定交接兵部,受到称赞。以功迁陕西左布政使,擢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半年后入京任大理寺卿,进刑部右侍郎,不久改兵部,总督漕运。隆庆元年(1567)改督两广军务,以与巡抚政见不合,在平息曾一本骚扰战事中互不配合,被停俸在家候用。后出抚陕西,迁南京右都御史,改工部尚书。万历元年(1573)以张居正荐,代杨溥为吏部尚书,任满加太子少保。当时,张居正权势正盛,满朝官吏都唯命是从,而瀚虽受其荐,但仍不阿附居正,朝议多不合。后张居正唆使给事中王道成、御史谢思启弹劾,瀚辞归故里,把平生所见所闻著录成《松窗梦语》八卷,记载了明代经济、社会、文化、民情风俗等方面资料,对研究明代社会经济、商业贸易有重要参考价值。卒赠太子少保,谥恭懿。

根据《栖里景物略》《栖水文乘》记载:张瀚之孙张默,字潜甫,后改为潜夫,又名勿,字长韬,明末至清康熙间人。性颖志洁,工诗文,善书画,以折枝花鸟得名。又善于临摹古迹,一石一水,过目辄能仿效。徐野君、卓珂月最喜其诗,时有唱和。顺治初年,张家在杭城西湖边的宅第为满营所圈,无立锥地。遂挈妻子依唐栖亲戚沈劬白家。居于栖里而卒。有《枯吟草》《孤征草》行世。

王同有附注:潜夫先生,当日由武林依亲栖里,则属栖里之寓公也。然其孙固家于唐栖,应为唐栖里人。其诗集《枯吟》《孤征》音相谐,疑即此一集,而所记者异其名也。

张默之孙张锡麟,字九徵,号仁薮,少孤。尝从语溪(今崇福)吕晚村学,筑半亩之圃,莳花种竹,题曰“花谷”。凡花木经其栽植修剪,无不繁英稠萼,曲折婆娑。而梅干横斜,尤称绝伦。其余镌章制砚,色色可人。喜作诗,有《正已斋诗稿》若干卷。邵伊人、沈玉亭诸公常诣其圃,豪饮唱和。75岁卒。他是清代康熙至乾隆间塘栖人。

张愿博曰:“余同邵竹巢访九徵不值,见其一切书匣、笔床、牙签、窗格,皆以竹为之,手自雕镂,无不精雅。壁悬一画,伊祖潜夫先生遗笔。案头有五字诗画于铅板,乃十四寒韵也。”首一字出韵,宋人恒用之,遂依韵赋二首以赠曰:

其一

相寻处士午余天,晴日无风屋减寒。

人迹未归云出岫,茶声旋沸水流滩。

先人画重山林古,前辈画推蛇蚓难。

二老徘徊瞻四壁,心评意许语更端。

其二

到此堪叹别一天,可忘尘俗又炎寒。

审安容膝希贞士,羞学推舟上逆滩。

灌圃种蔬供自易,栽花索句赋何难。

此君质艳人工巧,不数猴狝刻棘端。

张愿博,名圣济,号砚樵,康熙间仁和诸生。砚樵书法钟、王,大至方丈,细如蝇头,无不入妙。单辐片纸,人得之珍如一簟珠。

邵竹巢,一名嘉客,初名龙章,字荀孟,又字伊人,竹巢是他的别号,文学负青子也。邑庠生,书法诗才并擅作手,著有《带山草堂诗》《主间堂诗稿》。菽园曹屺曰:“《主间堂诗稿》甫编成,为清流寺释眉峰携至会城,捐赀命梓。归遗问寿诸公,洵一时佳话。以视沽酒烧猪,又不足言矣。小楷尤工,年已耄,尝书《金刚经》三十二分,《千字文》全帙,笔笔遒劲端楷,无一字苟,不下文待诏所遗手迹,人珍藏之。”

他们都是与张锡麟诗文过从的好朋友。

以上自有余庐主人张云级是张锡麟之子。张家的自有余庐应建造于清嘉庆二十四年前。经过道光,到咸丰年间此园尚存于栖水。根据志书此园位于“八字桥东,翠芷湖西”的记载,判断此园故址应在后世镇上刘家木行左近位置,大抵位于八字桥东朝南埭至今天的塘栖宾馆这一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