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寻踪塘栖古园林的迷人之处

寻踪塘栖古园林的迷人之处

【摘要】:清代,塘栖有“超山别墅”园第,是夏超墅别业,园在西小河南垞,邵氏半亩园之东。清风习习斜阳里,正是横潭五月秋。而园主人夏超墅,《唐栖志》人物传将其列入义行。夏之城,字超墅,他是塘栖隐君子。晚岁号寄庵,以山水诗酒为乐,著有《超山别墅草》。夏同善书法根据以上人物生年,以及“横翠楼”之匾为清代著名的篆刻家和书画家赵之琛所题的记载,可确认超山别墅是清代道光至光绪年间塘栖夏氏的产业。

清代,塘栖有“超山别墅”园第,是夏超墅别业,园在西小河南垞,邵氏半亩园之东。面向皋亭、黄鹤山,隔着横潭与芳杜洲遥遥相望,赵之琛题其楼曰“横翠”,盖在横潭、翠湖之间。夏氏与同里林少和、徐旭亭寓谈书画处。缭(围绕)以矮垣,遍植蕉竹、芙蓉之属。

为夏氏超山别墅题额的赵之琛(1781—1852)是钱塘人,字次闲,号献父、献甫,又号宝月山人,斋号补罗迦室,清代著名的篆刻家和书画家,浙派篆刻的代表人物,“西泠八家”之一。精心嗜古,精通金石之学,能尽各家所长。

而“隔岸与芳杜洲相望”一句已点明清代超山别墅的大抵位置是在后世西小河南街东首,靠南面横潭并对着油车墩的一带人家。

康榆,字莲伯,辑有《横翠楼小集诗》,孙人凤为序记。

张毓文有《横翠楼纳凉主人以碧螺春茗饷客》诗:

林峦如洗正初晴,恍若山阴道上行。

苍翠一楼鲜欲滴,果然七碗觉风生。

洞达轩窗好纳凉,登临风景越寻常。

牵芳有约空惆怅,一阵荷香助茗香。

十亩池塘半是荷,风来遥送采莲歌。

莺声呖呖垂杨外,何处红裙荡桨过。

云影波光聊自娱,一房山色倩谁图。

天然野趣闲中得,莫道栖溪风景无。

隔岸芭蕉芳杜洲,归途渐觉暮烟浮。

清风习习斜阳里,正是横潭五月秋。

关于塘栖夏氏,在《唐栖志·选举表》中有:

夏璇,字念曾,康熙五十九年庚子科举人,官至山东青州府沂水县知县。

夏琏,字连珊,雍正初年岁贡(贡生、秀才)。(www.chuimin.cn)

而园主人夏超墅,《唐栖志》人物传将其列入义行。

夏之城,字超墅,他是塘栖隐君子。年轻时习儒业,曾官候选国子监典簿。以双亲年老,家计日落,而弃儒经商,贸易于吴地。往来三十年,家得以兴。由于夏家当时是五世同居,群从(指堂兄弟及侄子辈)子侄有数十人,故而眷口(指家属人口)愈众。所居房屋隘窄,家族中多有议论希望分家。夏之城将大部分资财及祖上旧业让给他们,自己则另造数间房居住。他又找寻先代茔墓,率族人祭扫,还帮助族中贫困者谋生,给族中年幼孩童书读。庚申红羊之乱,避地清溪(德清城关镇)。当时粮价暴涨,他仍帮助十多家人。对有急难之人,夏之城都是热心相助,可以说一生中做了许多善举好事。晚岁号寄庵,以山水诗酒为乐,著有《超山别墅草》。逝世于光绪甲申(1902)八月,享寿71。逝前一日自撰挽联留于子孙:

七十余年,脚插红尘,身世历诸艰,撒手长辞吾事毕。

八月既望,魂归碧落,死生知有数,遗言惟嘱汝曹遵。

夏之城有子四人。

长子夏同声,字容伯,邑诸生。年轻时即嗜学,酷爱古代文物,与林纾(林琴南)为友,又协助王同纂修《唐栖志》,是对塘栖颇有贡献的先贤。次子夏同文,贡生。三子同镳,是从九品官员,庚申之难殉职,得恤云骑尉。四子同伦,监生。有孙七人。葬于马鞍山南麓。俞曲园先生书墓碣,瑞安黄体芳题墓门曰:高士衣冠。

晚清名臣夏同善是之城先生的侄儿。

清洪昌伯有一首《同夏超墅先生子松同年,由白鹤渡至独山看桃花用辘轳体》诗。洪昌伯即洪昌燕(1820—?),字敬传,号章伯,或张伯,浙江钱塘人。清咸丰六年(1856)丙辰科翁同龢榜进士第三人(探花)。

咸丰六年,洪昌燕参加会试,主考官是彭蕴章、全庆、许乃普、刘琨。这一科会元是马元瑞。洪昌燕经会试,入贡殿试。咸丰帝在太和殿传胪,一甲翁同龢、孙毓汶,洪昌燕三人进士及第,二甲潭钟麟等一百人进士出身,三甲孙彦等一百三十人同进士出身。洪昌燕进士及第后,授翰林院编修。

咸丰八年,洪昌燕出任河南乡试副考官,累官至御史。咸丰十年,洪昌燕出任会试同考官,官至工科掌印给事中之职。

而子松应是晚清名臣夏同善。

夏同善(1831-1880),字子松,号舜乐,浙江仁和县人。

关于夏同善,《清史稿·列传二百二十八》有《夏同善传》:

夏同善,字子松,浙江仁和人。咸丰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右庶子,充日讲起居注官。十年,粤寇陷江南,诸军无所统,请属之曾国籓;又以北塘之役,僧格林沁军退顿通州,桂良再就议款,同善建言敌情叵测,宜专任僧格林沁备战守:敕并依行。父忧归,服阕,起故官。同治六年,迁少詹事。其时传言车驾将幸惇亲王府,召集梨园,同善闻之,与孙诒经合疏谏止。略言:“皇上冲龄,敬天未至南郊,游幸先临府第,未安者一。圣学端资养正,耳目玩好偶有所娱,恐疏而不密,未安者二。近顷军事未宁,游观之事传播四方,曷以慰臣民望?未安者三。英、俄人士杂处京畿,稍示以懈,何能帖伏?未安者四。夫孝以礼为归,礼以时为大,非时不举,古有明箴。乞罢止以彰圣德。”出督江苏学政,遭继母丧去职。起詹事。十年,迁兵部右侍郎。秋,患霪雨,奉其状以上,乞申虔祷,实行敦节俭、广赈济、开言路、清庶狱诸政,语至剀切。十三年,偕尚书广寿诣四川按事,奏请撤永川等兵差局、绵竹等夫马局。光绪元年,命值毓庆宫授读,固辞不获,益屏家事勿问,退唯默坐观书,思所以为献纳地。先后累言盗案刑例宜复旧制,分首从;畿辅旱,请凿井灌田苏之;晋、豫饥,请移海防关税经费恤之。四年,复命视学江苏,陛辞日,力陈捐纳有碍民生,无裨国用,称旨。明年,被命巡视山东黄河,条上治下游三事:曰濬海口,曰直河湾,曰通支河,请移机器局经费治之。其秋,阅缘江炮台,又历陈三不可恃,请合数省力助守江口,已筑者毋废,未筑者毋增,上然其言。尝割俸濬江阴城河,植松五万余于君山,民德之。光绪六年(1880),卒,德宗闻之遽泣,其忠诚荷主知如此。遗疏入,赐恤如例,谥文敬。子庚复,主事;敦复,御史。

夏同善书法

根据以上人物生年,以及“横翠楼”之匾为清代著名的篆刻家和书画家赵之琛(西泠八家之一)所题的记载,可确认超山别墅是清代道光至光绪年间塘栖夏氏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