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寻踪汪氏一曲园,幽怀托素琴

寻踪汪氏一曲园,幽怀托素琴

【摘要】:茫茫海内孰知音,漫把幽怀托素琴。20岁嫁给乌程汪延泽,人称汪赵氏。乌程汪氏是塘栖汪氏的族亲,塘栖汪氏曾有一曲园第宅。光绪《唐栖志》记载,汪氏一曲园位于明代卓氏大空楼故址。汪氏一门迁居栖水较晚,从志书所载线索可知,汪氏应是在乾隆朝以后始从徽州迁徙塘栖。此时镇上因遭卓氏文字狱波及,兴盛数百年之文风已一蹶不振。

清代闺阁诗人赵棻有诗:

数椽茅屋小于舟,拘束无端学楚囚。

廿载昂藏曾未屈,可怜今日也低头。

茫茫海内孰知音,漫把幽怀托素琴。

相对不须愁四壁,胸中词赋即黄金。

赵棻,字仪姞,一字婉卿,号子逸,又号次鸿,晚年自称善约老人,赵文哲之孙女,赵秉冲之长女,清代乾隆咸丰上海人。20岁嫁给乌程汪延泽,人称汪赵氏。乌程汪氏是塘栖汪氏的族亲,塘栖汪氏曾有一曲园第宅。

光绪《唐栖志》记载,汪氏一曲园位于明代卓氏大空楼故址。此园北达市河,面临翠紫湖。为汪竹坡上舍(即明清两代的监生)课子处。园中有小于舟、容月轩诸胜。庭前有古柏一株,数百年前之物也。

关于栖水汪氏,《唐栖志》人物传有:

汪壬,字丽用,唐栖人,原籍新安(安徽徽州)。生平实事求是,尝开米肆于市。道光己酉(1849)大水,田禾受灾十分严重,但汪壬仍以平价卖米。那些极其贫穷者,根据其情还不收钱,乡人十分感谢他。里中有争讼之事,汪壬必设计排解之。舍药施槥(按:窄小的薄板棺材),矜孤济困,无倦容,无得色。咸丰庚申(1860)、辛酉(1861),粤匪(按:太平军)窜掠时,不逞者(按:指不逞之徒,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犯罪分子或是存心捣乱的人)黑夜行掠。汪壬招募健儿,创探船,有警以报,阖镇赖之以预避者无算。汪壬闲居课诸孙,皆入邑庠(按:明清时称县学为邑庠)。寿七十六。子道生、达生,有父风,能继志云。

清末民初,汪壬后人经营汪合兴酱园,家业兴旺。有汪澜,字步青,是清末秀才,还是个儒医,且医术高明。他给人看病从不收诊金,故在塘栖人中赢得好名声,塘栖人评镇上头面人物,有十大名人称号,其中将汪步青誉称为“四季平安”,其意是指塘栖有了汪步青这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儒医,全镇居民一年四季都能身体康健、平安和顺。

当年汪家在塘栖市河东侧市东街,从木桥东堍往南到蝙蝠弄口,20世纪80年代前镇上的中百批发部均是汪家原来的汪合兴酱园铺面,从蝙蝠弄进去,往东一直通达冯家弄,约180米左右,这一大片地界建有汪家的四进宅院及栈房和花园,其中最后一进是汪澜为儿子咏霓结婚所造的九芝堂,堂上悬挂的匾额是朝廷大吏所书。

汪咏霓即汪乃勋,号咏霓、啸庐,是塘栖文化名人,喜爱吟诗作画,超山海云洞侧摩崖石刻上镌有其诗。汪咏霓还主编镇上“棠社”文集。酱园生意破产后,汪咏霓开办过私塾,抗战时期又在镇上行健中学当过老师。

吴昌硕先生在塘栖的友人有多位,其中最相契的即汪步青、汪坚青兄弟。吴生前多次来塘栖,常到汪家,住在九芝堂,并曾为汪家留下了多副墨宝。

迟至20世纪90年代末,塘栖市东街、东小河拆迁时,汪家宅院七只厅被拆,当时有人见过其中一进院子墙上还镶嵌有一方吴昌硕先生亲手书写的碑铭,惜被拆毁或流落他乡。

汪澜之弟汪坚青则从政,民国早年曾任塘栖市东镇镇长,塘栖商会会长,1933年11月曾担任吴昌硕先生迁葬超山的总指挥。日伪时期汪坚青隐退家中。1947年起任杭县修志馆馆长,是当年塘栖著名的文化人士。

汪氏一门迁居栖水较晚,从志书所载线索可知,汪氏应是在乾隆朝以后始从徽州迁徙塘栖。此时镇上因遭卓氏文字狱波及,兴盛数百年之文风已一蹶不振。风雨飘摇的朝代末世,塘栖仅只以一个表面繁盛的商业码头呈现在世人面前。(www.chuimin.cn)

此时,塘栖镇上明清两朝那些曾经兴盛一时的世家大族所拥有过的园亭别墅都已经没落衰败,仅剩的也成了新兴富商的私家后院(塘栖土语称“园场”)。而汪家先人从徽州迁居塘栖,经商发达后在塘栖置地造屋,成为新贵。家财饶富的汪家还和德清蔡家联姻,德清旧时有徐胡谭蔡四大望族,蔡家在清康熙间曾有蔡启僔和蔡升元两位科举状元。

从现有资料分析,塘栖一曲园应是汪壬后人汪澜父祖辈所建,故一曲园建造时间应在清代同光年间,光绪十六年王同在塘栖编成《唐栖志》时一曲园应尚存于世间。

一曲园建在明代塘栖卓氏东园大空楼故址之上,园中建有“小于舟”、“容月轩”等建筑

其中“小于舟”之名应得之于元好问《东平送张圣与北行》诗:

梦里孤蓬雨打秋,茅斋元更小于舟。

无钱正坐诗作祟,识字重为时所仇。

千里谩思黄鹄举,六年真作贾胡留。

并州北望山无数,一夜砧声人白头。

“屋小于舟,人淡如菊”,正是古代读书人崇尚自然,追求天趣的文人情怀之表露。

庭院中那株存世数百岁的古柏树,应是明代东园中之遗物。

镇志记载的“此园北达市河,面临翠芷湖”一句则令人很难理解,因为塘栖市河位于一曲园西面,而大运河是在北面,距离更有250米以上,似乎距离太远,范围太大。会否是志书编撰者弄错了方位?

但光绪王同《唐栖志》中《街巷·东市街》则载:“口为东小河街,由马家桥侧进路至大鱼池罕,此地面山临湖,花柳争艳,有湖山之胜……为冯家弄,是汪沈氏世第。迢迢长道,达汪家兜及沙滩东石塘等处。按此长弄,即沈氏门道,内有且适园、东园、大空楼、山松斋等处。为汪沈弄,可通前墙门,汪家兜旧为沈氏住宅……”

根据此段文字叙述,“冯家弄是汪沈氏世第,迢迢长道达汪家兜”则符合前文“此园南面临翠芷湖”而“北达市河”的表述。这条市河就是流经塘栖的京杭大运河,因其穿镇而过,河在镇中,故亦被前人称为“市河”。

但一曲园故址的具体位置应在如今塘栖市河东岸、冯家弄步行街南段、东河小区范围之内靠翠紫湖区域为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