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道光年间塘栖韩应潮筑“蒹葭水榭”。据以可知,韩氏蒹葭水榭建成后,曾向文友征集诗文。超山为屏湖为镜,天然图画难描摹。其族叔韩崇本也有《为琴溪宗侄题蒹葭水榭图》诗:避俗远尘市,忘机订鸥鹭。韩琴溪《蒹葭水榭用徐野君前辈东小湖诗韵》诗:莲花插座妙新裁,良友携樽水榭开。琴溪二兄饯饮于蒹葭水榭,指斯图索题,醉赋二绝以应。在蒹葭水榭中吟诗觞酒,为一时之胜。......
2023-11-01
今天的塘栖镇塘北村龙光桥自然村是明代望族徐氏一族的聚居地。龙光桥,原名陆(渌)郭桥,俗称落瓜桥,陆(渌)郭之名源于此处地名陆(渌)郭里,后被叫讹为落瓜。乾隆丁丑(1757)圣驾南巡,地方官为迎接圣上改名为龙光桥。
龙光桥西首河面开阔,古称陆郭漾、落瓜漾,也名落瓜堰。漾北支河旧称渌溪,徐氏一族沿溪筑屋,聚族而居,世称渌溪(陆郭)西徐,以别于麻溪(大麻)东徐。徐家有大雅堂园第,主人徐行可,号荆石,其第四子徐彦登,字允贤,号景雍,万历十七年进士第四人,改翰林院庶吉士,官山东道监察御史,著有《大雅堂集》行世。
清乾隆何琪《唐栖志略》卷下《园圃》载有:“借竹楼,徐明府舟如就邻家竹园架小楼,收清阴于窗中,夏月逭暑其上。因榜曰‘借竹’。”明府是明府君的略称,汉人用为对太守的尊称。
龙光桥西侧落瓜漾
徐舟如即徐灏,字大津,舟如是他的号。徐灏是天启丁卯举人、崇祯甲戌进士,官常德府武陵知县,有《借竹楼集》。
徐灏有《自题诗》:
十亩筼筜野翠抽,隔床夜夜话悲秋。
茶烟每向窗间结,箨露常从槛下收。
主人竟日无相识,肯效当年王子猷。
徐士俊是其堂兄。
借竹楼是徐灏年轻时读书之楼。曾曰:“余宅后隙地,邻叔氏园。有竹亩许,傍墙筑楼,西向出牖,暑月坐卧其上,每微风至,翛然欲仙。因作《借竹楼记》,并系以诗。”
记曰:
古人贵竹,比之君子。苏端明曰:人于王公大人,面则君公,背则尔汝。至于竹,则前后无异辞,王公大人不及也。予性嗜竹,而隘于居,墙屋四匝,欲索一隙地置竹,不可得。予叔巽之,与余邻,屋后有竹数百枝,短垣障之,仅见其屋,翛翛焉尔。与伊人咫尺,犹河汉也。癸酉之冬,始构小楼于墙之侧,横缩各五步,啬于身而丰于目。南面则予卧室在焉,东与北则平原大树,村烟樵路,耕作负担之景悉在望中。其墙以西皆竹也。楼去墙止三尺许,时大雪,余与客登焉。见竹梢着雪,皆偃扑入楼中,以手振之,铮然作人立。有如宿雁之初起,筝弦之乍绝。余雪淅沥,狼藉委地。又如醉持昆刀而碎珠玉。予曰:乐哉,予叔氏假我以竹也。非假以竹,实举天下之贤人、君子、王公所不得追而友之者,而亦假之。古之人鸡鸣而起,杂佩以问,以求亲于有道,而惟恐其不得当。至有为林宗之,洒扫之,慎之佣作者。今予为饮食修脯之费,而日与贤人君子相对,收其贞固英挺之益,以消龌龊软美之气,所得已多矣。昔子猷所居,辄令人种竹,夫必自种而后有犹不免乎遗弓之诮。客曰:子猷固奇士,或时无可借,故须自为之耳。余曰:若是,则予之遇,又贤于子猷数倍矣。客因浮白,起为予寿。而名其楼曰“借竹”。
徐士俊《登借竹楼有感》诗:
西窗一水映玻璃,更有琅玕护短篱。
风雨十年存旧榻,飞鸣三载忆空帷。
莫伤前度桃花色,犹喜新城棠棣碑。
零落诗文同陨箨,青编收拾好追随。
徐灏早卒。有子徐孝道,字孝先,孝直,坚石,后改徐介,号狷庵,又名旷,号渌溪,明崇祯癸未(1643)诸生。灏妻陆氏,育孝先而殒逝。钱塘冯景所著《解春集》一书对徐介有较详细的介绍:
“孝先美容止,尝着绛罗襦,外裹白觳(音胡,皱纱),翩翩自喜。然负气使酒,好面折人过。”事后母至孝,后母弟敬直病痢,数月不解带,亲为拭秽。林鹿庵(名璐,字玉逵,浙江钱塘人)《文集》:“甲申之变,服缟晦迹。乙酉(顺治二年,1645),年二十,弃诸生。徜徉山水间如狂。”
徐故仁和贵族,甲第蝉联,人称落瓜徐氏。有田有庐,有图书、金石、彝器,(明末)遭乱尽散失,遗田数亩。久之,妻死,子相继死。故人忧之,为谋嗣续,瞪目仰视曰:“若(你)何人,其后嗣安在!”孤居岑寂,忽自落瓜走河渚(今西溪湿地东北一带),沙屿潆洄,获蔚掩映,又曰蒹葭深处。爱其地浦溆陂塘,梅花竹庐,清幽绝胜,遂寄栖施相(字石农)之庑。《解春集》告曰:生寄死归,今未归,聊相寄耳。
河渚溪流十曲,梅花开时,日夕游咏其下。今所传(诗作)百四十四首是也。喜饮酒,与客赠答,饮大醉,取诗笺寸寸碎之,投水曰:“世上安有能读徐生诗者!”初冬芦荻作花,满溪飞雪,自刺小艇出游,迷失道口,晏(晚)不归。友人疑为坠水。
每岁暮,闻杜鹃啼,辄洒洒泣下。每酒酣,则技浪发声,嗑嗑(按:多言)而不可止。侯官高兆,尝千里访先生,宿寓庐。夜半闻大哭,惊询(施)相、子云蒸(施相之子),对曰:“鼠衔先生葛巾去也。”河渚渔樵望见君,皆笑为狂生。君曰:“某非狂乃狷也者。”易名介,更自号曰狷庵。
与汪杲、陈际叔、应嗣寅善。晚识冯景,为忘年友。尝谓友汪杲曰:自陈际叔、应嗣寅殁后,杭州十万户,虚无人矣。今有半个在,冯山公也。杲问故,曰:“未知后半截何如耳。”
积书千卷,教授童子五六人,各授小学,盛暑必衣,步趋翼如。生平不泛交一人。诗成得读之者,惟柴绍炳、陈廷会、汪讽、陆繁弨六七人而已。讽死,哭之恸曰:汪冷死,吾无望矣。岁终,仆夫载租来,置门内即去。君亦不问,若受饷然。戊寅秋一夕,中风卒,年七十有三。相适他出,子云蒸在滇,云蒸妇命稚子传语诸门生,曰:“徐先生大故。尝闻翁言矣,请以中堂奉棺含敛,庶无憾。”明日相还,抚棺恸哭,且摩稚孙顶曰:汝能代母传吾言,真吾孙也。相字赞伯、又字石农,亦隐君子。
摄影沈炳海
王同曰:
何春渚《唐栖志略》成,杭堇浦(杭世骏)先生贻之书曰:但列寓公,而不及土著。遗民徐孝直,家唐栖之落瓜堰,世贵族,称落瓜徐氏,见钱塘冯景山公所撰传,岂无考乎?杭书似讽之也。今恍然。于是书,非特讽之,并谑之矣。孝先之伯(伯父)徐野君者,先生岂不知之,而独举一孝先。钱塘施庭午《人物新志》云:东甫醉后善哭。予谓春渚先生若遇孝先,当引为哭友。堇浦先生之言有以哉。虽然东甫以醉而哭,吾不敢知。若孝先者,以明诸生时逢鼎革,其哭也盖有大不得已于中者矣。甲申之后,服缟晦迹。冯山公有诗曰:“我见先生双泪落,麻衣五十四年人。”又林璐曰:世称汪冷徐狂,非虚语也。昔与陆君繁弨作长夜饮,陆君醉而笑,君醉而哭。哭不止,笑者亦不止。余谓笑者可哭,哭者可笑。呜呼!古之哭者多矣,君何足道哉!然则孝先之哭,较胜于东甫。
又曰:
二徐,明遗民也。甲申鼎革,野君年四十三,孝先年十九,皆隐居不仕,皆享髦寿,历顺治、康熙数十年。野君文词幽丰,著作等身;孝先狷介自励,崇尚气节。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二徐之谓矣。
清吴庆坻《蕉廊脞录》一书亦有徐孝先的详细记载。(www.chuimin.cn)
徐介出生于明代官宦之家,家中甲第蝉联,人称落瓜徐氏。时值明末社会动荡,房屋田庐尽数散失,仅遗田数亩。徐介父亲徐灏,字大津,崇祯甲戌进士传胪,曾任武陵知县(湖南常德),史载其,作令颇强项,以伤豪贵意获谴,待勘楚中,竟卒于武昌旅舍。其生母是西泠十子陆圻的亲姐妹。陆圻字丽京,一字景宣,号讲山,钱塘人,崇祯年选贡。与弟陆培、陆阶高文异采,号为“三陆”。乙酉,陆培以行人抗清殉国,缢死桐坞。讲山奉母隐居河渚,而卖药于苕、霅间谋生,月一归省。故河渚对徐介来说是外婆家,此地有舅父,表兄弟等至亲。故后来其离开塘栖,隐居西溪河渚这也是其中主要原因。徐介逝世于康熙戊寅(1698)秋,年七十有三,据此推其生卒年为1626—1698年。
冯景(1651—1715),字山公,一字少渠,浙江钱塘人。生于清世祖顺治九年,卒于圣祖康熙五十四年,年64岁。国子生。性嗜读书,善属文。康熙十七年(1678)游京师,授经于侍郎项景襄家。是年,诏举博学鸿儒,有荐之者,固辞不就。归,设教于淮安洗马邱象随家,十年。复北游,一试京兆,报罢,遂绝意仕进。宋荦抚吴,闻其贤,以礼聘就幕府。荦内擢尚书,邀偕北上,以母老固辞归里。贫老且病,卒于家。景为人严正,尝受知王士祯,汤斌叹其文为不朽。著《有幸草》十二卷、《樊中集》十卷、《解春集》十四卷,(均清史列传)颇多散失。
摄影沈炳海
施相字赞伯,号石农,郡诸生。性高洁,不乐尘市,屏居河渚张村,名曰豳居。与徐介狷次交契,为筑室于丛竹间,名曰“竹庑”,狷次居其中16年。其后遣妻子返湖墅故居,独与狷次啸傲烟霞,往返无定。狷次卒,会石农他出,其子云蒸远游,而云蒸妇命稚子传语诸门生曰:“徐先生大故,尝闻翁言矣,请以中堂奉棺含敛。”比石农归,抚棺恸哭,旋摩稚孙顶曰:“汝能代母传言,真吾孙也!”其笃友谊如此。
高兆字固斋,号霎客,康熙时闽县(今福州)人,与朱彝尊(1629—1709)友善。工文翰,尤工小楷,亦善行书,著《端溪砚石考》《怪石录》《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闽中书画录》。
“河渚”地名来历已久,清代康熙《钱塘县志》记载:“河渚本名南漳湖,又曰蒹葭深处,又曰涡水,俗称河水,沙屿潆洄,秋深荻花如雪,故其地又名秋雪,再进为深潭口,断岸非棹不能渡。”
清代光绪《西湖集览》记载:“河渚,钱塘县志本名南漳河,亦曰涡水,俗称河水,在西溪东北,沙屿潆洄,获蔚掩映,又曰蒹葭深处,再进为深潭口,高僧名士蝉联居隐,四周断岸,非棹不能渡。旧有刘雪符‘淇上草堂’、冯梦祯‘西溪草堂’、虞清熙‘宜园’、洪钟‘洪园’、陆阶‘白凤书斋’并废。”
所以,今天西溪湿地以蒋村深潭口为中心的区域就是古代河渚之地。
清末民初,南浔名士周庆云纂著《西溪秋雪庵志》记载多首咏河渚诗:
陈贽《过河渚故人庄》:
南漳营创业,农父作邻家,
山色当窗好,溪流绕屋斜,
襟怀付鱼鸟,生理在桑麻,
浊酒能留客,东蓠菊开花。
朱梦彪《河渚探梅》:
独放西溪棹,因寻曲水梅。
品高香早透,性逸色偏皑。
境僻民风古,花深雨露培,
春游聊自适,对月且衔杯。
从两首诗中可见,西溪河渚文人居住,“营别业”“作邻家”“民风古”,说明如此风光秀丽之地,集聚文化人较多。人多了就有了街市,市面上有丰富的特产,鱼虾、蔬果、桑麻、浊酒、曲水梅等。
陆圻字丽京,一字景宣,号讲山,钱塘人,崇祯年选贡。与弟培、阶,高文异采,号为“三陆”。乙酉,培以行人殉国,缢死桐坞。讲山奉母隐居河渚,而卖药于苕、霅间,月一归省。庄廷鑨文字狱起,无妄被收,久之得释。故居被烬,乃携一老仆采药名山。老仆归,讲山不返。或云在岭南为僧,名今龙,或云入武当为道士,竟不知所终。少时诗名籍甚,渔洋山人(王士祯)推为西泠十子之冠,有《威凤堂集》。黄书崖《武林先雅》载其轶事尤详。
陆圻弃家出游后,文士们都追慕他。当时洪升有答友人绝句:“君问西泠陆讲山,飘然瓶钵竟忘还;乘云或化孤飞鹤,来往天台雁荡间。”(见《静志居诗话》)
陆圻所著医书,有《本草丹台录》二卷、《医林口谱》二卷(《浙江通志·子类部事类》)、《口谱》二十四卷、《两浙轩录》(作《陆生口谱》)、《医案》一卷(俱见《海宁续目》)、《医林新编》若干卷(见《张氏医通》引用书目,《海宁续目》作《医道十篇》,《浙江医籍汇考》作二卷)、《伤寒捷书》二卷(《杭州府志》)。
渌溪徐家园第大雅堂建成于万历乙酉(1585)孟夏,当时的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元州张翰书有四韵诗赠之,末句曰:“谁言大雅堂遗佚,会有新恩贳旧庐。”盖景雍先生已露头角矣。自徐御史以后,徐氏代有文人,所谓渌溪西徐者是矣。《唐栖志·园亭别墅》载元州张瀚《题大雅堂诗并序》:“徐君荆石大雅堂成,索题余。年家世好,为赋四韵赠之。时万历乙酉孟夏望后三日。”诗曰:
忆昔操舟问隐居,相逢伯仲侈征书。
功名屈指云霄上,经籍传家蕴藉余。
京杭大运河雷家桥古纤道
日月几何看奕叶,风尘笑我亦悬车。
谁言大雅终遗佚,会有新恩贳旧庐。
万历乙酉是万历十三年(1585),四年后的万历己丑年徐彦登考中二甲十三名进士,步入仕途。
借竹楼、大雅堂在塘栖的具体位置,在镇东十里京杭大运河龙光桥西北侧,为今塘北龙光桥自然村内。
有关寻踪塘栖古园林的文章
清代道光年间塘栖韩应潮筑“蒹葭水榭”。据以可知,韩氏蒹葭水榭建成后,曾向文友征集诗文。超山为屏湖为镜,天然图画难描摹。其族叔韩崇本也有《为琴溪宗侄题蒹葭水榭图》诗:避俗远尘市,忘机订鸥鹭。韩琴溪《蒹葭水榭用徐野君前辈东小湖诗韵》诗:莲花插座妙新裁,良友携樽水榭开。琴溪二兄饯饮于蒹葭水榭,指斯图索题,醉赋二绝以应。在蒹葭水榭中吟诗觞酒,为一时之胜。......
2023-11-01
20世纪30年代塘栖界河图清代康熙间,塘栖有名士宋琦,王同《唐栖志》有其传。宋受谷居界河云深草堂,堂内有橘颂轩,面山环水,古木交荫。宋氏为栖水望族,其族自宋末元初即已迁居塘栖。烛跋更阑人未静,烟云落纸为余留。篱外屐因寻菊至,邻家船为采菱开。此外,李邺嗣《杲堂诗文集·杲堂文续钞》卷四载有《宋母某太夫人五十序》一文,这是一篇为塘栖宋受谷母亲50寿诞所写的寿序。从以上记录“云深草堂......
2023-11-01
文中所述“樾馆之书,竹里之著述”正是指吕氏樾馆藏书楼及卓尔康在界河村竹里馆之著作。今天的我们,只能凭借前人留下的诗文和典籍中的零星记载,试着来寻找塘栖吕氏和吕园的有关史迹和故事。塘栖吕氏始祖吕义,字仲伯,号东谷,明初官修职郎。吕义逝世后,当时统领东南军政,被朱元璋封为信国公的汤和为他书写了墓碑。镇志称其是“吕氏之豪杰士”。......
2023-11-01
明代塘栖别墅园亭中有“南楼”“柳堂”“鹤隐楼”园第,其主人为镇上望族胡家。可证明胡心得在福建任职时的活动。塘栖历史上,明代官至巡抚的有二人,胡心得和钟化民,两人逝世后都赠受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三品)。经巡按御史吴楷告变,万历皇帝命鄂境严兵戒备,防止击杀大臣的罪犯外逃。闹事诸人自忖难和官军抗衡,事态始未扩大。凶犯和带头“劫杠”者因而落入法网。事件平息后,胡心得又提出建议分别处置,不可滥杀无辜。......
2023-11-01
雁楼是徐野君晚年读书生活的居所,崇祯初年野君参加复社,并在塘栖组织文人诗会,在雁楼中接待四方学士同道。孙尔焜有《至栖水访徐野君兼订社约》诗。纪伯紫有《寄徐野君》诗:三十年来别旧游,天涯风雨梦悠悠。徐野君在文中说自己家境贫寒,所谓雁楼,仅是局促狭窄的一间小楼,他自称“雁楼之外无他地,读书之外无他事”。这是真正的人与自然之和谐,而这也是野君要将小楼命名为“雁楼”的原因了。......
2023-11-01
所居别墅曰“一曲水”,在王庄基,为范氏旧圃。)所以位于福王庄基的一曲水园林正是在今天的塘栖中学范围之内。此段按语是《唐栖志》作者王同所注,说明绿野庵与陆鸣皋读书处陆庵是在同一处地方,据此可知一曲园的大祗位置应在王庄基北侧。据此可知,康熙廿六年春天,年已69岁的造园大师张熊在塘栖改建了卓次厚的传经堂和陆鸣皋的一曲水,又建造了金张之弟金子尤的一处园子,使这些别墅园亭成为吸引文人雅士诗酒高会的名园精舍。......
2023-11-01
清代康熙年间,塘栖有群玉斋园林,主人是沈元琨。小筑三楹,额曰“群玉”。群玉高斋,乃吾友沈子瑶铭所构也。根据以上文章中透露的蛛丝马迹,判断沈元琨是明末崇祯至清康熙间的人。而群玉斋在塘栖的具体位置应是在俞家舍柳堂东侧,为今天沙目港与石目港之间,大抵位置应在今天塘栖第三中学区域之内。......
2023-11-01
史载清代塘栖曾有半亩园别墅。半亩园,在西小河南垞。半亩园是里人邵鹤亭所构,园中有玉玲珑馆,面山环水,尝为陈鸣远寓居,抟制砂壶,名重一时。故半亩园、玉玲珑馆主人应是鹤田邵翼云。半亩小园足安乐,梅花香里赋归舟。此诗中的康节应是指栖水明贤邵锐,邵棠自称是“康节支苗”,证实了半亩园邵氏正是邵锐后人。半亩园已属前尘往事,仅留存在家乡的志书中了。......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