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道光年间塘栖韩应潮筑“蒹葭水榭”。据以可知,韩氏蒹葭水榭建成后,曾向文友征集诗文。超山为屏湖为镜,天然图画难描摹。其族叔韩崇本也有《为琴溪宗侄题蒹葭水榭图》诗:避俗远尘市,忘机订鸥鹭。韩琴溪《蒹葭水榭用徐野君前辈东小湖诗韵》诗:莲花插座妙新裁,良友携樽水榭开。琴溪二兄饯饮于蒹葭水榭,指斯图索题,醉赋二绝以应。在蒹葭水榭中吟诗觞酒,为一时之胜。......
2023-11-01
清代康熙年间塘栖有著名园林“一曲水”,史载此园是当时造园大师张熊亲自修改建造的。
《唐栖志》载:“‘一曲水’在福王庄基。原是镇上范氏旧圃(按:种植菜蔬、花草、瓜果的园子)。后归陆氏孝廉,至陆鸣皋重葺,遂成胜地。中有春及堂,夕佳亭、石梁、方沼诸胜。”
沈殊亭有一首《满庭芳·过一曲水赠陆鹤亭鸣皋调寄》词:
云染林端,鸥停沙际,溪湾寂寂村庄。园开三径,碧水漾银塘。花信小春逗梅,枝舞玉,露蕊凝芳。书斋静,茶烟风袅,细响彻回廊。
图中红线即古代河道,内为塘栖福王庄基之地,面积约有百亩左右
相将,欣共赏,汉庭新语,洛下文章。况胸含,冰雪笔走琳琅,尔我心期有索,千秋颂,不用壶觞。长歌罢,夕佳亭畔,疏树映夕阳。
此词十分详尽地展示了当年塘栖著名园林“一曲园”的景象。
沈殊亭即沈元琨,字瑶铭,号殊亭,一号瑰翁,又号柏存散人,仁和诸生,明末清初塘栖著名文人,与“西泠十子”之张纲孙(祖望)等相过从,著有《怀古堂诗集》《殊亭词选》《群玉斋诗集》。
张纲孙有《送徐埜君先生归郪水,兼与沈瑶铭》诗:
吴山楼阁兴如何,归访云祯一棹过。
最爱风情飞乳燕,况逢两意浴新鹅。
词章老去频搔首,樽酒狂来起和歌。
拼底夜阑犹未倦,春灯良友肯蹉跎。
关于“一曲园”主人陆鸣皋,《唐栖志》有其传:
陆鸣皋,字士湄(美),号鹤亭,康熙五十年辛卯科举人,有《春及堂前集》《续集》。鹤亭家住塘栖,笃志嗜古,工书,尤长于诗歌。与同学(宋)受谷、(金)介山、厚容、(邵)翼云、(卓)次厚、九如辈,名园精舍迭相主宾,为文字饮,拈题限韵,此唱彼和,故栖水之诗名噪于四方。鹤亭善画山水,陆梯霞尝乞作画,顷刻便就,且系以小诗。梯霞抚掌称快。所居别墅曰“一曲水”,在王庄基,为范氏旧圃。
关于“福王庄基”在塘栖的具体位置,根据清光绪《唐栖志》卷四《街巷》载有:
河南复里营盘备道,自东岳庙侧进路,新筑马道,由酒店埭盘行大营之南,而出半路塘桥,以避径行大营马头,是名备道。为东岳庙,资庆禅院,酒店埭,娘娘堂弄。乌儿兜自源远桥(即圆满桥)侧进路,为谢家角、包家埭、花园坟。南为彭家桥,王庄基、余桥今称鱼桥、吴家坝。东为西河埭康家桥东,为古留婴所址,鹜鸭弄(今称墨鸭弄)、水南庙,新建留婴公所,为美人埭,出钱家弄即桥西大街,出营房弄即吉家兜。
此段文字记述了古时塘栖广济桥南、河南道路的情况。志书称这一带为“河南复里”,意为不是镇上之主要街道。
东岳庙,建在塘栖镇西,与运河北岸大善寺隔河遥峙,西面是资庆禅院。庙是康熙初年由里人沈大生、郁开先募建,具体位置应在今天圆满桥西侧。再西面即万历年间由守廉、如圆两位高僧从博陆移筑于塘栖的资庆禅院。(位置大抵在后来的塘栖轮船码头一带。这庙和寺院均是背临运河塘路官道,建筑面南而建。花园坟南为彭家桥、王庄基、余桥,以此可确认志书上的王庄基就是今天塘栖中学。中学朝北校门外的马路是古时河道,河上南北向建有彭家桥。)所以位于福王庄基的一曲水园林正是在今天的塘栖中学范围之内。
此外,《唐栖志》卷七《梵刹·绿野庵》载有:“绿野庵,一名皈庵,又名陆家庵,在福王庄基之北。万历间,皈庵法师从杭州昭庆寺流寓栖上,深通法华大意,里人信之,即陆家庵居焉。其后嗣淡云、妙观益宏堂构,修西方业者,结社放生念佛于此。流水一湾,板桥支渡,弥望桑荫,遥山数叠,真幽绝尘境也。咸丰辛酉十月,兵燹毁。”这段文字后有明末清初武源[1]许其旋所撰《绿野庵记》一文,明确此庵是万历十年僧文如(字皈庵)从杭州昭庆寺来栖水所创。许其旋是徳清人,为寿昌教谕。
文后有按语:“绿野庵前又有陆庵,向为陆鸣皋孝廉读书处,今为梵修之地,古屋尚存。”
此段按语是《唐栖志》作者王同所注,说明绿野庵与陆鸣皋读书处陆庵是在同一处地方,据此可知一曲园的大祗位置应在王庄基北侧。
从民国塘栖地图看,当年的福王庄基四围皆是河道,是河水环绕的一个墩埠。这座名叫一曲水的园林原是镇上旧家范家的园圃,是陆鸣皋的先人陆氏孝廉从范姓人家买下的。后来传至陆鸣皋后,他又请当时闻名江南的造园大师张熊将其重新改建,成为当年塘栖镇上一处知名园林。(www.chuimin.cn)
金介山《介老编年诗抄》丙寅有一首与一曲水园林有关的诗《次厚传经堂、士美一曲水与叔祥俱有明春之约,舍弟子尤新买草堂基亦与其议,和前韵》:
此为20世纪30年代塘栖王庄基、一曲水示意图
张翁六十九,须白发已秃。俄顷老病生,不为我辈属。
濒行喜三家,订期一例复。正如天欲明,尽此寸许烛。
据我看张翁,虽老未扶竹。善啖等少年,食果不去目。
仁者既乐山,寿亦应比麓。明春准停舟,三家排陆续。
可免中断忧,有应又有伏。预想入浅夏,轻暖试绡谷。
寻常旧游地,突兀眼中矗。或偶过传经,或闲坐一曲。
窗户增幽深,树木亦约束(翁改旧栽花木移种)。一咏更一觞,岂比鸡豚局。
舍弟莫畏难,子难翁所欲(翁最喜白地自造)。有志事竟成,平地一箦覆。
小山与小房,争压一池绿(旧迹惟一池可留)。凉风适然至,北窗正歧足。
床头半卷书,任君看幅幅。远且追羲皇,宁屑学鬼谷。
塘栖旧园亭,一处两处独。不料数年来,屈指纷可掬。
戏语二三子,莫自靳旨蓄。大有朵颐人,热损旁观目。
此诗写于清康熙丙寅年,即康熙廿五年,公元1686年。
据此可知,康熙廿六年春天,年已69岁的造园大师张熊在塘栖改建了卓次厚的传经堂和陆鸣皋的一曲水,又建造了金张之弟金子尤的一处园子,使这些别墅园亭成为吸引文人雅士诗酒高会的名园精舍。
改建竣工后的“一曲园”中,春及堂、夕佳亭、石梁、方沼诸胜俱佳,园中小径深曲,花树繁茂,池中荷花睡莲怒放。“一曲园”外曲水环抱,河流源出天目苕水,自市河流入横潭,又经此往西流至庄西漾。另一支向南之水叫计家港,往南汇合满弦港,流入马家墩漾、丁山湖。
从广济大街塘栖大桥上西摄余桥及王庄庄基
当年的一曲园远离尘市,寂静幽旷、河水澄碧、可见鱼翔、鸥停沙际,溪湾寂寂村庄。南望则超峰、皋鹤耸峙、翠屏如画,正是一派迷人的江南水乡画图。
时至今日,沧海早已成桑田。匆促的城市化脚步已荡平了塘栖镇上那些史迹遗存。曾经辉煌于三吴大地的别墅园亭和那些造园大师手葺的私家园林,仅仅存埋于前贤的诗文著述中,并给今天的人们留下思考和想象!
[1] 武源,县名。《德清县志》记载:“唐天授二年析武康之东界一十七乡置县,以县东有武承塘而曰武源。”乡立武源县,治今浙江德清县乾元镇,属湖州。景云二年(711)改名临溪县,天宝元年(742)更名德清县。
有关寻踪塘栖古园林的文章
清代道光年间塘栖韩应潮筑“蒹葭水榭”。据以可知,韩氏蒹葭水榭建成后,曾向文友征集诗文。超山为屏湖为镜,天然图画难描摹。其族叔韩崇本也有《为琴溪宗侄题蒹葭水榭图》诗:避俗远尘市,忘机订鸥鹭。韩琴溪《蒹葭水榭用徐野君前辈东小湖诗韵》诗:莲花插座妙新裁,良友携樽水榭开。琴溪二兄饯饮于蒹葭水榭,指斯图索题,醉赋二绝以应。在蒹葭水榭中吟诗觞酒,为一时之胜。......
2023-11-01
20世纪30年代塘栖界河图清代康熙间,塘栖有名士宋琦,王同《唐栖志》有其传。宋受谷居界河云深草堂,堂内有橘颂轩,面山环水,古木交荫。宋氏为栖水望族,其族自宋末元初即已迁居塘栖。烛跋更阑人未静,烟云落纸为余留。篱外屐因寻菊至,邻家船为采菱开。此外,李邺嗣《杲堂诗文集·杲堂文续钞》卷四载有《宋母某太夫人五十序》一文,这是一篇为塘栖宋受谷母亲50寿诞所写的寿序。从以上记录“云深草堂......
2023-11-01
文中所述“樾馆之书,竹里之著述”正是指吕氏樾馆藏书楼及卓尔康在界河村竹里馆之著作。今天的我们,只能凭借前人留下的诗文和典籍中的零星记载,试着来寻找塘栖吕氏和吕园的有关史迹和故事。塘栖吕氏始祖吕义,字仲伯,号东谷,明初官修职郎。吕义逝世后,当时统领东南军政,被朱元璋封为信国公的汤和为他书写了墓碑。镇志称其是“吕氏之豪杰士”。......
2023-11-01
明代塘栖别墅园亭中有“南楼”“柳堂”“鹤隐楼”园第,其主人为镇上望族胡家。可证明胡心得在福建任职时的活动。塘栖历史上,明代官至巡抚的有二人,胡心得和钟化民,两人逝世后都赠受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三品)。经巡按御史吴楷告变,万历皇帝命鄂境严兵戒备,防止击杀大臣的罪犯外逃。闹事诸人自忖难和官军抗衡,事态始未扩大。凶犯和带头“劫杠”者因而落入法网。事件平息后,胡心得又提出建议分别处置,不可滥杀无辜。......
2023-11-01
清代康熙年间,塘栖有群玉斋园林,主人是沈元琨。小筑三楹,额曰“群玉”。群玉高斋,乃吾友沈子瑶铭所构也。根据以上文章中透露的蛛丝马迹,判断沈元琨是明末崇祯至清康熙间的人。而群玉斋在塘栖的具体位置应是在俞家舍柳堂东侧,为今天沙目港与石目港之间,大抵位置应在今天塘栖第三中学区域之内。......
2023-11-01
史载清代塘栖曾有半亩园别墅。半亩园,在西小河南垞。半亩园是里人邵鹤亭所构,园中有玉玲珑馆,面山环水,尝为陈鸣远寓居,抟制砂壶,名重一时。故半亩园、玉玲珑馆主人应是鹤田邵翼云。半亩小园足安乐,梅花香里赋归舟。此诗中的康节应是指栖水明贤邵锐,邵棠自称是“康节支苗”,证实了半亩园邵氏正是邵锐后人。半亩园已属前尘往事,仅留存在家乡的志书中了。......
2023-11-01
崧斋系卓明卿时所建,后为其第二子卓尔昌(字仲期)之别业。翁绍欣其人事迹不详,卓方水即卓回,他是卓尔昌之子,卓明卿之孙,明末清初塘栖人,祖上卓贤创下的家业,东园属于卓明卿一房的部分,被他卖给了邻人吴家。莫道闻歌人不见,荷花深处荡舟来。......
2023-11-01
“碧水环洲杜若香,幽客时来钓玉璜。”这是明代长洲袁尊尼描写塘栖芳杜洲卓园的诗句,而芳杜洲的故事就要从诗中这个“杜”字说起。明季,塘栖芳杜洲亦称杜若洲,洲上有镇上望族卓氏的园林别业曾是明末“栖里八景”之首“芳杜菱歌”的所在地。袁尊尼诗:碧水环洲杜若香[1],切云重屋隐雕梁。卓氏名曰芳杜,俾处士之名,与洲俱传也。据此可知,卓明卿缉《芳杜洲别业诗集》是在29岁以前。黄姬水有《芳杜洲》诗。......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