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探寻塘栖古园景-寻踪塘栖古园林

探寻塘栖古园景-寻踪塘栖古园林

【摘要】:明代塘栖别墅园亭中有“南楼”“柳堂”“鹤隐楼”园第,其主人为镇上望族胡家。可证明胡心得在福建任职时的活动。塘栖历史上,明代官至巡抚的有二人,胡心得和钟化民,两人逝世后都赠受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三品)。经巡按御史吴楷告变,万历皇帝命鄂境严兵戒备,防止击杀大臣的罪犯外逃。闹事诸人自忖难和官军抗衡,事态始未扩大。凶犯和带头“劫杠”者因而落入法网。事件平息后,胡心得又提出建议分别处置,不可滥杀无辜。

明代塘栖别墅园亭中有“南楼”“柳堂”“鹤隐楼”园第,其主人为镇上望族胡家。

关于塘栖胡氏,清光绪王同所撰《唐栖志》有较多记载,其著名人物为胡元静、胡元敬兄弟,以及第二代胡胤嘉、第三代胡循蜚诸人。

胡心得(1537—1614),字元静,号襟寰,仁和人,附籍德清,居唐栖之青林村。他幼年聪慧,为人朴实稳重有气魄和见识。童年就读于州县的学校嘉靖四十三年(1564)中举人,第二年(1565)28岁中进士,授刑部主事。后为司牧,出守广川,两次受朝廷褒赏,补安庆知府。为官有循良之声誉,抚按二台共同举荐他观察徽宁,不久又奉命整治云南金腾兵备。

按:成化十二年(1476),明廷设置金腾兵备道(为按察司分巡道),以按察司副使领导,督察军民、官吏及土司,道署设永昌(今云南保山)。

时值汉奸岳凤与子岳曩乌勾结缅甸东吁王朝国王、白象王莽应龙之子莽应里等侵犯云南边境,当地土司刀落参、刀落奏等又暗助贼势,边境危急,朝廷震惊。

当时,胡心得已升授广东参藩(即布政使衙门中的参政,官秩从三品),奉命前赴东粤,闻听边境危急,他慷慨答应再赴任金腾,曰:“吾宁负东粤玺书,不负金腾父老。”重返滇南,任按察司副使,镇守金腾之战略要地腾冲,议进攻巢抚之策,共八个多月。从万历十年(1582)十月到万历十一年(1583)六月,明军一共剿灭入侵的缅军一万余人,取得了全面的胜利。之后诛灭岳风父子,平定了滇南的叛乱,保卫了边境安宁,升任都御史。万历二十年(1592),起补为福建省参藩。

明代南京户部尚书蔡克廉家乡福建泉州晋江市,近年在原晋江四十一都白叶乡莲村山玉泉里发现一方残缺墓碑,上面记载有:“维万历二十年岁次壬辰冬十二月丁亥朔越十七日祭皇帝遣福建布政使左参政胡心得讫祭原任南京户部尚书蔡克廉并妻赠夫人留氏曰:惟尔起泉乡……”可证明胡心得在福建任职时的活动。这一年胡心得55岁。

万历二十一年(1593),转任广东按察使。万历二十三年(1595),任广东左布政使,时年58岁。

卓异茂著《本传》:“神庙(指明神宗)时,荆襄商汉汝南间,饥民流人为盗,亡命者咸集焉。时宰(按:当时朝廷首辅是浙江兰溪人赵志皋(1521—1601),他秉政十年,不植党,不怙权,稳重得大体,临下宽和,臣僚获罪者,多尽力解救,是万历年间除张居正外任职最长的首辅。)荐举心得有干能,遂出任郧阳巡抚。适强宗(按:亦作“彊宗”,指豪门大族)崇仁、敬义、崇义萌异志,山贼蚁附者近百万众,窃据汉阳。时抚按正会议间,崇仁突拥众直入省会肆掠,遂剽劫商舡,欲溯流建号留都(南京)。心得宵夜移师汉阳,覆其巢。别遣偏师蹑其后。崇仁不敢北上,随后心得计诛崇仁,平定了江西崇仁之乱。”

归老于田,日与二弟莳花晶药,徜徉十数年,一日以痰厥卒。

胡心得直接参加了万历十年发生的中缅战争,抵抗了缅甸的侵略,维护了大明国土的完整,后又平定强宗之乱,居功至伟。

时人评价其:“德量如王文正,而简重为多;勋名似裴晋公,而渊穆(深沉)差胜;谋划韬略似杜征南,而风操殊伟。生平不知机械,坦夷率易,直躬而行。当大事筹画,色不沮丧,腹有定谋,功成不居,所为安危倚重者也。”

胡心得平生不攀附权要。在徽宁时,张居正之母赴京都,道经皖江,当地许多官员都去送礼,独心得筐篚(指礼物)不饰,于是屡用屡斥,不容庙堂,老死林下。

胡家故宅在漳溪南(今塘南泉漳)隔河三里多路的孤林村。祖胡凤来,以孙心得贵,赠副都御史;父汝宜,号乐峰,以子贵,初赠安庆府知府,再赠副都御史;孙胡自献,号朴庵,以祖心得贵,荫詹事府主簿,改宗人府经历。另一孙胡自效,娶新市陈学曾之女。

元配博溪(今博陆)王夫人,继配闻夫人,俱有淑德传家乘。著作有《郧阳奏疏》若干卷。王同评曰:“郧阳胡公《本传》,为张半庵所辑。意即在奏议序录中,今其书已佚。公之治行,历楚、滇、闽、粤,至今称之。万历时,方伯丁西轩、御史沈让亭与胡中丞三姓鼎峙,于泉漳称极盛。”

塘栖历史上,明代官至巡抚的有二人,胡心得和钟化民,两人逝世后都赠受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其中胡心得万历二十三年(1595)后任郧阳巡抚,钟化民万历二十四年(1596)任河南巡抚。

胡心得生于嘉靖之丁酉,卒于万历之甲寅,寿77岁,庐墓在安溪山中。

1.万历十一年(1583)发生了中缅战争,时任云南金腾兵备道副使的胡心得参加了这一历时数月的抗缅战争。胡心得奉命镇守腾冲,指挥明军抵抗缅甸侵略军,保卫了边境安宁,维护了国土的完整。

2.万历二十三年(1595),胡心得任郧阳巡抚期间,成功处置了当时的饥民骚乱,平息了因税吏肆虐扰民引起的民变。

3.万历三十二年(1604),武昌发生“楚宗之乱”。宗室数百人抢夺楚王朱华奎助建宫殿之银;继又聚众三千余人,冲入抚院,杀巡抚赵可怀。经巡按御史吴楷告变,万历皇帝命鄂境严兵戒备,防止击杀大臣的罪犯外逃。附近地区因而哄传楚宗室“称兵谋逆”惊惶不安。时任郧阳巡抚的胡心得指挥得当,即率部移师守镇汉阳,并移书地方当局加强防卫,度敌势不能有为,坐困可擒。闹事诸人自忖难和官军抗衡,事态始未扩大。凶犯和带头“劫杠”者因而落入法网。事件平息后,胡心得又提出建议分别处置,不可滥杀无辜。除了首恶严惩以外,其余协从者都给予一定的处分,未使案件扩大,维护了朝廷的威信。这起牵涉皇亲国戚的棘手大案很快得以平息,心得名声大震。正待朝廷擢拔之时,却未获补爵而代官者至,心得欣然交印,回到家乡。

后人将其视为宋代王文正(王曾)、唐代政治家裴晋公(裴度)、西晋军事家杜征南(杜预),评价很高。

关于泉漳胡家第宅的衰败情况,王同在《唐栖志》中还载有:

泉漳孤林,以丁方伯、沈御史、胡中丞所居而显。丁氏盛于明成化间,沈氏、胡氏则在隆庆、万历时。三姓鼎盛,冠盖相望,未及百年,巨室园林尽桑田麦陇矣。惟胡中丞住宅,犹有遗迹可寻。后嗣聚族而居,惟鲁不文耳。予于己丑年(1889)以查赈事,至塘栖孤林,予友容伯夏君往任其事。归语予曰:胡中丞第尚有门墙阀阅,未尽坍毁者。墙为斜方磨砖合砌,甚坚。薜荔罩之,极黯淡。墙内有额曰“都宪第”,两旁有柱铭曰:“风云时入座,文献旧名家。”又其内一匾曰“鹏抟”。入其旁室,有一额曰“游淡”。八分书,甚古媚,惜晦未察其款。有一小联曰:“年华付诗卷,幽意对炉香。”又一额曰“东洛闲意”,皆名人手笔旧物也。四百年来遗迹犹存,恐再阅数年,消磨殆尽矣。故记之。

文中的孤林正是塘南泉漳孤林自然村,孤林村自古四面皆水,仅靠村北店前河上的众乐桥(又名店前桥、翁鸭桥),村南横跨北至河的坝子桥与外界相通。胡家故居当地俗称南墙门,盖因当年胡中丞府甲第连云、门墙高敞而得名。当地老百姓称胡心得为胡虎,聚居于此的许多是胡氏后人。据余寻访耆老,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胡家尚有部分故宅存世,是改革开放后逐渐被后人拆建的,直至2007年后,南墙门自然村被钱江开发区整体征用拆迁。

胡心得在孤林村中的宅邸为都宪第,花园有南楼,为中丞之孙胡贞开读书处。

胡贞开,字循蜚,号瑟庵,又号皋鹤,自号循道人,仁和塘栖人。崇祯己卯年(1639)乡试中举,官湖广推官(推官为各府的佐贰官,正七品,掌理刑名)。甲申后,绝意仕进,常写奇峰怪石以抒胸中块垒。循蜚是塘栖历史上著名的书画家,有《霜林唔歌集》传世。

贞开生而夙慧,放诞不羁。《杭郡诗续辑·小传》载有一件趣事:“贞开六岁时,叔休复携之苕溪游玩,见有竹捷截流而窒鱼者。休复戏问曰:楗左右皆水,鱼触捷当别去,何依此为人烹?贞开曰:独不见苍蝇投纸窗乎?求进太猛,投明太急。知进不知退,见明不见暗,是以不免。”《栖水文乘》还载有另一件趣事:贞开十三岁时,其祖父胡襟寰(字心得)中丞已退休在故里。正当清明祭祖拜墓,怒其佻达,欲挞之。旁边有人劝中丞以对对子代罚,中丞因诮之云:“小子猴牵。”贞开应声曰:“大人虎变。”中丞为之色霁。稍长,与吴默寅、张恂如、沈晋水诸先生读书南楼。

胡贞开读书的南楼,在泉漳南三里之孤林村,是胡府花园中一座建筑,当时贞开合南北同人结大社,礼致禾中(嘉兴的古称)马纯斋,赍粮持檄(资助粮食,拿着文书),征四方文万余篇,精选其中八百多篇,编成《石鼓桐》行世。

关于南楼,塘栖沈鲁于宗坛有诗并序《胡循蜚中州罢归,同子重过南楼旧读书处,怅然赋此》:

一湾卜筑水云凉,犹忆当年醉草堂。

松菊留人三径月,芜菁照读五更霜。

元龙句里楼千尺,徐樨门前秋半航。

此日晨窗消茗话,还疑草带发新香。

曾有悬书照国门,南楼姓氏几人存。

斯文聚散缘非浅,我辈升沉交更敦。

音断钟期吾白发,穷途阮籍此青樽。

森森野棘欺行路,似有吟声傍夕昏。

廿年兵火隔烽尘,十亩闲闲失故邻。

傲吏还家仍四壁,故人对酒即三春。

梁园冷散邹枚客,陶令全归农圃身。

但得春山常送老,霜林挈我理归纶。

清初钱塘人王晫的《今世说》载有胡贞开的逸事:

胡贞开任官湘东司理时,定南王(孔有德)驻师于衡(阳)。一天召胡至帐下曰:军中有马数千,需枥(马槽)五百具,命三日为期(命令他三天内办齐马槽),过期斩。胡出来天已暮,至江壖(江边),适有人赤脚立于星空野地中,回过头来对循蜚说,是不是司理胡公呀,到这里做什么呢?胡告之故。曰:小人家于江,有渔艇百余,破其一可得枥五六。具请后二日以报。五百具鳞次江上,胡进之定南王,王大悦。

胡贞开性喜弓马,通剑伎,又善丹青。崇祯十二年己卯(1639)举于乡。时俗有乡贡生中举人后,要试骑马射箭之术。九月上旬集举人于坛下,张侯较射(比赛射技),众举人皆谢不能。唯独贞开骋马拓弦,三发贯革。第二年上京参加进士考试,南归时遇盗,贞开怒马独发,逐盗四十里始返。与诸同行者上酒楼畅饮,其豪爽如此,都惊叹其为天人。

入国朝后,应诏署理嘉兴刑官,不久又改选为湘东(江西萍乡)司理(司理参军,是掌管讼狱、审理案件的官员)。未几,谪(降职)商丘丞罢去。既归,架小屋五椽,睫叟蓝田叔(明末清初画家蓝瑛)仿南宫父子(北宋米芾父子)云山一版(此句意思是蓝瑛给贞开的小屋画了一幅仿米南宫父子风格的山水画),因颜(题)曰“米山堂”。堂中插书数架。早起参楞严(楞严经)一则,言收其放心,非佞佛也。饭罢读史,有《读史随笔》三十卷。午余或作书,或画山水。客到烹茶剧谈,不迎不送。自言耳体空,受感最捷,因号耳空居士。毛稚黄《读史随笔序》云“循蜚先生才高宦薄,名飞身遁。小筑北墅,逍遥著书”,盖米山堂在湖墅也。此条指出胡贞开罢官归乡后住在杭城,因当时其米山堂建在湖墅。

《杭郡诗续辑·小传》则载:自号循道人,年六十自寿云:循道人行年六十,嬉戏若婴儿。置官归里,言行放逸,意思懒慢,雅不欲与贵人游。闭户种石,萧条自喜,诚名教中之罪人也。时辛丑(顺治十八年)九月十有九日,为周甲之辰(指60岁生辰)。诸君子诗歌见慰,抚时睹事,益增感怀,因作乐府一章以自解,勉不自知其言之俚也。

歌曰:

雉子斑兮桑叶黄,绿鬓萧萧兮霜花满床。

菊花堪把兮有酒在觞,举酒对菊兮思之不忘。

平津六十人觐兮我乃归乡,磊石为岗兮刈草为堂。

堂中图史,堂下松篁。无事静坐,山高水长。

胡贞开生于万历三十年壬寅(1602),见徐野君《自寿诗》。六十初度,正在顺治十八年(1661)。武林王丹麓先生欲为循蜚立传而不果,有与兄仲昭书曰:“循蜚为人,或有未纯处。然待弟辈,自不薄。尝过米山堂烹佳茗,蒸沉烟,纵论古今,酬对了无倦意。坐稍久,便具酒肴,既嘉且旨,务必极弟辈欢。或当风日晴好,往往出其法书名画,互相评赏。兴到或临摹数纸,或写奇石两三块见贻。平时以绢素相托亦从未有求而不即应者。今其人已云亡,风流歇绝。每经其处,辄为心摧。曾向诸嗣君偏索遗稿,俱云沦散殆尽。乃有等身之著作而使之湮没不传,皆兄与弟辈责也。兄如有意立传,当共疏所见闻以备采览,庶使天下后世知之,以见天壤中尚有我数辈在耳。”观丹麓此书,则胡君固非碌碌者,而古君子之交诣亦可见矣。

王同曰:“金怡安、丁药园、胡循蜚,皆以明季举于乡,而入仕本朝者。迨后药园谪戍,循蜚谪丞,怡安急流勇退,其庶几焉。”

明末清初柳州词派重要人物曹尔堪是胡贞开好友。曹尔堪(1617—1679)字子愿,号顾庵,嘉兴籍,华亭(松江)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博学多闻,工诗,为柳州词派盟主,尔堪善作艳词,多是宴饮狎妓之作。与宋琬、沈荃、施闰章、王士禄、王士祯、汪琬、程可则并称为“海内八大家”或“清八大诗家”。善书画,不轻授人。卒年63,有《南溪词》传世。

曹尔堪有《送胡循蜚由衡州左迁商丘丞》诗:

燕山积雪高三尺,九月严霜天地坼。

与君长揖走风尘,同是西吴羁旅客。

独怜坎坷仕宦途,折腰偏向府中趋。

豪心侠骨委成败,场中游戏呼枭卢。

来时衣带潇湘雨,南国纵横乱豺虎。

探穴初耽衡岳深,览奇更喜梁园古。

雎阳城边驱马行,才人迁谪易知名。

酒酣日落哀筝急,泪湿青衫空复情。

当时,丁方伯(丁养浩)居漳溪大人里,北为沈御史(沈楠)第,相去里许,南隔一河三里许的孤林村又有郧阳巡抚胡中丞都宪第。三姓鼎峙,冠盖相望,甲第如云。明季兵毁后,阀阅之家渐成町畦。方伯后裔丁药园昆弟移宅杭城盐桥,沈氏宗塙奉母隐居栖里,中丞之后循蜚迁居湖墅,回首旧居,不堪设想。此王同于《唐栖志》中盛慨而发之语也。今则故址可凭,史迹彰然。

胡贞开出生于塘栖望族,祖父胡心得官至郧阳巡抚。其叔胡休复是万历间进士,其从小聪明异常,饱读经书,只因生逢末世,怀才不遇。其生于万历三十年(1602),顺治十八年(1661)是其60岁生日。根据贞开在世60余年推算,其逝世约在康熙初年间,至迟在1670年前。贞开有《霜林唔歌集》,又编撰《石鼓桐》行于世。

关于胡氏翰林第,民国《绮云丛裁》也载有:“翰林第,中丞胡襟寰故居,在孤林村(一作青林村)。有南楼、柳堂、鹤隐楼,皆其别业。南楼为中丞犹子胡休复庶常读书处,休复贵盛后迁居栖镇胡家桥。”

心得之弟胡元敬,一名玄敬,明代塘栖乡贤。著有《栖溪风土记》。生子胡胤嘉,字休复。元敬先生家宅在塘栖镇上市河胡家桥畔,此外,在镇南还有柳堂,鹤隐楼二处别墅。

清何琪《唐栖志略》园圃载有:“柳堂,在芳杜洲之南,胡庶常休复第也。爱黄鹤峰之秀,筑二楼面之。日夕登眺,颜曰‘黄鹤隐’。庶常殁,楼遂扃钥无登者矣。”

《绮云丛裁》还载有:“胡氏别业(一)柳堂,在芳杜洲之南,故休复庶常胤嘉著书处。(二)鹤隐楼,地址未详。考《皋亭山志稿》,黄鹤山麓为胤嘉结庐之处。胤嘉卒,舍为青龙寺。似即指此。”

据此可知,胡家除了位于孤林村都宪第、御史第的南楼外,还有两处别墅,一是在塘栖镇南的柳堂,一是在皋亭山中的鹤隐楼。

《唐栖志》卷五《园亭别墅》也有柳堂的记载:“柳堂,在镇南俞家舍,《仁和志》辑入古迹。胡庶常著书处。清乾隆年间塘栖人韩应潮按:柳堂故址在镇南俞家舍,为休复别墅,何氏《志略》以柳堂为休复故第,系以钱谦益诗,误也。休复故第,自在胡家桥,非柳堂之远在镇南者。”

从塘栖派出所顶楼拍镇南诸峰,可感受山水之秀美

又有鹤隐楼,胡允嘉别业。胡允嘉诗曰:

偶然合并讵胜陈,明月清樽对故人。

研席昔游如梦寐,亭池此夕半荆榛。

仅余邺架能容老,料是青灯不护贫。

大阮咏怀兄忆得,松号泉咽倍精神。

疑此“鹤隐楼”即是上文中那幢黄鹤隐。

关于柳堂,清代栖水里人朱麟有《咏柳堂》诗:

深柳读书处,青山足偃仰。

盘砺人文间,奇情矜一往。

而胡胤嘉表弟卓发之《漉篱集》中也有一首《迟胡休仲南宅小饮》诗:

炎日方徂暑,凉风已似秋。

顾余依曲巷,乃尔坐暄楼。

月出夜山冷,莲舒野水幽。

相思须命棹,尊酒对沙鸥。

诗中描绘了休复位于镇南的园第四面曲水环绕、环境清幽的自然景观。

胡休复云:“忆此莲旬破笔时作也,前二十余诗如海岳研山不假雕琢,浑然天成,崖壑窅冥,向后便有神镂鬼斧。”诗中胡休仲即胡休复、胡胤嘉。诗中的南宅,应是胡家在塘栖镇南的别墅柳堂、鹤隐楼。而此诗也是卓左车(号莲旬)少年时第一次写的诗作。

从以上这些诗文中,依稀可解读出,当年的柳堂,可远眺黄鹤、超峰之翠屏,近则沙木、满弦、马家墩漾之绿水漪伏,更有乔松蓊郁、杨柳依依、曲径莲池、花竹扶疏。晴观蓝天白云,雨则烟云满溪。远离市廛尘寰,是一方秀色天成的风水宝地,正是文人潜心攻读、著书研学的好地方。

柳堂主人胡胤嘉(1570—1614),一名允嘉,字休复,又字休仲。仁和塘栖里人。生于明穆宗隆庆四年,岁庚午,是明代郧阳巡抚胡心得的侄子。他的生父即是那位撰写《栖溪风士记》的胡元敬先生。

胡胤嘉12岁,母亲病故,他悲痛欲绝,从此更加孝顺父亲。

胤嘉少年外出读书,在南京遇见邹元标(1551—1624),二人意气相投。他又是德清许孚远的入室弟子。峨博出行,择地而蹈,里中日慑(慑服),读书殚精研究,与卓尔康、沈无回为友。其文章品第,属当时文坛一流。

胤嘉和道士朱修静交厚。朱静修,字孝中,号蓬莱子,又号超颠道人,盖尝隐于超峰也。嘉兴诸生,嗜酒好读书,栖上胡休复、卓仲昌引为诗友。胡胤嘉有《赠朱静修》诗:

携得茶铛与酒瓢,欲怜野兴快相招。

十竿逃客惟留竹,千叶狂书不种蕉。

松术也须量腹进,园林何待较晴邀。

鹿门向说庞公隐,犹有妻孥累未消。

胤嘉还与黄龙庵如谧禅师,理安寺法雨仲光禅师结方外交。

《武林梵志》载:

黄龙庵在黄鹤山,大宋黄龙禅师开山,元时兵毁。隆庆年圆澄禅师构茅屋以居,四世下僧如谧号超然,悟其中题其阁为惺惺阁,尝与高攀龙、吴志远辈坐玉如潭七日而悟,拈题即能诗,诗多不具载。募造佛殿方成,而没没一期而其徒无净毁卖于民家,古松翠竹一时俱尽。

僧如谧写有《秋日怀胡休复》诗:

君去寂寥在,秋来黄叶深。

溪清寒客思,境淡养人心。

古树依山瘦,飞霞落水阴。

断桥一片石,孤影独相临。

此外,杭世骏所修《理安寺志》卷三《山水》记载:“元明之际,胜境渐开,法雨师与吴朗士交结澹社,为无言之会。黄贞父、胡休复、卓去病、卓仲昌诸君子,闻而赴之。冯太史开之,实来主社,由是名流胜赏,无不知有理安寺者。”

法雨师即法雨仲光禅师,18岁从莲池大师受具,后谒紫柏大师受教。晚年离世住山,所留遗嘱,朴实无华。

万历丙午年,胤嘉乡试中举,明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成进士,选庶常(庶吉士)入史馆。未逾年,而卒于京邸。

胤嘉的好友、明末曾官左都御史的李邦华评其曰:“休复诗似陶韦,序记逼汉唐,间杂柳苏。其切中事理,经济划然,又似晁董。”可谓评价很高。

清初塘栖诗人沈椒羽写有歌颂镇上十位杰出人物的《十子咏》诗,其中写胡胤嘉的诗:

胡公绝世姿,文命惜相厄。

当其振藻时,音响弥空碧。

气与韵相函,妙理引人绎。

展卷动幽寻,丹铅出点画。

感时追遗颜,明月被兰陌。

昔校天禄书,今寡衣履迹。

岳降多奇材,惟推一眉白。(www.chuimin.cn)

自怅生也晚,寄宇徒咫尺。

招摇弄柔翰,丝棼理难擘。

埃尘集毫端,澡雪诵余泽。

所贵得师资,何必曾晨夕。

胡家祖籍徽州,故居在漳溪南(今塘南泉漳)孤林村,而塘栖镇上的宅邸则在市河中段胡家桥旁,此桥因位于胡胤嘉翰林第前而得名胡家桥。

胡胤嘉生前十分喜爱柳堂的清幽环境,有《自咏》诗多首:

柳堂欣自足,向山一栩栩。

双薇代粉铺,芳馥散庭宇。

朱明接徂暑,摧风亦妒雨。

离霞夺火然,婉艳谁为主。

计余去五旬,面目半尘土。

对之忽破颜,花情若添妩。

前月咏花人,垂头理训诂。

又有一首《三月三日过柳堂感怀》诗:

感兹韶令日,解禊赴清池。

草色全舒绿,春风各自持。

将离赠别诗,喧景长情痴。

更笑参军会,空传一句诗。

胡胤嘉是万历四十二年(1614)四月晦日(农历每月最后一天)逝世于北京的,年仅44岁。第二年五月灵柩运归塘栖,其同年好友、儿女亲家沈守正有多首悼亡诗,在《归过柳堂谒休复柩次时将之东海》诗中,有句云:

冲雪沾泥到柳堂,忍看阶草白于霜。

嫁卿阿鹜今成谶,车忆桥公我独伤。

生死自然多变态,飘沦应不责疏狂。

拟将东海千寻浪,酹尔英雄一寸肠。

又有《壬子冬送休复北上俯仰今昔情见乎词》四首:

其一

两走长安道,衾裯日夜同。

犹如今昨事,不信马牛风。

短剑冲寒雨,乡心托暮鸿。

去来何以献,乌有亡是公。

其二

此去亦何恨,难言感慨无。

幽忧更离别,金石又葭莩。

君自千人帐,予真五石瓠。

最怜冰雪里,匹马指修途。

其三

但见萧萧柳,应怜蓼蓼莪。

鲜民已潦倒,之子莫蹉跎。

一路青山少,千秋白眼多。

王孙寄语者,气色比如何。

其四

尚忆南池日,高歌子美蝉。

山川千古是,凭吊昔人贤。

惜别岂杯酒,浮生俱逝川。

何能酬德感,拟卖贡公田。

又有《挽胡休复庶常八章》:

休复兄以甲寅四月晦日卒于京邸,即欲挽之,于时心痛不能抽思间,一念至辄伤悼不成章。今年五月柩归,迎之于道,稍次之为八什当哭之歌,不可以论工拙也。

其一

嗟予鲜兄弟,踽踽叹孤踪。

自获金石交,道义塞心胸。

南山同豹隐,各各擅雕龙。

何图相弃捐,中道不能从。

其二

两提长安策,一鼓杨子枻。

三往成万里,名□心含悌。

犹记誓归来,买山因薜荔。

思旧百感生,荼毒甘于荠。

其三

癸卯我先子,癸丑先我鸣。

玉堂方寸地,得子倍光明。

青黎未及燃,帝报玉楼成。

清霜零四月,哀慕何时平。

其四

流言不可信,三至犹疑之。

啧啧似巳真,镇情强自持。

一开尚宝书,泪出如漏沐。

少别昔莫叹,奈何长相思。

其五

曾是未十月,两夺我良人。

梅岭千丈险,燕山十尺尘。

故衣渍新泪,斑斑错锦茵。

老眼非东海,不久成枯津。

其六

二子既先驱,我来应不久。

不见苏门人,推挽如相趋。

共享南面乐,梁笥遑惜后。

第恐鬼无知,深松徒酹酒。

其七

长夏迓灵輀,悲凉赤日生。

所经皆旧迹,安能掉臂行。

萧萧新白杨,未树如有声。

子真钟子期,予实范巨卿。

其八

遗文数十卷,入雅复见风。

古人三不朽,所嗟功未崇。

丹穴有奇羽,如日方曈曈。

聊以慰生存,冥漠若为通。

又有《霜降前一日怀休仲》诗:

去年今日浮黄河,今日今年山之阿。

白露襄襄惊作客,红林飒飒竞辞柯。

节近重阳多慷慨,天高落日满烟萝。

美人不来三径暮,明月如弓愁奈何。

沈守正的功名是举人,万历四十四年丙辰(1616)谒选得黄岩教谕一职,故1615年胡休复灵柩南归时沈守正尚在塘栖。以上这几首诗似是沈守正将离塘栖去黄岩任教谕前写下的。

据此可知,胡胤嘉灵柩下葬前曾停放于柳堂园第之中。

胤嘉无子,独生女儿嫁给好友守正之子沈尤含。

胡胤嘉还与卓尔康、钱谦益有一段同学、朋友相与的故事。

卓尔康(1570—1644),字去病,号农山,仁和塘栖人。万历举人,授祥符教谕。署仪封封邱,假守许州,官至工部屯田司郎中,谪常州府检校,后终于两淮盐运通判。

卓尔康与胡胤嘉为同乡同学,又是中表至亲,年轻时同在金陵落第,但矢志不移。万历壬子年(1612),尔康42岁考中举人,而胤嘉万历癸丑(1614)44岁终成进士。

胡胤嘉、沈守正、卓尔康三人共同的好友钱谦益,曾对三人有十分生动的评价。

我中举后,与休复、无回同舟去北京。休复萧闲淡漠,如定僧静女。无回神宇高彻,顾盼风生。我处于其间,两相得也。……试以宋人拟(比较)之,休复似孙明复,去病似尹师鲁,无回似苏子美。明复诸人,其所遇斯已穷矣。三君者之自见于后世,与诸人孰多?才耶命耶?其可为叹息者,不独无回而已也。

而对卓尔康其更称誉:“农山先生,学本真儒,仕为廉吏。世之称君,咸拟以儒林廉吏,琬琰刻镌。余之惜君,则叹其长情奇志,怫郁于下泉。”

卓尔康与胡胤嘉同岁,生于1570年,肖马。二人比钱谦益年长12岁。崇祯十四年(1641),钱谦益过访塘栖时卓尔康72岁。而胡休复早在27年前,万历癸丑(1614)44岁时考中进士,选庶常入史馆后的第二年,年仅45岁即在京城谢世。与卓、胡二人不同,万历三十八年庚戌(1610),钱谦益28岁时即已高中探花。

他们三人应是万历年间在京城应试时结识的好友,虽然生平际遇不同,但同为末世王朝的文人学子,有着共同的政治理想和忠君爱国的价值观念,因而惺惺相惜。

胡胤嘉与卓尔康是表兄弟,与沈守正则为儿女亲家。他是塘栖著名文人,对乡邦文化贡献卓著。他年轻时读书用功刻苦,才情是一等一的。只可惜才命相憎,正当壮年可以施展抱负兼济天下之时,却染上疾病、命赴泉乡。其45年的人生虽然很短暂,却给家乡留下了大量文章。著有《柳堂集》十三卷一函四册,此集由其同年好友,崇祯年间官至左都御史的李邦华写序。《唐栖志》上另有胡胤嘉为家乡写的多篇疏文序记,其中有《募修鸭兰桥疏》《资庆院募造大雄殿疏》《宝庆院募造十方堂万人缘疏》《重修广济庵募缘疏》(此疏写于万历癸丑秋月,正是休复中进士后即将赴京入史馆前)《重修泗水庵募缘疏》《普济庵募疏》等文章、诗作、疏文多篇。

另在明人贺复征所撰《文章辨体汇选》一书中载有胡胤嘉的《游山赋》。

万历三十七年八月,胡胤嘉到苏州,在虎丘六天,写下了《游虎丘记》一文,此文记下了昆曲曲会的起终,是今天戏曲研究者研究昆曲的宝贵资料。

《唐栖志》卷五《园亭别墅·大空楼》还载有胡胤嘉《空楼宴集记》一文。该文记述了万历三十九年(1612)秋天在东园大空楼宴会宾客的情况。文章内容可让今天的人们了解古人对爱情、对人生的理解和评判。所以,是胡胤嘉给故乡留下的一件珍贵的文化史料。

写了此文后的第二年即万历癸丑年(1613),胡胤嘉与好友卓去病一起赴京应试,并考中三甲十七名进士。此时的胡胤嘉,年已43岁,几十年的焚膏继晷、刻苦攻读终于修成了正果,在那“独重进士”的晚明主流社会终于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可叹的是,点翰林入史馆的胡胤嘉第二年竟一病不起,卒于京邸旅舍,栖水一代才子怀揣着满腹经纶和无尽的抱负魂归西天,可谓天妒英才。闻此噩耗,家乡亲朋好友泪如雨倾!

明崇祯十四年(1641)正月,已成为东林领袖、声名显赫的东涧老人钱谦益有杭州、黄山之行。他不忘故友,此行第一站所访之友人即“杭之唐栖里人卓去病”。

考证《唐栖志》等乡邦文献可知,钱谦益这次来塘栖,卓尔康是在其位于镇东南郊界河村祖传别业竹里馆中的榴阁接待了他,当时钱看到卓的境况可谓是穷愁潦倒。这从其写下的《栖水访卓去病》诗中“三间老屋谈经处,两板荆扉避债台”句可窥一斑。

同样,此时胡胤嘉的家也已衰落贫困。这次塘栖之行,钱过访卓尔康后,又与卓尔康一起来到市河胡家桥畔的胡胤嘉家。从钱谦益《夜集胡休复庶常故第》诗中可以了解到,这时的胡家翰林第早已没有了20多年前的显赫。诗中“宅第萧条不称春,空堂寂寂网蛛尘。惟余寡妇持门户,更有穷交作主宾”等句应是胡家当时穷困状况的真实写照。

时间到了清代初年,栖水文士徐野君曾写过一篇《柳堂方舟记》,记述了和好友惠公、孔宾、辛异等人在康熙二十二年岁癸亥(1683),曾朝夕在柳堂泛舟游玩,此时距胡休复逝世已近70年了。

《柳堂方舟记》有:“俞子惠公踅游其间,惜其无柳,乃于小池环植芙蓉,以助摇落之气,因作小舟于水上。”据此可确知,此时的胡氏别业柳堂已转卖给了镇上俞姓人家。

再后来柳堂似已被人彻底遗忘,就连在康熙年间金张等文士的诗文中亦鲜有提及此园的。

延至乾隆年间,卓氏“忆鸣诗案”发,在异族统治者之政治高压下,曾经盛极一时的栖水文事一落千丈。而塘栖这些曾闻名遐迩的、文人词客驻留嬉游吟咏唱和的园亭别墅也逐渐衰败,随着时间的流逝,终至一片凋零,归于寂寥。

柳堂故址上的栖溪公馆商住小区

今天,那座位于古塘栖镇南,马家墩漾北侧、满弦港左近的栖水名园柳堂,已被开发成塘栖市镇的中央,古俞家舍村已全数拆迁,并已建成了“栖溪公馆”商业住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