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巴嫩:再度近距离观察1963年夏天,我要从台北去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选择飞行路线颇费周章。在他看来,美国政府最大的错误就是一年前将一万四千名海军陆战队撤出黎巴嫩。1926年,法国将黎巴嫩与叙利亚分开。黎巴嫩并未逃过历史的规律。1990年黎巴嫩各派宣布结束内战,但是派系武装力量和社会张力并没有消失。再度近距离观察2010年1月底,我在四十七年之后故地重游。......
2024-01-22
走进电梯,“巴勒斯坦之声”电台记者麦哈摁下了“4”,转头问我:“知道吗?阿拉法特之后,阿巴斯就是国家元首了……”
2004年7月11日来到位于西岸城市拉姆安拉南部、属于巴勒斯坦中央银行的这栋灰色大楼,巴勒斯坦前总理阿巴斯办公室在第4层。电梯门口从上至下挂着几块牌子:巴勒斯坦谈判事务办公室、巴解组织执委会、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办公室……都在4层。
2003年9月6日辞去总理职务,阿巴斯同时撇下了除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之外的所有头衔。事实上,自那以后,他拒绝参加任何巴解组织会议。但是,他并没有“休息”,数度访问埃及、海湾国家及俄罗斯。外界猜测,阿巴斯有望接替阿拉法特的职务。
/阿巴斯在会议中
入口处是保安,一张木桌,没有任何摆设。整个4层都是阿巴斯办公室。墙壁雪白,没有任何挂像或者图画。回旋的走廊,好似迷宫,每间办公室都相同,空荡荡的白墙,好像少了点什么。
桌上,一支乐富门香烟刚刚点燃,人却不在。“英提萨尔!”麦哈低声呼唤,走廊里一个苗条的身影飘过来,正是阿巴斯办公室主任英提萨尔。这是个不包头巾的阿拉伯妇女,齐耳短发,喝不加糖的土耳其咖啡,抽烟姿势非常优雅。
距离采访时间还有半小时,就在英提萨尔办公室等候。麦哈与英提萨尔相熟,说起我正准备采访阿拉法特的事情。“阿拉法特办公室的人要求先把问题传过去,没想到最后只在其中的5个问题上打了‘勾’,其他统统否定……”传去的10多个问题中,所有关于流血冲突、软禁、健康问题等等全部遭到拒绝,第6个“勾”是“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麦哈说,实际上阿拉法特本人根本没看到这些问题。
据说这是一名英国记者的问题引起阿拉法特不悦之后,阿拉法特官邸为限制记者提问出台的“新规定”。“是吗?”英提萨尔拖长了调子问,“听说他们还向记者收钱呢……”掐灭烟头,她转向我说,“你可以问阿布·马赞(阿巴斯)任何问题……不过,你还是不要问关于他与阿拉法特关系的问题,记者们问得太多,他有点不耐烦……”
“那可以问你吗?他们俩真的相互不讲话了吗?”
“绝对,绝对不讲了。”
英提萨尔并不避讳谈论阿巴斯与阿拉法特的关系。“阿拉法特与阿布·马赞之间并不是权力争斗,而是工作方式不同;阿拉法特认为阿布·马赞要夺他的权力,完全错了……”
“不是人民领导我,而是我领导人民”,这是阿巴斯的信条——即使一些决定得不到人民的理解,领导者还是要去实施,因为他知道这最终还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英提萨尔说,阿拉法特更善于“讨好”群众。
但是,不得不承认阿巴斯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与“巴勒斯坦事业”象征阿拉法特不可同日而语。“阿巴斯到加沙地带北部查看遭到以军摧毁的巴勒斯坦人房屋,他受不了那里的尘土;而阿拉法特随时可以同百姓同吃同住。”一个巴勒斯坦人这样对我说。
“我们的问题是,人们容易相信谣言……阿布·马赞不爱讲动听的话,这方面他很吃亏。”英提萨尔说,他们正在筹建一个宣传阿巴斯的网站。
采访在一间稍大些的会议室进行。沙发背后是一杆巴勒斯坦国旗和大幅金顶清真寺照片。
“对了,昨天电话里我问你是文字还是电视采访,只是为了确认一下。”英提萨尔说。阿拉法特官邸有条不成文的规定,电视采访优先,有时只接受电视采访,所以听到英提萨尔的问题时,我犹豫了一下。“今天需要摄像师吗?”我问道。英提萨尔笑了:“不,没有镜头他讲起来更自由,因为他是个害羞的人。”
几分钟后,一个穿深灰西服的人影悄无声息地进来。正是阿巴斯,没有任何人陪同,他踱着方步走进来。
“新华!”阿巴斯微笑着伸出手来,脸上少了10个月前辞职危机的“风霜”,精神饱满。
感谢他接受采访之后,我开始提问:“您会重返巴勒斯坦政治舞台吗?”
“‘重返政治舞台’和重新在政府中担任职务概念不同。我保留了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职位,所以从来没有离开过巴勒斯坦政治舞台;至于在政府中担任职务,不,我不会,也没有这个愿望……”
“您‘投降’了吗?”
阿巴斯笑了,“不!我绝对没有投降,只是现在时机不成熟,没有必要再来一次,当时的经历非常痛苦,非常困难,够了……”
“什么才是您重返的‘成熟时机’呢?”(www.chuimin.cn)
“‘时机’对于我来说,并没有清楚的定义……只是我不想白白努力。”
不出所料,阿巴斯不会直接回答外界的猜测。
“您保留了巴解执委会主席职务,但不再出席任何执委会会议,为什么?”
“因为巴解执委会已经是个风雨飘摇的机构,不能为巴勒斯坦人民的利益服务,也无权做出任何决定,我拒绝成为这种‘什么都干不了’的机构一员……”
阿巴斯解释自己频繁出访,并不代表巴勒斯坦政府,只是向那些国家阐述他的“个人观点”。“我的访问是有效果的,无论在政治还是经济方面……但这些成果都不代表巴勒斯坦政府,只是我个人为巴勒斯坦人民做些事情。”
阿巴斯担任总理期间,实施了130天的改革。呼吁停止武装斗争、粉刷所有反以标语、会见沙龙、冻结巴勒斯坦激进组织财产……阿巴斯带来了新气象,也招致猛烈批评。
“您确实是在内外压力之下辞职。但是,您本身有没有什么过失呢?改革的步子是不是太快?”
沉默数秒,阿巴斯说:“害怕犯错误的人,一定无所作为,世界上没有笔直的道路……事实上,当我发现继续担任总理将引起内战,引发流血事件,我不得不解散总理班子。”
但是他表示,如果再来一次,还将实施一样的政策。“现在我就可以告诉你,如果我重新担任职务,我的政策还是‘一个政府、一支合法武装、一部法律;实施经济改革、改革管理体系、结束现有腐败状况’……”
“坦白说,许多巴勒斯坦人不理解您,他们指责您为美国和以色列的利益服务……”“我是不是‘走狗’或者‘骗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工作为百姓带来福利,我的工作使巴勒斯坦人看到希望……我当总理期间,每星期都有人到我的办公室门前示威,那些人都是别人花钱雇来的……”
阿巴斯透露,2003年6月28日哈马斯宣布同意停火三个月之后,他每星期仍然打电话给亚辛及其他哈马斯、杰哈德等派别官员。不仅谈论停火,还探讨如何共同建设巴勒斯坦社会。“我的最大成就在于,说服亚辛同意在1967年边界内宣布巴勒斯坦建国……”
“哈马斯与巴勒斯坦政府之间存在竞争,您不认为亚辛遇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巴勒斯坦政府控制内部局势吗?”“每个国家的政府都可以由不同政党组成,我曾经对亚辛说,如果你们能在大选中获胜,并通过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信任投票,那你们就接管政府,只要一切程序都合法。”
担任总理后,阿巴斯主动要求会见沙龙。“因为他是民选的、合法的以色列总理。”阿巴斯说,“我不认为他能实现和平,他是个难打交道的人,很顽固,他有他的计划,他的野心……但必须与他对话,使用武力同他较量是错误的,我们进入了一个原本不属于我们的角斗场。”
“100年了,巴以双方相互不了解。有些以色列人还以为巴勒斯坦人青面獠牙、长着尾巴,我们必须了解他们,也使他们了解我们。直接接触是沟通的最好办法,30多年前我就说过,‘必须同他们谈判,以便相互了解’……”阿巴斯是巴勒斯坦高层屈指可数的以色列社会问题专家。
原定半小时的采访,由于阿巴斯兴致很高延长到一小时。其间,他三次按铃叫人进来点上红色外壳的“万宝路”香烟。
“听说您有望成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是真的吗?”最后我不得不直截了当地问。
“不,根据法律,一旦现任主席无法履行职责,立法委员会主席将接替他的职务,直到进行大选……”
“那您会参加大选吗?”
“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参加大选也不能保证获胜,不是吗?当巴勒斯坦政府走上正确轨道的时候,我指重整安全部队、任命适当的内政部长之后,我将作为一名士兵回来。”[1]
离开阿巴斯办公室,电梯在第三层、第二层都停下。电梯门开合的时候,我看到对面办公室墙上都挂着阿拉法特像。
[1] 2005年1月,马哈茂德·阿巴斯当选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2016年11月,他再次当选法塔赫主席。
有关中东死生门:巴以行走观察的文章
黎巴嫩:再度近距离观察1963年夏天,我要从台北去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选择飞行路线颇费周章。在他看来,美国政府最大的错误就是一年前将一万四千名海军陆战队撤出黎巴嫩。1926年,法国将黎巴嫩与叙利亚分开。黎巴嫩并未逃过历史的规律。1990年黎巴嫩各派宣布结束内战,但是派系武装力量和社会张力并没有消失。再度近距离观察2010年1月底,我在四十七年之后故地重游。......
2024-01-22
离开马什哈德西行一百公里,即是伊朗历史上著名的知识之城内沙布尔。告别海亚姆继续西行,进入塞姆南省,省会城市塞姆南也是伊朗的古都,至今古城门还屹立在城中。古丝绸之路上的客栈遗址不管是大呼罗珊地区还是塞姆南省,都并非是当今伊朗的繁华之地,与这个国家的中西部相比,这里的外国人是少之又少,所以,在这样的地方,也许更能反映伊朗最具传统的民风。......
2023-11-06
宗教都有对外传播的内在需求,伊斯兰教也不例外,即使是在沙特阿拉伯这样的伊斯兰国家,也存在专门的国内宣教机构,而且还有不少外国人服务其中,来自中国的张先生即是其中的一位。其实沙特本国的宗教信仰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日渐增多的青少年对宗教的叛逆。时至今日,什叶派伊朗和逊尼派沙特之间的关系仍然很不理想,教派分歧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2023-11-06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据说德黑兰大学正在筹办中国研究中心,单栋建筑已经准备停当,就待研究力量等条件的充实了。作为伊朗排名第一的大学,德黑兰大学自然会承担很多国家任务,国际关系学院也是如此。过了大概半小时,状况又有所升级,警车驾到,德黑兰大学的国际处处长和校长等人悉数出动,原来是葡萄牙外长驾到。近些年来伊朗核问题闹得沸沸扬扬,伊朗多位核科学家惨遭暗杀,其中就有德黑兰大学的核物理学家……......
2023-11-06
凌晨四点多爬将起来,准备五点半出发去埃及古城卢克索。在晚点一个半小时后,我们终于在九点五十分沐浴到卢克索灿烂的阳光,两位帅气的当地小伙子前来接机,汇合后我们就奔驰在了绿色的田野间。老实说,相比较这些所谓的旅游点,真正能让我产生更大兴趣的还是当下的埃及人,正因为此,随后我才放弃已经安排好的某些景点参观,独自一人走上卢克索街头,去观察体验埃及人的生活。当然,在卢克索这个广场也能清晰看到生活的艰辛。......
2023-11-06
伊朗在本地区能够发挥什么样的影响力,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伊朗与外部世界大国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讲,伊核协议的达成既是伊朗政治改变的结果,同时也是伊朗政治继续改变的催化器。尽管伊朗各力量大都认同伊朗有和平发展利用核能的权利,但是在对待伊核谈判问题上,伊朗内部的意见并不一致。强硬派认为国际社会在伊核问题上对伊朗频频发难,是对伊朗和平利用核能权利的剥夺,是对伊朗国家尊严的冒犯。......
2023-11-06
6月22日早晨八点半,我和魏哥从利雅得启程,驶往沙特南部城市纳吉兰,全程有一千公里。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兴起后征服此地,命名为奥克杜德,目前该地已经成为沙特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也是纳吉兰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博物馆所在地。作者在沙特也门边境城市纳吉兰的老建筑区在纳吉兰停留数日后,我和魏哥又踏上征程,驶向800公里开外的沙特第二大城市、位于红海之滨的吉达。......
2023-11-06
然而搜捕他的以军士兵已经出现在眼前。军车有装甲保护,爆炸只造成一名以军士兵受轻伤,萨希卜当场死亡。萨希卜的父亲获悉后,斥责那些鼓动儿子实施爆炸的“阿克萨烈士旅”成员。但可以想见,他生长的环境里,赴死的仪式频繁演出,它接管了所有绝望、不如意,乃至希望的去向。......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