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东死生门:以色列空袭后的惨状

中东死生门:以色列空袭后的惨状

【摘要】:明天才是星期天,以色列空军飞行训练的日子。9点刚过的几秒钟内,一枚导弹落在加沙街头。确认消息并发出快讯之后,我开车去现场。/15岁的穆罕默德·阿卜杜拉坐在病床边,肚子和胸口插着管子一个警察模样的人把我拉过去,递上一张纸,说死去的那个小孩叫塔里克·苏希,14岁。今天以色列空袭的目标是一名杰哈德官员。几个小时后,“小孩”苏希的葬礼就要举行。众人唤父亲过来送子入土,父亲已哭成个泪人。

早晨9点,11岁的巴勒斯坦男孩塔里克·苏希穿着校服——浅蓝色长袖衬衣和深蓝色长裤,背上书包朝位于加沙市中心的学校走去。

2004年2月7日早晨9点。50岁的巴勒斯坦工人穆罕默德·阿里·苏莱曼·瓦迪刚刚领了上个月在以色列打工的工资,共计1000多谢克尔,步行回家。

2004年2月7日早晨9点。我刚刚倒上一杯咖啡,轰鸣声自头顶来。调小电视机音量,侧耳再听,果然是F–16战斗机。明天才是星期天,以色列空军飞行训练的日子。

喝下一口咖啡,阿马德打来电话:“团结大街,一辆汽车被炸。”

9点刚过的几秒钟内,一枚导弹落在加沙街头。

确认消息并发出快讯之后,我开车去现场。汽车收音机里说,有个“小孩”在轰炸中受伤,我立即决定调转车头,先去医院。

熄灭吉普车时,收音机里说“小孩伤势严重,正在抢救中……”闯红灯,闯急救室。一个有些面熟的巴勒斯坦记者居然拦着我问有没有闪光灯相机该调什么模式,急死人。

15岁的穆罕默德·阿卜杜拉坐在病床边,肚子和胸口插着管子。他两眼朝天,医生在做记录。是那“小孩”吗?“不,”医生一指,“那里,那里还有一个……”

拔腿闯进急救室。

右边床上,一个男子脱得只剩蓝色内裤,不住呻吟,大腿间血迹斑斑。

左边是那“小孩”。闭着眼,很安静。大夫用白纱布条捆扎小孩的手腕。我狂按快门。突然,医生愤怒地过来推搡我和一个巴勒斯坦记者。另一个医生拿过一个红玫瑰图案、塑料封皮的本子放在小孩胸口。后面两个医生扯开白床单,盖上。

死了!死了!相机取景器背后的我方才反应过来。眼前这个小孩刚刚死了!

医生把怒气发泄在我和那个记者身上,用力将我们推出门去。在门边,我一回头,看见手术台下一大团殷红的纱布。

经过阿卜杜拉身边时,我又给他拍了几张。突然觉得自己很残忍,好像在撕扯人家的伤口,于是赶紧走掉。

/15岁的穆罕默德·阿卜杜拉坐在病床边,肚子和胸口插着管子

一个警察模样的人把我拉过去,递上一张纸,说死去的那个小孩叫塔里克·苏希,14岁(后来证实是11岁)。今天以色列空袭的目标是一名杰哈德官员。

回办公室传送照片。半岛电视台正回顾在加沙遇难的几个外国人:被以色列推土机碾过去的和平示威者理查尔、英国记者汤姆……片头一行字:“When killing is easy……”(当杀戮变得容易)

几个小时后,“小孩”苏希的葬礼就要举行。我直接到他家。一个正在布置灵堂的孩子说自己是苏希的亲戚,引我去找女眷。死者男性家属在外面张罗,女眷们在里屋坐成一圈。一个女人扬了扬手绢,指向角落里一个看起来刚刚30岁的妇女说,那是苏希的妈妈。妈妈一身黑衣,脸色惨白。我问可不可以看看苏希生前的房间,她们说家里就一间屋子。门框上钉着一只小布熊,那是苏希的玩具。我问带我进来的孩子作何感受,他说:“不知道。”

标志葬礼开始的枪声响起。一个刚会走路的小孩摇摇摆摆进入女眷们的房间,听见枪声,吓得一抖。从阳台栏杆望出去,盛着苏希的担架正往楼里进。

门口一阵喧哗,女人们开始放声哭。妈妈昏厥过去,有人在旁边扇扇子,一个男眷愤怒地把贴过去照相的记者们轰出去。

苏希的尸体和妈妈只待了几分钟。

所有的记者都离开了。爆炸现场、医院、葬礼的照片,全有了,还等什么呢,收工。北京编辑部也来过几次电话,催我回办公室发杰哈德官员遇袭的消息。可是,我心里偏偏放不下这个死在眼前的孩子,跟去了为他做最后祷告的清真寺。

/医生扯开白床单,盖上。相机取景器背后的我方才反应过来。眼前这个小孩刚刚死了!

清真寺门口,送葬车队里飘着法塔赫的黄旗和杰哈德的黑旗。年轻人举着枪,并不介意拍照。孩子们一见相机,还是笑。

从车里取出头巾戴上,男人们还是不让我进入清真寺男祷告区。很久,有人出来传话,谢赫(清真寺里宣讲《古兰经》的人,可以被视为一寺之长)同意中国女记者进去拍照。刚一迈步,几个男人叫嚷起来:“成何体统!”

这时杰哈德汽车上绑的大喇叭响:“阿齐兹牺牲了!阿齐兹牺牲了!”阿齐兹是今天以色列轰炸的目标人物,杰哈德创始人沙米的侄子兼保镖。也许就是急救室里躺在右边床上的那个男子。

孩子们擎着黑旗围过来。其中一个是苏希的同学。问感受,他避开我的眼睛说:“死了好啊。”他说苏希很活跃,爱踢足球,是个好学生,今天他从家去学校,比平时早了半个小时。

一行字突然出现在我脑海中:人生就像在黑暗的隧道里行走,不知什么时候,尽头的亮光倾泄下来。

/苏希的同学在他的葬礼上

终于,谢赫亲自接我进寺。我愣愣地拽着黑袍往前冲,一低头,苏希的尸体就在墙边。地上坐了一排男孩。看到照相机,有几个还是笑着凑过来。

男人们做完礼拜,抬起尸体往外走。对空鸣枪声响成一片,一粒烫烫的弹壳蹦在我脚面上。

担架上了货车,墓地很远。

送葬队伍绕行加沙城的大街小巷,走了近一个小时。车上8个男人抬着担架,始终没松手,间或传来轻声抽泣。苏希的叔叔跟人换了手出来,捂住脑袋蹲下。有人递给我那玫瑰花封皮的本子,作业本,上面写着:塔里克·苏希,六年级。

装着尸体的货车缓缓前行,游行队伍跟在后面。不断有孩子扒住车栏杆跳上来,做几个鬼脸之后翻身下去。街道两边涂满战斗口号和图画的墙壁向后退去。

墓地在加沙地带东部边境,对面是以色列军队。带枪的年轻人全被拦住,大家怕他们进墓地会招惹麻烦。为了确定位置,我问:“边境?”苏希的叔叔说:“边境,巴勒斯坦的边境!你以为是以色列吧?这里全是巴勒斯坦,学过历史吗,你!”(www.chuimin.cn)

车里不知谁跟了一句:“是他们抢了我们的土地,这里没有以色列,全是巴勒斯坦!”

坑已经挖好。众人唤父亲过来送子入土,父亲已哭成个泪人。

坑不大,很深。伊斯兰教的传统是速葬,深埋。一个不相干的孩子,背书包坐在墓地里看风景

盖上土,人们围坐在墓前听谢赫讲话。谢赫说:“哈齐姆兄弟(苏希的父亲),莫伤悲,我们要告诉你,你儿子去了真主那里,做烈士比其他死法都好。”紧挨着谢赫的,同样是两个男孩。

墓地里有人对我说,请多拍些照片,让全世界看看。这时候,墓地里只有我一个记者。

来自法塔赫组织的哈齐姆(不是苏希父亲,另一个同名的人)主动带我回去。车里还有两个不明身份的年轻人。路上看见拿枪的,哈齐姆就招呼他们上车。我很紧张:“他们是以色列的‘通缉犯’吗?”

“是啊。”哈齐姆脱口而出。后座一个人提醒他,中国记者是担心有人招来导弹。哈齐姆笑了:“不会,他们不是‘大’通缉犯。”

哈齐姆语速快,车速慢,一路上给我洗脑。他说,全世界犹太人是一家,他们控制美国金融,控制美国国会。“你知道莫尼卡吧?犹太人!为什么找上克林顿?因为克林顿来过加沙(1997年为加沙机场剪彩),犹太人要搞臭他……”

他指着路边背书包的孩子,看,如果犹太人盯上了我,一颗炸弹掉进我车里,这些小孩也完了。你看,那个小孩,喏,那个蓝衬衣的,他难道不是平民吗?不是无辜的吗?

我问,那你怎么看自杀爆炸呢?公共汽车上,餐馆里,那些以色列人不是平民吗?不是无辜的吗?他回答说,你说得对,但是我们巴勒斯坦人“没有飞机,没有坦克,只有自己的身体”。

/苏希的叔叔跟人换了手出来,捂住脑袋蹲下

回到清真寺门口,我找到自己的车。哈齐姆说:“给你个电话号码,有事找我。对了,我在海边有两套房子,要租的话,便宜给你。”

第二天房东哈马德的妈妈第一次替儿子来收房租,一见我便惊呼:“昨天在苏希家看见你!我是他姑妈!”

她说据医生讲,爆炸后苏希被气浪甩出去25米,背部、胸部和手腕都被弹片击中。进医院8分钟后死了。

8分钟。确实是我闯急救室的时候,苏希刚刚死去。“他很聪明,也调皮极了。”姑妈说,隔壁有个一年级的小孩,今天问苏希怎么不跟我一起上学去了?大人说,他成为烈士了。苏希有三个姐妹,两个兄弟,他是老四。

“政府或者其他组织会给抚恤吗?”我问。姑妈说:“过去伊拉克政府给钱,现在你也知道……苏希的父亲是小学教师,挺穷。”

我不敢当面把苏希死去和下葬的照片交给他父母,就托房东妈妈转交。

两天后,再次去苏希家。不过两天,父亲就比那天在墓地瘦了好几圈。妈妈木然地容我和另一个摄影师横拍竖拍。有人拿烈士像过来做背景,妈妈一下子捂脸哭起来。我们于心不忍,走开了。一个穿军装的男子把苏希的弟弟拉来:“你们一定要给这个孩子拍照,长大后,他一定能灭了以色列总理沙龙!”于是他让苏希的弟弟扎起黑白头巾,一把冲锋枪塞到他手里。

导弹落下、苏希被炸的同时,50岁的巴勒斯坦人瓦迪恰好经过那辆汽车旁。瓦迪没有死,但耳朵、胸、腿、脚多处受伤,失去了半个肝。

联系到瓦迪的儿子马哈茂德,约好到家里看望他父亲。

瓦迪的家位于加沙地带中部的木拉格镇,紧邻犹太人定居点。车子开到大路朝天、人烟稀少的地方,马哈茂德正在路边等候。他说这里不通车,他搭乘别人的驴子过来。

穿过羊肠小道,耳边苍蝇嗡嗡响。马哈茂德一指,到了。灰色的水泥房子,没有门,没有窗。确切地说,门框和窗框都在,只是空的。窗框上用绳子吊了块缺角的石板,石板是为了挡住冬季的雨水,四周露着光。马哈茂德说,因为交不起账单,家里没有煤气,也没有电,只是从邻居那里接根电线过来,亮一盏日光灯,供上学的孩子写作业。

瓦迪躺在角落的暗影里,浑身缠满纱布,一动弹便牵动所有伤口。他天生哑巴,现在更是有痛说不出,见到我和同来的摄影师高磊,两只手拼命向前伸,嗓子里发出“啊啊”的叫声。

瓦迪的妻子说,爆炸那天,在以色列做建筑工人的他刚刚领到1000多谢克尔工资。被送往医院的路上,口袋里的工资全部叫人摸走,那是养活全家15口人的钱。说到这里,瓦迪又发出“咿咿啊啊”的声音,一只手伸进自己的口袋比画着。床头有个铁皮糖罐,上面写着大大的英文商标“Happy”(快乐)。

/一个迷彩服男子给苏希的弟弟扎上黑白格头巾,一把冲锋枪塞到他手里

妻子说,当时瓦迪距离那辆汽车十指宽,他在医院里昏迷了四天,虽然性命得以保全,却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说话间,儿子马哈茂德拿来碎布条般的衬衣和裤子,上面血迹斑斑,是爆炸当天瓦迪穿的衣服。

马哈茂德原先在一家金属工厂工作,一年前那家工厂遭到以色列导弹袭击,从此失业。问及为何不再找份工作,马哈茂德说现在的加沙哪里找工作去!瓦迪有两个儿子,另一个也失业了,女人们都不工作,所以瓦迪原先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现在,全家靠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工程处(UNRWA)每两个月发一次的30公斤面粉、一瓶油和两公斤糖度日。幸亏巴勒斯坦中小学实行义务教育,孩子们还在上课。一个大些的女孩在哈马斯办的宗教学校念书。看见我们,她害羞地往人身后躲,闪动的大眼睛又分明透出说话的愿望。

“没有人赔偿,也没有人救济我们。”妻子说。因为住不起医院,瓦迪早早出院,回家5天了,却没换过纱布,也没洗过澡。医生开了方子,但家里没钱抓药。

女人们开始生火做饭,我们起身告辞。高磊跟马哈茂德握手,马哈茂德的手抽回去时,里面多了500谢克尔。他却不让我们走了,拿来几张医院证明,说他和他妻子生过四个孩子,每个孩子产下不到一天就死了。医生说这个毛病在加沙治不了,一定要出国花大钱治。

/瓦迪的家

临走,马哈茂德打发他的女人过来跟我说:“你一定要帮助我们,出钱帮我们到外国治病,将来我们第一个女儿就以你的名字命名。”我的汽车发动了,一个孩子在后面追着喊:“给我5个谢克尔,给我5个谢克尔!”

第二天,马哈茂德打来电话,问那500谢克尔是给他父亲的,还是给他的。之后隔上几天,他就会来电话。我问他父亲情况怎么样,他懒洋洋地回答“挺好”,然后就叮嘱我不要忘记他需要出国治病。

几秒钟的空袭过后,以色列的类似军事行动还将继续,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的报复正在酝酿。而苏希的人生隧道走到了尽头,瓦迪从此生不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