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周易时论合编导读上》,方孔炤的研究成果

《周易时论合编导读上》,方孔炤的研究成果

【摘要】:方孔炤于1630年开始编著《周易时论合编》,至1654年逝世前仍未完成,其间几易其稿。1629年,方孔炤祖母因病去世;其父方大镇因母丧而庐墓,但终因哀伤过度于1630年去世。1640年1月,方孔炤因香油坪战败失利之事,遭杨嗣昌弹劾而逮捕下狱。[33]《绍闻》,可以看作第一阶段的成果。《集说》,即第二阶段及其以后的成果。此书,也就成为研究方以智思想不可缺少的著作。

方孔炤于1630年开始编著《周易时论合编》,至1654年逝世前仍未完成,其间几易其稿。

第一阶段:会通祖、父家传易学时期。1629年,方孔炤祖母因病去世;其父方大镇因母丧而庐墓,但终因哀伤过度于1630年去世。方孔炤因父死,亦庐墓白鹿山三年,晨夕咏诵《孝经》,并对祖父方学渐、父亲方大镇的著作进行梳理和阐释,完成《时论》初稿。他在《周易时论合编·凡例》中说:“忽忽白鹿之墓三年,重读祖、父之书,述成《时论》。”[25]方以智在《时论·后跋》中说:“家君子自辛未(1631)庐墓白鹿三年,广曾王父《易蠡》、先王父《易意》而阐之,名曰《时论》。以六虚之归环中者,时也。”[26]方学渐易学,有重要的义理特色;而方大镇则会通义理与象数,提出“《易》以象数征理”[27],为方孔炤之象数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第二阶段:会通象数易学时期。1640年1月,方孔炤因香油坪战败失利之事,遭杨嗣昌弹劾而逮捕下狱。同年秋,黄道周因疑与解学龙结党而下狱。二人同处白云库监狱,朝夕论《易》衍《图》。方以智在《时论·后跋》记载:“又八年(1640年)抚楚以议剿谷,忤楚相。被逮。时黄石斋先生亦拜杖下理,同处白云洞中。阅岁有八月,两先生悠然相得,盖无不讲《易》朝夕也。”[28]方孔炤受黄道周影响,开始对邵雍象数学产生兴趣。他说:“自在西库,与石斋公论《易》表法,邵子举概而已,细差殊未合也。故衍《二十四图》,易历相追。今十余年,究之本无追不合者,其自有待乎。”[29]崇祯十四年(1641)年肆赦之后,方孔炤用两年的时间在黄道周的象数思想基础上,又融会贯通扬雄、关朗、京房、邵雍等人思想,对《周易时论》进行丰富。《时论·后跋》记载:“两年中,又会扬、京、关、邵,以推见四圣,发挥旁通,论诸图说。”[30]

1643年,方孔炤命儿侄辈编录《图象几表》。他说:“谨因杨本,推广诸家。俟人引触动会通,神而明之,命儿侄辈编录,题曰《几表》。谓‘费隐交轮之几,难以指示,不得不于时位旁罗之以象数,表其端耳。’崇祯癸未(1643)方孔炤识”[31]可见,方孔炤于1643年曾命儿子和侄子辈编录《图象几表》部分。他说:“惟此《图象》,为格通万一之约本。无言语无文字,而天下之理得。”[32]可见,此编之中已有《图象几表》部分。

李世洽在作于1660年的《周易时论合编·序》中说:“潜夫方先生缵承家学,著为《时论》。《绍闻》,则祖明善而祢廷尉。《集说》,则循康节而遵考亭,而又精搜扬、京、王、郑、周、程、张、蔡之奥,以汇及近代名儒巨公、穷经博物诸君子,不下十百余家,综合全豹,征几析义,纲举目攡,亡虑数十万言,亦何灿然!”[33]《绍闻》,可以看作第一阶段的成果。《集说》,即第二阶段及其以后的成果。

第三阶段:归桐研《易》时期。1644年,明朝灭亡,方孔炤因在弘光政权受排挤、迫害,心灰意冷,归隐桐城白鹿山庄环中草堂,潜心学问,修改《周易时论合编》。方以智说:“老父晚径一纪,《时论》三易稿矣。中德持《系传》来,高座关中,拜而读之,诚万法之统御包决也,午会当明,后世幸甚。甲午中夏日在参九不肖男以智谨记。”[34]方以智在《药地炮庄》中亦说:“老父在鹿湖环中堂十年,《周易时论》凡三成矣。甲午之冬寄示竹关。”[35]可见,方孔炤在1643年至1654年十二年间,又三易其稿。1654年,方孔炤在《周易时论合编·凡例》中说:“随处表法,俱显生成。故此编以图居首,全无文字,而万理万变具焉。”[36]可见,此时《周易时论合编》中,已经有《图象几表》部分,可能没有今天所见版本之宏大规模。

第四阶段:子侄辈编录时期。1655年,方孔炤去世时,《周易时论合编》仍未完成。方以智说:“合编未竟,遗命谆谆”[37]。1656年,方以智庐墓桐城合山,着手重编先父《周易时论》。他由于身体原因不能亲自编录,而“命儿子德、通、履,合前后稿而编录之,自泯薪火而已。”[38]

方以智在《周易时论合编》的编录中,起到重要作用,并增加大量自己的思想。他在《图像几表》说:“故作《冒示》《密衍》《极倚》诸图,依然辟喻耳。在研几者自得之,不肖智记。”[39]他在《小过卦》末,曰:“兆涒(1656)九月二十日,合明山孤哀子以智泣血识于栾庐。”[40]他在《未济卦》末曰:“圉噩(1657)冬,除浮山之孤智记”[41]。此书,也就成为研究方以智思想不可缺少的著作。方中德在《数度衍序》中说:“初,大人(方以智)庐墓合山,重编《时论》时,衍《极数》,以示德等。”[42]可见,方以智对原书思想作了阐发,即方大镇“父薪子荷”、方孔炤“随时拾薪”之义。

文中“智曰”“智按”“浮山闻语曰”“不肖智记”,即是方以智之思想。《周易时论合编》编录时,征引了大量方以智的著作,举例如下。

其一、《浮山文集前编·曼寓草》中的《明堂说》[43],与《周易时论合编图象几表》中《方图明堂表法说》[44],虽标题有所不同,内容完全相同。(www.chuimin.cn)

其二、《参两说》,在《浮山文集前编·曼寓草》[45]和《周易时论合编图象几表》[46]中,标题完全相同,内容则《周易时论合编图象几表》开篇部分多“智曰”二字,结尾处多“宓山曰”一段,中间除个别词语变换外,大体相同。

其三、《人体呼吸合天地卦气说》,在《浮山文集前编·曼寓草》[47]与《周易时论合编图象几表·卷六》[48]中题目相同,开始部分内容完全相同;而《浮山文集前编·曼寓草》,无“经络共长十六丈二尺,手三阳之脉从手至头长五尺”[49]以后的所有文字。

其四、《星土说》,无论标题还是内容,《浮山文集前编·曼寓草》[50]与《周易时论合编图象几表·卷二》[51]完全相同。

其五、作1643年的《周易时论·后跋》,于崇祯癸未,收入《浮山文集前编·曼寓草》。而作于1658年的《周易时论合编·后跋》,则收入《浮山文集后编·卷一》。

彭迎喜认为:“至少是,凡明确标以‘智曰’‘智按’之类者,我们都可以放心地把它作为密之的议论来加以研究、引用。”[52]

除方以智思想外,其子侄、学生之言论在编撰过程中,也有被征引添入,如“德曰”“蛟峰曰”“竹西曰”“移孝曰”“虞稷曰”“藏一曰”等。彭迎喜说:“《时论》,是一部众人通力协作的产品。”[53]因为,除方以智及其三子外,方中泰、方鸦立、方兆及,方氏亲属曹台岳、左国鼎,方以智弟子游艺、左錞、揭宣、方兆兖、余飏之子余佺也都参与编校审定中。

1660年,李世洽作《周易时论·序》、余飏作《方潜夫先生时论·序》。

1667年,《周易时论》《药地炮庄》《物理小识》刻成,方以智在建宁与书商、印坊诸友相会后,返青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