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周易时论合编导读:象数学派立场总结易学成果

周易时论合编导读:象数学派立场总结易学成果

【摘要】:朱伯崑认为,《周易时论合编》一书是“站在象数学派的立场,对汉唐以来易学所做的一次总结。”[14]方孔炤作《周易时论合编》,对资料保存有重要价值,也体现了对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视与传承。他认为古今圣贤没有相因袭的,后之圣贤只有不惮于改前圣之所为,才能创未有之事。[18]方孔炤著述《时论》之目的,是以“《易》律身”“因时觉世”之大用。

明朝末年,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边防废弛,异族入侵。一批士大夫敢于担当,反对空谈玄妙,主张经世致用、崇实力行,企图力挽狂澜,救国救民。思想上,王畿“无善无恶”说,重视先天本体,忽视后天诚意工夫,造成空疏清谈的学风、颓废士风,甚至有空谈误国之嫌。何心隐之流,更有冲决名教之患。黄宗羲说:“泰州之后,其人多能以赤手搏龙蛇,传至颜山农、何心隐一派,遂非复名教之所能羁络矣。”[13]方孔炤作《周易时论合编》,有针砭时弊,反对邪说,革弊救亡之担当。

明代易学方面,亦是得到巨大发展,出现蔡清、杨时乔、陈明卿、郝敬、朱升、熊过、来知德、黄道周、钱士升、黄端伯、郭子章、何楷、张献翼、焦竑、高攀龙、孙淇澳、王宣等诸多易学家。这也为《周易时论合编》之“合编往圣之语”,提供了可能。朱伯崑认为,《周易时论合编》一书是“站在象数学派的立场,对汉唐以来易学所做的一次总结。”[14]

方孔炤作《周易时论合编》,对资料保存有重要价值,也体现了对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视与传承。他在《周易时论合编·凡例》中说:“衰病之余,供薪举火,合编往哲之语,以为蓍龟,荒乡僻处,兵焚书残,远借甚苦,是以此编。”[15]此书共二十三卷,集几百家易学思想,但不是一本易学资料的堆积,而是一本为解决社会问题、学术问题而“折衷”诸家思想的易学大作。他说:“为之删烦成约,使后世学者易明差别,亦自消其饱食之一端也。此编较《全书》,止有四分之一,而所收者十倍,正以前贤各有发明,集之则条理成矣。”[16]

《合编》之目的,在于“随时拾薪”。每个时代的思想,定有不同于前代之创见。他认为古今圣贤没有相因袭的,后之圣贤只有不惮于改前圣之所为,才能创未有之事。他以伏羲画《易》,彖、象、系辞三圣人各极其致,阐明后世之人要各随其时、添薪传火。他在《周易时论合编·凡例》中说:“行窝潜老,家学忘食,方悚荷薪,合编今古,亦曰:‘随时拾薪。’云尔”[17]余飏评价说:“不胶先圣之柱,自诚后圣之明,千变万化,总环一中而止。”[18]

方孔炤著述《时论》之目的,是以“《易》律身”“因时觉世”之大用。余飏说:“观先生之以《易》律身,则知先生之以《易》垂训,意深虑邃,合于圣人忧患之怀,而尽变极通。山梁之叹时,《中庸》之时措,孟子之赞圣之时,先生直以全篇括之。盖历四圣之时,而后有邵朱之时;更历邵朱之时,而后有先生之时也。先生之为继《易》之传人也,又何疑焉?”[19](www.chuimin.cn)

合编《周易时论》,为继父辈之志。其父方大镇,性至孝,传父学,以“荷薪”名馆,曾著《荷新义》一书,取“其父析薪,其子弗可负荷”之意,“继承父辈的道德文章”[20]。方孔炤庐墓尽孝,并缵承其父“荷薪”之志,研读家传易学。他说:“忽忽庐白鹿之墓三年,重读祖、父之书,述成《时论》。”[21]1655年,方孔炤卒,方以智庐墓守孝于桐城合山,并遵父命,着手重编《周易时论合编》。

《时论》一书,坚定了方氏坚贞的品质,是面对社会危局的精神支撑。明亡后,一大批遗民不仕清朝,在社会动荡之时,如何面对社会变革,如何彰显自己的节气风范,也成为重要的问题。方氏以“冬炼三时”“贞一以善天下之动”,成为坚贞品质的重要理论支撑。方孔炤在《周易时论合编·凡例》中说:“此生忧患便为家常,奉北堂以守此山,终老墓侧,筮得‘潜龙’,自称‘潜老夫’,固其时也。”[22]彰显了方氏一门面对困难时的坚贞品质。

方孔炤在家传易学基础上,又“循康节而遵考亭”[23],会通诸家而建立了一个会通理学心学、象数与义理、科学与易学的庞大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