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运用直觉提升创造力:直觉心理学

运用直觉提升创造力:直觉心理学

【摘要】:本节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运用直觉提高创造性的建议,介绍头脑风暴法等具体的创造技法,训练大家的创造新思维,帮助读者在学习、工作中更好地运用直觉去解决创造性问题。为了更好地运用直觉产生的过程中啊哈体验的强化作用,可以尝试通过制定一系列创造性问题的子目标,这样既有利于保持对目标的专注度,又可以提高创造性水平。

前文介绍并分析了创造性与直觉的外在关系,也基于Wallas的四阶段理论模型介绍并分析了创造性思维的4个认知过程——准备期、酝酿期、明朗期、验证期的脑机制中的直觉。本节在此基础上,提供一些运用直觉提高创造性的建议,介绍头脑风暴法等具体的创造技法,训练大家的创造新思维,帮助读者在学习、工作中更好地运用直觉去解决创造性问题。

一、创新意识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培养创新意识是提高创造性的前提。正如前文准备期部分所述,没有人生下来就是才华横溢,天才需要“十年定律”才能展露光芒,而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大量的努力成为大师级的专家。当人们拥有了创新意识,并保持信心和热情不断地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时,伴随着“啊哈”体验的愉悦情绪而产生的直觉,会不断强化创新意识,提高创造性水平。为了更好地运用直觉产生的过程中啊哈体验的强化作用,可以尝试通过制定一系列创造性问题的子目标,这样既有利于保持对目标的专注度,又可以提高创造性水平。比如在写一篇长文时,可以先思考初步的逻辑构架,将文章划分为几个小节,并制订相关的写作计划,每完成一个小步骤会产生自我强化,另外还可以给自己一定的鼓励和奖励。值得一提的是,目标的设定标准需要适中,不可以好高骛远,否则每个目标都难以达到,可能会降低自信心,形成恶性循环;目标也不可以太过于简单,这样成就感会偏低,对创造性水平的提高效果不佳。最好制订比自己能达到的水平更高一点的计划,比如原本7天写一个章节的文章绰绰有余,那么可以改为5天完成一个章节。完成过程中可以不断对接下来的计划进行调整,不断积累,最终实现总的目标。

二、创造技法

有了创新意识,就需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践和训练。以下将针对提高创造性,介绍几种主要的创造技法。所谓创造技法,是指根据创造性思维发展规律总结出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它们可以提高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创新成果的实现率。从教育方面来说,创造技法可以激发学生压抑在大脑中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提升学生创新意识和水平;从工作方面来说,利用好创造技法,训练并提高员工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培养企业中的创新型人才,帮助企业设计创新型产品,制订企业创新的发展战略。

(一)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也称智力激励法,是由Osborn(1948)创建的一种激励参与者尽可能形成新想法的创造技法,参与者主要运用直觉思维来解决问题。头脑风暴法操作起来较为容易,主要形式是举办10人左右的讨论会,时间限定为20~60分钟。会议要解决的问题清晰明确,所有参与者可以畅所欲言,对目标问题尽可能多地发表观点。

为了充分激励参会者的创造性思维,头脑风暴法的进行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会议规则:

1.不对任何观点进行评价,包括自我观点评价和对他人观点进行评价。头脑风暴法就是为了让参会者在毫无约束的环境中畅所欲言,提出的新想法越多越好。然而,自我观点评价可能会使个体的思维更容易受到头脑中原有的常识、记忆、逻辑、情感等的影响,从而导致个体提不出或不敢提出新的设想;而对他人观点进行评价,不但会增加自我观点评价的可能性,甚至可能会打击或抑制他人的创造性,进而导致氛围不自由。

2.提倡针对目标任意自由思考,打破传统想法、常规逻辑思维的约束,充分发挥想象力。可以借助于录音等方式,较高效且无主观价值评判地将所有提出的想法完整记录下来。

3.激励想法的提出和表达,想法越多越好。追求数量类似于巩固创新意识,这样形成直觉的想法越多,出现创新且可行方案的可能性越大。

4.可以巧妙地利用并改善他人的设想。观点就是在各个零散的想法相互碰撞时得到升华,不断改善他人的观点可以使头脑风暴法的价值最大化,或许一个人觉得离奇的想法经他人适当修正之后会逐渐变得实际可行。

鉴于头脑风暴法的以上规则,会议组成小组则相应的需要符合以下条件:

1.参会人数以5~10人为宜,主持人易于控制场面。

2.小组成员中不宜有太多的相关领域专家。专家往往意味着话语权和评判权,因此可能导致其他与会人员处于小心翼翼的状态,为了避免自己的观点不被嘲笑或批评而不敢发表想法,讨论会变成了一场专家的演讲会。

3.选择来自不同领域小组成员。同一领域的人往往会出现类似的思考模式和观点,提出的方案过于集中,而不同领域的人对同一目标问题思考的出发点和思考模式都不同,更容易产生新颖而有价值的方案。(www.chuimin.cn)

4.会议的主持人需要有较高的职业素质。主持人既要保证与会人员严格遵循会议规则,又要在会议出现冷场时进行引导,激励与会人员畅所欲言,使会议一直保持热烈讨论的气氛,最终形成较完整的解决方案

头脑风暴法是基于心理学理论基础上的方法,它主要鼓励个体尽可能运用直觉进行问题求解。它主要打破了专业知识领域的思维障碍,避免与会人员的观点和思维模式相近;它运用了“思维共振”,使参会人员可以在倾听其他与会者的设想的同时激发自己的创造性;另外,因为有时间规定,与会人员的大脑一直处于高兴奋和高紧迫状态,更有利于直觉的产生。

(二)头脑风暴法的变式

目前,头脑风暴法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创造技法。此外,根据具体的问题情境和适用环境,人们还创建了默写式智力激励法(又称653法)、卡片式智力激励法以及特尔斐设想法等头脑风暴法的变式。

默写式智力激励法,是德国创造学家根据德意志民族习惯沉思的特质,对Osborn的头脑风暴法进行的改良。具体的操作也是进行会议讨论,与会人员为6人,明确会议目标后,每个与会人员都会收到几张卡片,要求5分钟内每个人在该卡片上写出3个想法,因此默写式智力激励法也被称为653法。在卡片上填写想法时需要保留一定空间,以便下一位与会人员填写新的想法。在第一轮的5分钟里,每人针对目标写出3个想法,然后将卡片传给旁边的与会人员;在第二轮5分钟里,每人根据前一个人填的想法中得到启发,再另外写上3个想法,接着传给下一位与会人员……如此进行分享,半小时内约进行6轮分享,总共可以形成108个左右的想法。

CBS法和NBS法都属于卡片式智力激励法。CBS法是由日本创造学家高桥诚创建的头脑风暴法改良版。具体做法是举办历时1小时,规模为3~8人的会议。每个与会人员手上有50张名片大小的卡片,另有200张卡片放在桌上备用。首先明确会议目标,再开始10分钟左右的个人表述阶段,即与会人员各自在卡片上写下对会议目标的想法,每张卡片只写1条。接下来,由与会人员按座位顺序依次表述自己的解决方案,每次每人只宣读1张卡片,历时30分钟左右。每次表述后,其他与会人员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也可以将受启发而新形成的想法写在备用的卡片中。剩下的会议时间里,与会人员可以随意交流和讨论,各自提出想法和方案,从而不断地激发出新的解决方案。

NBS法,是由日本广播公司(NHK)开发的头脑风暴法的变式。具体方法是召开5~8人参加的讨论会议。首先明确会议主题,每个与会人员先在1张卡片上针对会议目标写下5个以上的解决方案。会议开始后,每人出示卡片并加以说明。当他人在表述观点时,如果自己产生了思维共振,出现了新想法,应及时填写在备用卡片上,等与会人员都表述结束了,再进行讨论,从中挑选出可实现的解决方案。

以上的变式都保留了“思维共振”的直觉作用,相对于原版的头脑风暴法,可以避免出现场面失控,也可以避免大家七嘴八舌地遗漏了重要观点,还可以避免部分与会人员因为不善于口头表达使得观点无法被准确阐述等情况。但“用笔写下观点”可能无意中对观点做出了评判,即“该观点是值得被写下来的”,从这点来说,该方法所产生的创造性想法与原版“头脑风暴”相比可能较少且较不新颖。

特尔斐设想法,也称专家意见秘密征询法,是一种国外比较流行的直观性预测调查法。它是以匿名的方式,通过多轮函询征求专家意见的方式,进行预测性调查。它不是对现有事物的调查,而是了解某些专家对事物的看法或未来的预测。

专家选定以后,其具体做法分为四轮:

1.调查组发给专家不带任何限定要求的第一轮调查表,只提出调查预测的主题。专家填写自己的想法后,调查组收回调查表并进行汇总整理,如归并同类事件,排除次要的、分散的事件,最终制成事件一览表。

2.将事件一览表发给专家作为第二轮调查表,专家在不互相交流的情况下评价第二轮调查表所列的每个事件,并写明评价理由。调查组对回收的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处理。

3.统计第二轮收集的专家评价,专家根据统计结果进行第三轮的判断和预测,同样需要给出充分的理由。

4.根据第三轮评价的统计结果,专家们再次填写自己的意见并寄给调查组。这时专家也可以改变自己的意见,同意别的专家的意见。经过这样四轮的反复,对最后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较好的调查情况方案。但要注意,每轮调查的时间间隔不宜太长,否则干扰因素会增多。特尔斐设想法更适用于战略性调查和预测。

以上各种创造技法都营造了畅所欲言、互相启发和思维共振的气氛,可见巧妙地运用直觉有利于产生创造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