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老张一回家,发现卧室里贴满了可爱的宝宝的照片。看到妻子为了帮助自己戒烟而绞尽脑汁,老张十分感动:“戒戒戒,我这就戒烟!”张太太说着,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写着详细的计划。老张看着墙上的照片,想象着以后一家三口温馨和谐的画面,下定了决心。成瘾是一种难以克制的冲动行为,它是怎么形成的呢?然而,在享乐结束后,也有另一种声音在头脑中出现——我们应该控制冲动,我们本应该完成更加重要的任务。......
2023-11-01
发展心理学史上曾有过一场充满争议的实验。斯坦福大学的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教授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了一项研究: 孩子们的面前放着1粒棉花糖,他们可以选择立即得到它,或是独自等待20分钟后,得到2粒棉花糖。每个孩子都想得到更多的棉花糖,因此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们使出浑身解数让自己分散注意力,不去看眼前的糖果。当然,一些孩子成功了,而另一些孩子失败了。在后续的追踪研究中,米歇尔教授发现,当时能够延迟满足的儿童在考试中能获得更好的成绩,成年后有更稳定的人际关系。诚然,棉花糖实验的结果让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变了味,比如刻意训练孩子们延迟满足的能力而不是顺应儿童自然发展的规律。然而这个研究也开启了科学家们对人类大脑中这一矛盾性的兴趣,人类为何既冲动,又理性?
很多时候人们在推理过程中会得出两个不同的答案,基于直觉的答案往往受到已有经验或是刻板印象的驱动,而基于分析的答案则根据逻辑规则得出。当基于直觉和基于分析得出的答案不一样时,个体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并体现为反应时增加,决策信心下降。不仅启发式加工和分析式加工会在大脑中产生冲突,当人们在面对诱惑时,基于当下的冲动系统和基于未来的反思系统也形成了两股截然相反的强大力量,在大脑中产生碰撞。在大脑复杂的结构中,边缘系统掌管着人类的本能与冲动,同时也满足着所有物种最原始的需求: 生存与繁衍。它在人类进化的早期就已形成,是大脑中许多无意识冲动(比如攻击和性)的来源。边缘系统遵从奖赏机制,它会快速调动人类的情绪与行为,不给大脑多加思考的机会,它会告诉面对糖果的孩子: 赶紧咽下眼前的糖果。位于前额叶皮层的反思系统就显得冷静多了,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因素,它是大脑中进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反思系统负责决策与计划,它能调节情绪,控制冲动,是人类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保障,可是,反思系统的反应相对于冲动系统可就慢多了。延迟满足的能力就是从反思系统中而来,它告诉孩子: 等一等还有更好的。
米歇尔教授的研究发现,反思系统对抗冲动系统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和性别差异而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年龄更大的孩子拥有更强大的意志力,能够等待更长的时间。实际上,4岁不到的孩子几乎无法做到延迟满足,而60%的12岁儿童则能为了多一块糖果,等待长达25分钟的时间。这是因为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一直处于发展之中,刚出生的婴儿几乎完全由冲动的本能支配,他们在感受到任何不舒服时都会通过哭声表达需求,这也是婴儿提高自身生存概率的有效武器。随着年龄与技能的增长,反思系统也开始逐步掌握了主动权,使人们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学会暂时妥协,为个体和集体取得更长远持久的利益。然而,许多成年人仍然存在自我控制方面的障碍,这是因为他们的反思系统出现了问题,从而导致冲动系统又夺回了主动权。
知识窗: 延迟满足与跨期选择任务(www.chuimin.cn)
跨期选择任务要求被试在大而迟(Large-Later, LL)的收益或小而早(Smaller-Sooner, SS)的收益中做出选择。让人们判断,你究竟愿意立刻满足眼前的小利益还是等待长远的大利益?在跨期选择任务中,选择LL收益的被试需要克服SS收益的诱惑,这种坚持过程就是延迟满足的过程。通常,随着延迟时间的增加,被试的主观收益也会随之减弱,这种现象被称为时间折扣(time discounting)。
试想以下场景,在完成试验任务后,你愿意现在立刻获得100元的奖励(SS)还是4周后获得110元(LL)的奖励呢?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这是由于,个体常常高估立即奖赏而低估延迟奖赏,因为在短期选择中,冲动系统起了主导作用。有趣的是,当两个奖励同时延迟一个共同的时间段后,个体倾向选择LL奖赏。例如,在26周后获得100元或30周后获得110元中做出选择。尽管相对时间不变,大多数人又会选择后者,这种现象又称之为偏好反转(preference reversals)。原因很简单:在两个长期抉择中,个体趋于理智和冷静,反思系统又占据了主导作用。
有关直觉心理学的文章
第二天,老张一回家,发现卧室里贴满了可爱的宝宝的照片。看到妻子为了帮助自己戒烟而绞尽脑汁,老张十分感动:“戒戒戒,我这就戒烟!”张太太说着,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写着详细的计划。老张看着墙上的照片,想象着以后一家三口温馨和谐的画面,下定了决心。成瘾是一种难以克制的冲动行为,它是怎么形成的呢?然而,在享乐结束后,也有另一种声音在头脑中出现——我们应该控制冲动,我们本应该完成更加重要的任务。......
2023-11-01
在大学里,张拍脑袋学习成绩一般,常常在及格线上下徘徊。王深思可是学习高手,有毅力、喜欢钻研,但同时又有些无趣。王深思一看是张拍脑袋的电话,连忙接起来。张拍脑袋和王深思的直觉有什么不同?实际上,“直觉”也有低级和高级之分,用高级直觉解决问题的正确率要比低级直觉要高得多。本章带你深入了解学习中直觉的种类与区别,以及艺术创作中的直觉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2023-11-01
当个体投入认知资源处理材料的内在负荷时,需要加工学习材料内部元素间的联系,从而形成图式,利用图式解决问题即为直觉。在发生认识论中,图式是个体所有想法的集合,因此是个体对事物的直觉反应。平衡是指个人图式与经验之间的和谐,即形成新直觉。......
2023-11-01
据估计,世界范围内的ADHD发病率在5.3%。ADHD多发于儿童期,部分患者的病症会延续至成年,甚至终生存在。当前对ADHD的研究发现,患者存在大脑功能与结构的异常,可能与包含前额叶的大脑皮层异常有关。还有一些临床研究发现治疗ADHD的药物能够有效降低严重的酒精滥用情况。......
2023-11-01
无论是在最初的创业阶段,还是企业发展期、成熟期,直觉在商业上的运用无处不在。接下来,我们将从商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介绍直觉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直觉在商业上的应用与一种“创业警觉”有关,这是一种杰出企业家对于市场机会的敏锐把握,这一种独特的商业嗅觉,使企业家能够迅速识别并注意到这种商机,并迅速关联前期的经验而做出决策。......
2023-11-01
本节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两个方面来探讨直觉思维在教学中的应用。心理学的各学派的理论都认为直觉确实在学习中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二)直觉在学习中的有效运用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生涯中,更应该学会将直觉思维应用到学习生活中。结果发现大部分儿童会做出与成人相似的击打充气娃娃的行为。......
2023-11-01
直觉与分析是具有不同特征的加工过程,在推理研究领域中,研究者通过不同的范式就直觉与分析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探讨。本节基于已有研究,通过阐述直觉陷阱及直觉的研究范式,深入地揭示直觉及分析的本质特征。在另一个相关研究中,Dovidio等人利用伴随靶子单词之后呈现一个启动刺激的程序,要求被试对先呈现的靶子单词与其后的启动单词是否属于同一范畴进行判断。Jacoby认为这主要是由个体对记忆潜在的无意识影响导致的。......
2023-11-01
艺术创作过程包括两种方式: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很多艺术家会在梦中获得灵感,从而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然而,我们大多数的艺术作品,还是来源于创作者的有意想象。可以说,再造想象是艺术直觉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通过表象直觉收集创作素材,利用直觉进行想象,对......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