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斗争中的大脑:冲动与反思系统|直觉心理学

斗争中的大脑:冲动与反思系统|直觉心理学

【摘要】:不仅启发式加工和分析式加工会在大脑中产生冲突,当人们在面对诱惑时,基于当下的冲动系统和基于未来的反思系统也形成了两股截然相反的强大力量,在大脑中产生碰撞。米歇尔教授的研究发现,反思系统对抗冲动系统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和性别差异而有所不同。这是由于,个体常常高估立即奖赏而低估延迟奖赏,因为在短期选择中,冲动系统起了主导作用。有趣的是,当两个奖励同时延迟一个共同的时间段后,个体倾向选择LL奖赏。

发展心理学史上曾有过一场充满争议的实验。斯坦福大学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教授对学龄前儿童进行了一项研究: 孩子们的面前放着1粒棉花糖,他们可以选择立即得到它,或是独自等待20分钟后,得到2粒棉花糖。每个孩子都想得到更多的棉花糖,因此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们使出浑身解数让自己分散注意力,不去看眼前的糖果。当然,一些孩子成功了,而另一些孩子失败了。在后续的追踪研究中,米歇尔教授发现,当时能够延迟满足的儿童在考试中能获得更好的成绩,成年后有更稳定的人际关系。诚然,棉花糖实验的结果让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变了味,比如刻意训练孩子们延迟满足的能力而不是顺应儿童自然发展的规律。然而这个研究也开启了科学家们对人类大脑中这一矛盾性的兴趣,人类为何既冲动,又理性?

很多时候人们在推理过程中会得出两个不同的答案,基于直觉的答案往往受到已有经验或是刻板印象的驱动,而基于分析的答案则根据逻辑规则得出。当基于直觉和基于分析得出的答案不一样时,个体就会产生认知冲突,并体现为反应时增加,决策信心下降。不仅启发式加工和分析式加工会在大脑中产生冲突,当人们在面对诱惑时,基于当下的冲动系统和基于未来的反思系统也形成了两股截然相反的强大力量,在大脑中产生碰撞。在大脑复杂的结构中,边缘系统掌管着人类的本能与冲动,同时也满足着所有物种最原始的需求: 生存与繁衍。它在人类进化的早期就已形成,是大脑中许多无意识冲动(比如攻击和性)的来源。边缘系统遵从奖赏机制,它会快速调动人类的情绪与行为,不给大脑多加思考的机会,它会告诉面对糖果的孩子: 赶紧咽下眼前的糖果。位于前额叶皮层的反思系统就显得冷静多了,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因素,它是大脑中进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反思系统负责决策与计划,它能调节情绪,控制冲动,是人类社会化进程中的重要保障,可是,反思系统的反应相对于冲动系统可就慢多了。延迟满足的能力就是从反思系统中而来,它告诉孩子: 等一等还有更好的。

米歇尔教授的研究发现,反思系统对抗冲动系统的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和性别差异而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年龄更大的孩子拥有更强大的意志力,能够等待更长的时间。实际上,4岁不到的孩子几乎无法做到延迟满足,而60%的12岁儿童则能为了多一块糖果,等待长达25分钟的时间。这是因为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一直处于发展之中,刚出生的婴儿几乎完全由冲动的本能支配,他们在感受到任何不舒服时都会通过哭声表达需求,这也是婴儿提高自身生存概率的有效武器。随着年龄与技能的增长,反思系统也开始逐步掌握了主动权,使人们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学会暂时妥协,为个体和集体取得更长远持久的利益。然而,许多成年人仍然存在自我控制方面的障碍,这是因为他们的反思系统出现了问题,从而导致冲动系统又夺回了主动权。

知识窗: 延迟满足与跨期选择任务(www.chuimin.cn)

跨期选择任务要求被试在大而迟(Large-Later, LL)的收益或小而早(Smaller-Sooner, SS)的收益中做出选择。让人们判断,你究竟愿意立刻满足眼前的小利益还是等待长远的大利益?在跨期选择任务中,选择LL收益的被试需要克服SS收益的诱惑,这种坚持过程就是延迟满足的过程。通常,随着延迟时间的增加,被试的主观收益也会随之减弱,这种现象被称为时间折扣(time discounting)。

试想以下场景,在完成试验任务后,你愿意现在立刻获得100元的奖励(SS)还是4周后获得110元(LL)的奖励呢?相信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这是由于,个体常常高估立即奖赏而低估延迟奖赏,因为在短期选择中,冲动系统起了主导作用。有趣的是,当两个奖励同时延迟一个共同的时间段后,个体倾向选择LL奖赏。例如,在26周后获得100元或30周后获得110元中做出选择。尽管相对时间不变,大多数人又会选择后者,这种现象又称之为偏好反转(preference reversals)。原因很简单:在两个长期抉择中,个体趋于理智和冷静,反思系统又占据了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