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冲动戒烟:直觉心理学成果

冲动戒烟:直觉心理学成果

【摘要】:第二天,老张一回家,发现卧室里贴满了可爱的宝宝的照片。看到妻子为了帮助自己戒烟而绞尽脑汁,老张十分感动:“戒戒戒,我这就戒烟!”张太太说着,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写着详细的计划。老张看着墙上的照片,想象着以后一家三口温馨和谐的画面,下定了决心。成瘾是一种难以克制的冲动行为,它是怎么形成的呢?然而,在享乐结束后,也有另一种声音在头脑中出现——我们应该控制冲动,我们本应该完成更加重要的任务。

“老张,你怎么又抽烟了?我在备孕,你就不怕影响孩子的健康吗?”客厅里,年轻的张太太生气地埋怨着自己的丈夫。

“我也想戒烟啊,可是,只要一天不抽烟,我就觉得浑身不舒服。上班的时候集中不了注意力,总是出错。领导批评我的时候,我就很烦躁,想和他吵架。而且,我夜里总是辗转反侧,很晚才能睡着……”老张有些委屈地说。

看着丈夫委屈的样子,张太太也不忍心再指责。她灵机一动,想出一条妙计。

第二天,老张一回家,发现卧室里贴满了可爱的宝宝的照片。

“这些都是我从报纸、杂志上找的,你看,这一家三口,多么温馨呀。如果你戒烟成功,我们也能有一个这么可爱的小宝贝,你经常想一想这个目标,是不是更有利于你戒烟呢?”张太太温柔地劝说道。

看到妻子为了帮助自己戒烟而绞尽脑汁,老张十分感动:“戒戒戒,我这就戒烟!”

“另外,考虑到你烟瘾比较重,一下子戒断肯定是不行的。我给你制订了一个计划,逐渐地减少吸烟的次数和吸烟量,这样,在半年之后就可以完全把烟戒断。”张太太说着,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写着详细的计划。(www.chuimin.cn)

“谢谢老婆。”老张看着墙上的照片,想象着以后一家三口温馨和谐的画面,下定了决心。

半年之后,老张成功地戒了烟。又过了一年,他们的宝宝呱呱坠地。因为老张有了宝宝就不再想着香烟,他们给这个宝宝起名叫“张不思”。

成瘾是一种难以克制的冲动行为,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我们如何利用理性战胜成瘾呢?

经济学理论中有一个理性人假设,即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通常都会以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最大经济利益。这就意味着,纯理性的人会甘愿为了长远意义上更有价值的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选项,成为一个会延迟满足的人。可事实并非如此,人类有一种本能,就是将奖赏最大化,并极力回避没有奖赏的状况。这些奖赏可能是原始的刺激,例如食物、水以及性刺激;也有可能来源于后天因素,例如地位、金钱等。总之,人们通常会下意识地选择能够取悦当下自己的选项。例如选择先玩半小时游戏就开始工作,可不知不觉就玩到了深夜,或是在商场买许多看似便宜的大包装的商品,而不是只在需要的时候选择合适的产品。有些人看似理性,会在新年时制定一个宏大长远的目标,又为这个目标列出详细到每一个小时的规划,却因为根本无法实施而使计划和目标搁置了一年又一年。在上述情况中,无论是让人深陷其中的游戏,还是商品上方醒目的折扣,抑或是一个个只有计划而从未实现的目标,都满足了人们当下的欲望。在获取即时满足时,人们常常逃避一些虽然当下可能不怎么愉悦,但长远看来十分有意义的行动。人们获取即时满足的过程与直觉十分类似,是一种快速的、不加思考的、与过往经验相关,往往使人们一步一步陷入其中的自动化过程。然而,在享乐结束后,也有另一种声音在头脑中出现——我们应该控制冲动,我们本应该完成更加重要的任务。大脑中总有两种声音在对抗,这究竟是什么在起作用呢?本章我们将从大脑的功能展开,阐述我们屈服于即时满足的原因、它给我们带来的困扰,以及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一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