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校园环境,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

校园环境,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

【摘要】:优化校园环境要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要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必须着力建设优美整洁的校园。因此,按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校园绿化面积应达到建设用地面积30%以上;要有适宜学生学习休息的绿化景点,力求做到景点与周围建筑协调美观,具有特色。(三)搞好宿舍卫生学生宿舍是每个在校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相对校园而言宿舍是个“微小”的环境。人的健康不仅受外界环境影响,还要受到室内微小气候的影响。

优化校园环境要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要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必须着力建设优美整洁的校园。各国的一些著名的大学,都努力把校园建设得非常优美。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校园的绿化和园林化

学校园林是服务于师生学习和休闲歇息的地方,它作为校园中的大环境,对广大脑力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按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校园绿化面积应达到建设用地面积30%以上;要有适宜学生学习休息的绿化景点,力求做到景点与周围建筑协调美观,具有特色。

(二)努力保持校园的干净整洁

校园内树木要精心栽培,树枝和草坪要定时修剪平整。学校要专门配备园林工艺人员和工人。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和家属,都要自觉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养成维护校园整洁的良好习惯。校园内要有专用广告栏,禁止乱写、乱画、乱张贴行为。校园卫生工作要有管理和监督。各项卫生指标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促进学生身体健康。(www.chuimin.cn)

(三)搞好宿舍卫生

学生宿舍是每个在校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相对校园而言宿舍是个“微小”的环境。宿舍的管理和卫生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健康水平。学校宿管部门要加强对宿舍卫生的检查评估,促进宿舍卫生工作。班主任、辅导员要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关心宿舍卫生情况。寝室长要认真担负起职责,调动全室同学,共同维护寝室环境卫生。

(四)注意室内通风与采暖

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教室、阅览室、寝室内度过。人的健康不仅受外界环境影响,还要受到室内微小气候的影响。室内微小气候(气温、温度、气流)不仅受所地区、季节与天气影响,室内人体的生理活动—呼吸、蒸发、出汗、皮脂腺分泌物的分解,同样可影响室内微小气候与空气的新鲜程度。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要,必须保持室内良好的卫生条件。故在建筑设计时应多注意通风,还可利用开小窗或墙上设气窗或装置排气风扇来加强通风。在做好通风的同时,还要合理采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的应用日趋广泛,必须注意空调不适应症的发生。空调不适应症虽因人而异,但常见的有下肢酸痛无力、畏寒、头痛、咽喉痛、腰酸痛、面部及四肢神经痛等,另外,还易患感冒和程度不同的胃肠疾病。使用空调要注意室内外温差一般不超过5℃。空调机的风口应高于人体,避免身体受冷风的直接刺激。频繁出入空调室的人要勤换薄厚适宜的衣服。空调房门不宜长时间关闭,要注意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