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蛋白、高脂肪饮食的差异及风险

高蛋白、高脂肪饮食的差异及风险

【摘要】:(三)高蛋白、高脂肪饮食东西方饮食习惯的差异历史已久,东方式饮食所含的能量和蛋白质,虽比西方饮食明显低,但东方人的体形和需求也相对较小,体内酶含量和消化液分泌量已与饮食结构适应。盲目地追求西餐高能、高蛋白饮食,大量食用牛奶、鸡蛋、面包,向饮食标准朝欧美模式靠拢,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和营养素的失衡。彼此共用餐具其危害与共食相同,应尽量避免。

(一)纵欲式的进食方式

纵欲式的进食方式表现为:有时忍饥挨饿,有时暴饮暴食。部分人饥饿多半是因为睡懒觉,错过了早餐时间空腹去上课,或夜间看书学习过久;暴饮暴食则多发生在亲朋聚会、过生日、野餐等场合。早餐不吃就去上课,随着大脑和其他器官机能活动所需能量的消耗,血糖就会下降。当血糖含量降低到每100毫升血液中不到45毫克时,就会严重影响脑组织的机能活动,会感觉全身乏力,注意力分散。暴饮暴食,会使消化器官的功能发生紊乱,从而使机体代谢功能失去平衡,产生许多疾病。

(二)盲目节食

这种情况女生多于男生,她们的主要目的是减肥。限制饮食虽然可以使人消瘦但体内的营养物质也随之越来越匮乏,势必出现种种功能障碍或疾病,轻则头昏眼花、四肢乏力,重则出现贫血、低血糖,女性还会出现月经失调等情况。有的学生明知道过分限制饮食对身体有害,但仍乐此不疲,甘愿付出巨大代价。这就不是单纯的缺乏知识,而涉及现代大学生的心态问题。如由于“肥胖恐惧”心理导致的饮食紊乱,其不良后果包括病理性肥胖及危险的体重过低,表现为神经性厌食或饥饿症,这些人对于形体瘦弱表现为一种病理性的需要,他们摄入的热量仅能维持其生存,而不能满足生长的需要,严重的会影响其学习与工作,甚至造成终身遗憾。

(三)高蛋白、高脂肪饮食

东西方饮食习惯的差异历史已久,东方式饮食所含的能量和蛋白质,虽比西方饮食明显低,但东方人的体形和需求也相对较小,体内酶含量和消化液分泌量已与饮食结构适应。盲目地追求西餐高能、高蛋白饮食,大量食用牛奶、鸡蛋、面包,向饮食标准朝欧美模式靠拢,很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和营养素的失衡。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认识到,营养过剩会引起心血管病、结肠癌、糖尿病、胆结石病等许多所谓的“富裕病”。东西方饮食模式各有利弊,彼此可以取长补短,但需根据自身体质状况逐渐适应,并以科学的分析监测来指导,这样才能使饮食科学化、合理化。

(四)不卫生的“共食”现象(www.chuimin.cn)

“共食”是一种在卫生学中并不提倡的习惯,虽然共食在一定程度上能密切感情、交流思想,但极易传播细菌与疾病,明显弊大于利。我国传统的共食多局限在一家人中。但近些年,大学生中共食现象明显增多,共食现象是预防传染性肝病肠道传染病的一大障碍。彼此共用餐具其危害与共食相同,应尽量避免。

(五)偏食

偏食主要是指对某一类(或者某一层)食物表现喜厌的不良习惯,偏食人群主要以婴幼儿为主,部分成年人也有不同程度的偏食情况。有资料显示,中国有九成以上的人存在偏食情况,尤其以低龄人群占多数,甚至一部分人片面地认定某些食物是高营养食物而长期偏食,导致营养摄取的不平衡和一些营养元素缺乏。如有的学生不肯吃肉,结果身体不能及时补充蛋白质,造成发育迟缓或发育不良;有的不吃蔬菜,引起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的缺乏,这给成年后患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留下隐患;特别是一些人因为怕胖,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结果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学习时注意力不能集中,精力不充沛。

(六)偏爱营养补品

选择营养品不能偏听偏信,而应对“症”,尤其有些人听信广告对营养补品作用的夸大,甚至以此代替食品,认为营养补品可以补救一切营养缺乏,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其实,营养补品提供的仅仅是一小部分营养素,而且只能对缺乏某些营养素的人起作用。至于补药,不是人人皆宜的强化剂,更不能替代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