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标准-多元分析与探究

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的标准-多元分析与探究

【摘要】:社会适应能力的开放性是指社会适应能力的变化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具体的时间段内、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选定统一标准进行衡量是可以进行比较的,而这种个体间的比较就是评价的可行性所在。基于体育课程实施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应该体现在上述六个评价指标之中。

第一,社会适应能力是开放的,影响是多元化的。社会适应能力的开放性是指社会适应能力的变化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受校园环境、心理特征、生活环境、人群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但这些影响在个体之间的表现存在着差异,而这种差异通过某种特征描述后是可以进行比较的,个体之间的这种比较就是社会适应能力可评价的基础。

第二,社会适应能力是变化的。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出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可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在某一时间范围的变化幅度较大,那么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则不可行,因为此时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变化较大,即使得出评价结果,也不能说明某时间段内的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水平,只有把变化幅度缩小到相对稳定的范围,评价才具有意义。

第三,社会适应能力受环境变化的影响。把环境作为影响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来分析,使得社会适应能力表现出一定的环境特性。基于学校具有同质的总体特征,使得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具有本质上的可行性,也就是在同样的环境中用同一标准对不同个体进行比较才具有评价意义。学校的环境虽然会因为地域、层次、规模和类别等差异使得校园环境有所不同,但是在总体上学校环境是相对稳定的。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具体的时间段内、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中选定统一标准进行衡量是可以进行比较的,而这种个体间的比较就是评价的可行性所在。(www.chuimin.cn)

对社会适应能力的评价研究主要是将社会适应能力的构成要素从行为表现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中分离出来,重点是根据评价目的和原则寻找稳定的特征集合。社会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环境适应、人际适应和个体发展,并且每一指标的下级指标有认知、适应和行为三个分指标,综合相似的指标概念,共形成六个三级指标,即环境认知、环境适应、人际认知、人际适应、个体认知、个体行为。基于体育课程实施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应该体现在上述六个评价指标之中。根据体育课程建设的要求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概念构建三维健康观视野下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评价指标为:环境认知包括社会角色、社会约束、民主意识;环境适应包括信息收集、信息鉴别、应变能力、生存能力;人际认知包括个人对个人、个人对群体、群体对个人、群体对群体、群体对自身的认识;人际适应包括人际沟通、互动状态;个体认知包括竞争意识、拼搏精神、冒险精神、团队精神、协作意识;个体行为包括抗挫折能力、竞争手段、协作行为、自我学习能力及现代生活方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