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条件反射无须大脑皮质参与,皮质下各级中枢就可形成,它使机体能够初步适应环境,对个体生存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条件反射是机体在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是反射的高级形式,需要大脑皮质的参与,可提高机体的生存和适应能力。激素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对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
2023-11-02
(一)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生理特点
骨密度是与健康素质有关的指标之一。健康的骨骼密实而坚韧。当骨骼缺钙时,骨密度会下降,孔隙增多,容易出现骨折。体育锻炼时,骨的血液供给得到改善,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密质增厚使骨变粗,骨小梁的排列更加整齐而有规律,骨骼表面肌肉附着的突起更加明显,这些变化使骨变得更加粗壮和坚固,从而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等方面的能力。
人体正常姿势的维持,以及各种各样动作的完成,主要是由于骨骼肌收缩作用于骨骼的结果。而由骨骼肌收缩所实现的人体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调节下进行的,都是复杂的反射活动。
1.牵张反射
当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该肌就会产生反射性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牵张反躬有两种类型,一种为腱反射,另一种为肌紧张:腱反射是由于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反射,表现为被牵拉的肌肉快速明显收缩;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的肌肉发生紧张性收缩。
2.姿势反射
人体经常保持常态姿势,一旦常态姿势受到破坏后,身体肌肉张力立即会发生重新调整以维持身体的平衡或恢复正常姿势。动物和人为维持身体基本姿势而发生肌肉张力的重新分配的反射活动,统称为“姿势反射”。
3.小脑对人体运动的调节
小脑的主要机能是维持身体平衡和调节肌紧张。小脑还具有协调随意动作的能力。
4.大脑皮质对人体运动的调节
人体的躯体运动是受大脑皮质经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下传调节实现的。锥体系的机能一般是指起源于大脑皮质经内囊和延髓锥体下行到达脊髓的传导束。其主要机能是支配运动精细的肌肉,有利于对肌肉活动的精细调节。锥体外系的机能是指除锥体系外皮质下行调节躯体运动的另一传导束。锥体外系主要是调节肌紧张配合锥体系协调许多肌群的随意运动,与人体各项技巧性动作密切联系。
(二)对骨骼、肌肉和关节的调节
经常运动,可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如经过系统锻炼,能使骨的长度增加,并且还可以促使骨的直径增大,骨密质增厚,从而使骨组织具有更大的机械稳定性,使之适应于肌肉的拉力与压力作用,并能承受更大的负荷;体育锻炼还可使骨组织中的有机物相对增加,从而使骨弹性提高而脆性相对减小。但是,另有研究指出,如果停止运动一段时间,骨的质量和体积都将下降。(www.chuimin.cn)
体育锻炼可使肌肉组织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如肌肉中的肌糖原、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和肌红蛋白等含量都有所增加;不仅能提高肌肉收缩的能力,而且还使三磷腺苷酶的活性增强,供给肌肉的能量增多。肌红蛋白具有与氧结合的作用,肌红蛋白含量增加,则肌肉内的氧储备量也增加,有利于肌肉在氧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继续工作。
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肌肉的耐力。因此,长期坚持锻炼,可使肌肉的毛细血管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出现囊泡状,增加肌肉的血液供应量。
体育锻炼能保持肌肉张力,减小肌萎缩和肌肉退行性变化;保持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使脊柱的外形保持正常;从而能够减少和防止骨骼、肌肉、韧带、关节等器官的损伤和退化。
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使肌肉发生明显变化,一是肌肉在量上的发展,即肌纤维增粗(有人说数量也增加);二是肌肉质的改变。表现为:
①产生收缩的收缩蛋白和储存氧气的肌红蛋白增加。
②作为能量物质的肌糖原增加。
③有氧氧化的场所—线粒体数量增多,体积增大。
④具有支持加固作用的结缔组织增厚。
⑤物质交换的场所—毛细血管网增生等。
这就使得运动员的肌肉比一般人有更多的物质储备,保证运动的需要。经过锻炼,还可使肌肉纤维和肌腱的联结,以及肌腱和骨骼的联结也变得较一般人结实。同时,通过系统的体育锻炼,还可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功能。例如,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与运动、提高神经活动过程的强度及协调性等。因此,在完成任何复杂或高难度的动作中,经过系统训练者则能做到有条不紊、能耗减少但又能发挥出最大的运动效能。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节省化”的表现,这也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在力量、速度、耐力及灵敏等诸方面都超过常人的原因之一。
体育锻炼既可增强关节的稳固性,又可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关节稳固性的加大,主要是增强了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结果,同时与关节和韧带的增厚也有密切的关系。关节灵活性的提高,主要是关节囊韧带和关节周围肌肉伸展性加大的结果。人体的柔韧性提高了,肌肉活动的协调性就加强了,就有助于适应各种复杂劳动动作的要求。另外,经常锻炼者,可增加关节囊及韧带的机械强度,提高最大抗张力,从而承受更大的拉力,还能加大关节的运动幅度,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有关健康理论的多元分析与探究的文章
非条件反射无须大脑皮质参与,皮质下各级中枢就可形成,它使机体能够初步适应环境,对个体生存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条件反射是机体在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是反射的高级形式,需要大脑皮质的参与,可提高机体的生存和适应能力。激素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对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全身性体液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
2023-11-02
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它是指挥整个机体活动的“司令部”。人体任何一个器官、系统的活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完成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兴奋和抑制两个过程,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加强。运动生理学研究证明,神经系统的疲劳比肌肉和内脏的疲劳难恢复得多,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调节,就会导致疲劳过度,产生神经衰弱,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对下丘脑的调节趋向维护机体的平衡与健康。......
2023-11-01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水的摄入量和水的排出量大致相等。如成年人每日水摄入量约2500 mL,排量约2500 mL。根据水与电解质丧失比例的不同,脱水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水的排出量减少或摄入过多同样可引起脑水肿、举止异常等临床表现。水广泛分布在组织细胞内外,构成人体的内环境。(三)调节人体体温水可吸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使体温不至于过热,同时高温下体热可随水经皮肤蒸发散热而维持体温恒定。......
2023-07-18
心血管的适应性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来完成的。(二)运动对心血管的调节运动对心血管的形态、结构和机能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良好影响。因此,健身运动也是预防一些心血管系统疾病,保护心脏健康的积极手段。健身运动对血液循环的调节作用是十分显著的。完成一定工作劳动时,能迅速动员心血管的功能活动,以适应机体承受负荷的需要。......
2023-11-01
保健食品不以治疗为目的,而是重在调节机体功能。某类保健食品一般只针对机体某方面需要调整的人群食用,其适用范围不同于一般食品。其中,报刊等印刷品广告中的保健食品标识的直径不得小于1 cm。保健食品重在调节机体内环境平衡与生理节奏,增强机体的防御功能,以达到保健康复作用。③ 保健食品不需要医生的处方,按机体正常需要摄取。......
2023-07-23
第一节税制结构和主体税种选择一、由复税制到单一税制再到复税制任何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都是由许多不同的具体税种构成。以上这些表明,经济体制模式转换要求税收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以运用税收杠杆发挥其调节经济活动和组织收入的作用。一个合理的复税制,就是要把按不同课税对象课征的税收合理配组,根据宏观政策的要求有效地调节微观经济的活动。......
2023-12-02
皮肤的正常功能对机体的健康很重要,同时,机体的异常情况也可在皮肤上反映出来。人皮肤的糖原含量在胎儿期最高,成人后达低值。皮肤中的糖主要是提供所需能量,此外,可作为黏多糖、脂质、糖原、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合成的底物。二是参与某些皮肤病理情况。因此,皮肤应被看作是免疫系统的一个部分,即皮肤免疫系统。......
2023-11-29
大脑皮质具有相适应的神经兴奋和抑制过程,又具有最适宜的灵活性,从而积极动员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能够协调肌肉在运动训练中发挥更大的功率。这也说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如何,直接影响肌肉的力量。科学的训练促使练习者中枢神经系统传出的神经冲动频率高、强度大。因此,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可以直接影响肌肉的力量,并对力量素质的发展和发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023-11-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