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在人的思维方式上也有差异,西方的思维方式是明显的主客二分式的,而中国的思维方式则主客不分,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对此张岱年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有论述。对于中国古代文论,人们普遍认为其看似没有理论系统,是一种闲散的、经验式的创作,但是它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自身内在的理论体系。由此可观,庄子推崇的超越主体是对自身主体的超越,通过这种超越的方式达到另一个客观的世界。......
2023-11-01
“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思想,它明确地提出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和”为基础,如《国语·郑语》中史伯所言:“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此后,孔子、老子、墨子和孟子等人对于“和”的思想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发展,将其从自然法则推到社会法则的高度,并把人与人、人与国家、人与社会的关系都归于“和”字之上,使得“和”成为一种至高的境界。从上面的阐述中,我们可以感知“和”的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其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和中国古典审美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实在中国古代文献《荀子·乐论》中就已经对“和”的思想进行了重点强调。荀子对于“中和”思想更是大加推崇,在其看来“中和”就是将各种不同或者对立的事物进行有机的调和,以便达到一种和谐自如的状态。在荀子看来得到“和”是普天之下人的本性,为此通过“和”可以达到一种天下之道,通过人达到和谐是一个基本点,而实现道才是目标。刘纲纪在《中国美学史》这部书中也指出:中国古代美学讲究的“和”,极为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性,在其看来,“和”是渗透在宇宙中最为根本与普遍的东西。同理,根据阴阳生化之学说,中国古典舞形成了刚柔相济的审美风格,由此又相继引申出一系列中国舞蹈的辩证规则和章法,它们形成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核心。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和”的标准在乐舞中表现为“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由此可见,在中国古典舞中“和”的思想已具备“和谐”的美学深意,这被中国古代先哲尊为最高意义之美。
从中国古典舞外在形式的和谐到其内容和谐,再到两者辩证的和谐,“和”的这一美学思想开始不断发酵,并开始成为各艺术门类的审美标准。
再谈一下中国古典舞的缘起。中国古典舞于1954年诞生于北京舞蹈学校,这一舞种在当代中国舞蹈历史进程中扮演着“寻根”的角色,并通过富有民族文化底蕴的逻辑不断发展与变迁。中国古典舞从教学理念出发,深入研究古代乐舞、戏曲舞蹈文化的精髓,并结合了苏联舞蹈的教学方法,并据此形成了自己的舞蹈体系。(www.chuimin.cn)
中国古典舞从诞生之际,就主张要立足于中国戏曲舞蹈的审美,从舞蹈的形式上继承和汲取戏曲舞蹈“元素”,通过融合芭蕾教学手段来建立中国古典舞训练体系。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古典舞根据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古典舞的“身韵”之法,可以说中国古典舞的“身韵”之法是在具有“传统性”和“文化性”的动作母体语言中开拓衍生的,“和”的思想塑造出中国古典舞独特的内在品质与动作特点。它为中国古典舞表演带来了新鲜血液,产生了中国古典舞创作的新形式。
有关中国美学对中国古典舞风格韵律的影响的文章
中西方在人的思维方式上也有差异,西方的思维方式是明显的主客二分式的,而中国的思维方式则主客不分,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对此张岱年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有论述。对于中国古代文论,人们普遍认为其看似没有理论系统,是一种闲散的、经验式的创作,但是它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自身内在的理论体系。由此可观,庄子推崇的超越主体是对自身主体的超越,通过这种超越的方式达到另一个客观的世界。......
2023-11-01
禅宗的核心思想为空灵。禅宗的美学思想看似有些玄,讲究出入世的感悟,追求人的独立思考,作为一个个体要对禅有自己独到的理解。由此可见禅宗美学对于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美学影响之深远。除了在诗文方面对于禅宗思想有所体现,谢灵运在音乐创作上也注重将个人的主观情感、主观情绪移植到客体之中,使得主客体可以得到有效的交流,这样的音乐作品才更有魅力,他将这种艺术创作形式称为“物我同化”。......
2023-11-01
事实上,从中国武术诞生之际,其就具有舞蹈的风韵,因此可以说武舞是不分家的。中国武术的美学范畴包含功架造型、攻防技击和手眼身法步法,以及节奏、速度、力度等方面。攻防技击作为中国武术特有的内涵,很好地赋予了攻击技术一种武之美。中国武术具有极其深厚的美学价值,不仅丰富了世界体育的美学范畴,而且也给大众带来了赏心悦目的享受。......
2023-11-01
《谢公屐》整段舞蹈给人一种外松内紧的感觉,其实质就是“和”思想的一种展现。《谢公屐》作为一个集体舞,还表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道德情操和对自由的一种呼吁和追求。这种遨游的姿态充分满足了观众对中国古典男子舞蹈的审美诉求,展现出一种别样的风采。......
2023-11-01
如要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首先必须了解“身韵”这一关键的概念。身韵,顾名思义是“身”与“韵”的一种组合。形可以说是舞蹈艺术形象构造最为基本的形式,也是中国古典舞魅力展现的依附和媒介。由此可见,没有所谓的韵就难以展现中国古典舞之美。“心、意、气”是中国古典舞“神韵”的具体化。“劲”不仅贯穿在古典舞的运动之中,在舞蹈动作结束之际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023-11-01
可以说中国古典舞的体态“圆、曲、拧、倾”就是太极阴阳文化“变易”与“反复”内在美的体现。因此中国古典舞在运行过程中体现为一种线形的流动美并趋向于“圆”和“转”,也就是说中国古典舞的线条动作讲究一种“圆融周游”之美,其实质就是太极文化阴阳互动、离合始反的体现。由此可观,阴阳互动,离合始反的观念在中国古典舞运动过程中被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023-11-01
“有”和“无”是中西方对于宇宙认知的根本性差异,从对宇宙观的总体认知上的不同中,我们就不难获悉中西美学的不同。为此“有”是西方人对于宇宙的一种认知,这种“有”反映在哲学思想上就是万物恒常,这就是所谓的“实体论”,它对于西方美学思想影响巨大。正是由于中国古代先哲对于宇宙的解读与认知不同于西方哲学,就使得中西方在审美趣味上有着极大的差异,其主要表现在对于宇宙“有”和“无”的认识的差异。......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