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中国古典舞的体态“圆、曲、拧、倾”就是太极阴阳文化“变易”与“反复”内在美的体现。因此中国古典舞在运行过程中体现为一种线形的流动美并趋向于“圆”和“转”,也就是说中国古典舞的线条动作讲究一种“圆融周游”之美,其实质就是太极文化阴阳互动、离合始反的体现。由此可观,阴阳互动,离合始反的观念在中国古典舞运动过程中被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023-11-01
如要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首先必须了解“身韵”这一关键的概念。身韵,顾名思义是“身”与“韵”的一种组合。这里的“身”,特指“身法”,是中国古典舞重要的外部表现技法。“韵”就是“韵律”的意思,主要是指中国古典舞所具有的一种内在的气质和底蕴。将上述词语结合起来,就不难理解中国古典舞身韵就是舞者训练身法和陶冶神韵方法的一种组合。
中国古典舞是脱胎于戏曲舞蹈与武术的具有相对独立审美特征的舞蹈种类,因此它的身韵也源自于戏曲舞蹈与武术,是站在中国丰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之上,对戏曲、武术舞蹈通过象形取意而形成的审美特征进行再提炼,并根据自身特定的内容形式而形成的一系列独具特色的形态运动。
1.形
“形”指舞者的外部的形体动作,其表现形式较为丰富,可以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体态,并通过千变万化的肢体动作进行相互衔接。事实上,凡是我们可以看到或者观察到的形体和过程都可以称之为“形”。形可以说是舞蹈艺术形象构造最为基本的形式,也是中国古典舞魅力展现的依附和媒介。和其他舞蹈一样,中国古典舞也有自身的形式美,其在人体形态上强调一种“拧、倾、圆、曲”和“仰、俯、翻、卷”的曲线之美,并力求通过形体再现一种“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从我国舞蹈发展的历史来看,“拧、倾、圆、曲”是一种不断延绵和传承之美,但是要做好“拧、倾、圆、曲”,唯美地体现中国古典舞身韵之美,还是需要舞者具有较高的舞蹈素质。
2.神
这里的“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泛指一种内涵、韵律、气质。客观地讲,任何艺术形式都不能缺乏内在的神韵,艺术没有神韵等同于没有灵魂。在中国美学概念中,神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无论谈诗论画、品读音乐都离不开神韵之谈。中国古典舞的形体造型和运动也可以通过神韵去表达,而且其舞蹈所具有的神韵是可以认知和感觉的。因此只有更好地把握舞蹈之“神”,舞蹈中的“形”才更具有生命力。
在古典舞身韵教学中,特别注重对于心这个概念进行阐述。要知道身韵的内涵离不开气韵、呼吸和意念,也就是说神韵的产生需强调一种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在古典舞身韵形与神的教学与研究中,首先需要将“神”放到第一位,只有通过“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才能在情感的层次上极致地造化舞之“韵”。由此可见,没有所谓的韵就难以展现中国古典舞之美。同理,没有内心情感的调动和激发,中国古典舞也就失去了灿烂的光彩与神韵。
“心、意、气”是中国古典舞“神韵”的具体化。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为传神达意的工具,在古典舞中眼神的“聚、放、凝、收、合”不仅仅是一种单纯自如的眼球运动,其更多受到舞者内心情感和心理节奏的支配。这些眼神的流露很好地阐释了何谓“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是古典舞身韵形和神相互配合的具体再现。(www.chuimin.cn)
3.劲
任何舞蹈都有自己的动律、节奏,中国古典舞也是如此,常见的动作节奏有2/4,3/4,4/4式。尽管音乐的节拍有所不同,但舞蹈动作在大部分的状态下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静有序的一种弹性律动中行进的。为此,在教学上培养舞者的“身韵”动作时,在舞蹈力度的运用上并不是平均分配,而是要采取轻重缓急、切分延伸等技术分配。这些节奏是可以通过人体律动和舞蹈动作节奏处理体现的,即所谓的“劲”。“劲”不仅贯穿在古典舞的运动之中,在舞蹈动作结束之际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古典舞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种亮相的“劲头”:
①“寸劲”即是舞者在体态、角度、方位上已经准备到位,其恰如其分地运用一寸之间的劲头对舞蹈进行“画龙点睛”的烘托。
②“反衬劲”是舞者在舞蹈即将结束之际,通过一个反作用力的体态动作最大化地去映衬舞蹈的最终造型,使得舞蹈内容更具张力。
③“神劲”指的是舞者已经完成所有舞蹈肢体语言,其通过眼神来对舞蹈动律进行一种延伸,使得舞蹈呈献出“形已止而神不止”的余韵。此外中国古典舞还有所谓的“刚中有柔”“急中有缓”等其他几种劲的类型,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4.律
没有动律不成舞蹈,中国舞蹈之“反律”是其特有的民族风格的韵动特征,由它可以产生各种迷离、变化万端的人体动作。从中国古典舞的每一个单一具体的动作来看,可以总结为一切动作从反面做起,也就是“逢冲必靠、欲左先后、逢开必合、欲前先后”,正是这种特殊的反律动作使得中国古典舞具有一种特殊的形式美,无论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还是作逆向运势而为。“从反面做起”使得中国古典舞在举手投足之间都呈现出圆润、流畅、变幻之美,这也是中国古典舞之反律身韵运用之美的玄妙所在,让人叹为观止。
有关中国美学对中国古典舞风格韵律的影响的文章
可以说中国古典舞的体态“圆、曲、拧、倾”就是太极阴阳文化“变易”与“反复”内在美的体现。因此中国古典舞在运行过程中体现为一种线形的流动美并趋向于“圆”和“转”,也就是说中国古典舞的线条动作讲究一种“圆融周游”之美,其实质就是太极文化阴阳互动、离合始反的体现。由此可观,阴阳互动,离合始反的观念在中国古典舞运动过程中被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023-11-01
中西方在人的思维方式上也有差异,西方的思维方式是明显的主客二分式的,而中国的思维方式则主客不分,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对此张岱年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有论述。对于中国古代文论,人们普遍认为其看似没有理论系统,是一种闲散的、经验式的创作,但是它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自身内在的理论体系。由此可观,庄子推崇的超越主体是对自身主体的超越,通过这种超越的方式达到另一个客观的世界。......
2023-11-01
事实上,从中国武术诞生之际,其就具有舞蹈的风韵,因此可以说武舞是不分家的。中国武术的美学范畴包含功架造型、攻防技击和手眼身法步法,以及节奏、速度、力度等方面。攻防技击作为中国武术特有的内涵,很好地赋予了攻击技术一种武之美。中国武术具有极其深厚的美学价值,不仅丰富了世界体育的美学范畴,而且也给大众带来了赏心悦目的享受。......
2023-11-01
禅宗的核心思想为空灵。禅宗的美学思想看似有些玄,讲究出入世的感悟,追求人的独立思考,作为一个个体要对禅有自己独到的理解。由此可见禅宗美学对于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美学影响之深远。除了在诗文方面对于禅宗思想有所体现,谢灵运在音乐创作上也注重将个人的主观情感、主观情绪移植到客体之中,使得主客体可以得到有效的交流,这样的音乐作品才更有魅力,他将这种艺术创作形式称为“物我同化”。......
2023-11-01
《谢公屐》整段舞蹈给人一种外松内紧的感觉,其实质就是“和”思想的一种展现。《谢公屐》作为一个集体舞,还表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道德情操和对自由的一种呼吁和追求。这种遨游的姿态充分满足了观众对中国古典男子舞蹈的审美诉求,展现出一种别样的风采。......
2023-11-01
“有”和“无”是中西方对于宇宙认知的根本性差异,从对宇宙观的总体认知上的不同中,我们就不难获悉中西美学的不同。为此“有”是西方人对于宇宙的一种认知,这种“有”反映在哲学思想上就是万物恒常,这就是所谓的“实体论”,它对于西方美学思想影响巨大。正是由于中国古代先哲对于宇宙的解读与认知不同于西方哲学,就使得中西方在审美趣味上有着极大的差异,其主要表现在对于宇宙“有”和“无”的认识的差异。......
2023-11-01
由此可见,在中国古典舞中“和”的思想已具备“和谐”的美学深意,这被中国古代先哲尊为最高意义之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古典舞根据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古典舞的“身韵”之法,可以说中国古典舞的“身韵”之法是在具有“传统性”和“文化性”的动作母体语言中开拓衍生的,“和”的思想塑造出中国古典舞独特的内在品质与动作特点。......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