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中国古典舞无论是处于一种静止状态还是运动状态,都离不开“曲和圆”。所以无论是中国古典舞的训练还是舞台上的表演都追求动作如行云流水一般,舞者的手、腰、头、眼、运动轨迹等,都要围绕圆和曲线来行进,并不断地延伸。中国古典舞以拧、倾、圆、曲为基本形态和态势,无论是平圆、立圆还是8字圆的运动路线,都在中国古典舞的动律上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2023-11-01
龙是中国华夏民族的远古图腾之一,也是中华远古文明的象征,在《山海经》中就记录了诸多龙的神话与传说,但凡是有点本领的神人都如龙蛇状。如“其神皆蛇身人面”(《北山经》)、“其神状皆龙身而人面”(《中山经》),甚至用石头补天的女娲也是蛇身。那个神通广大的伏羲也是人面龙身。虽然龙是各个民族图腾文化的综合体,但是对于远古的先民来说,其却具有无与伦比的神秘力量,也是中华民族万古神灵的一种原型化身。这种从原始思维产生的龙崇拜在农业氏族生活中得到了强化。为此龙也被视作可以呼风唤雨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民俗运动中,舞龙无疑是龙文化最好的体现,舞龙在这里并非是“龙”被人们所舞动,而是人们模拟想象中的龙飞行之势,进行“龙舞”。事实上“舞龙”的文化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其和《易经》一样不仅要“言物”,更要“尽意”。龙舞本身就是人们对于崇高美的一种真挚的传达,浸透着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之底蕴。作为中华远古图腾,龙和中国舞蹈运动之势态有着深厚的交集和内在联系,尤其是龙圆曲的运行路线,更是中国舞蹈圆润游动的重要体现。我们知道中国舞蹈艺术一直注重头部与身体运动密切配合,为此随时在舞蹈的运行中保持一种线条性的律动和曲线的运动轨迹,这显然是中国民族精神意识在舞蹈韵律中的一种自然反映。为此,除了“龙之回”以外,“龙之曲”也在中国舞蹈中多有体现。
舞巾、舞袖从先秦一直流传到现在,都是中国舞蹈常见的样式,也多有“曲”的运势。《韩非子·五蠹》中的“长袖善舞,多钱善贾”就是对于舞蹈动作曲、回的一种解读,事实上,在历代的舞袖形象中都有曲、回的风格,在舞袖上下翻飞的运势中,我们很容易感知龙跃之形态,在敦煌乐舞中我们看到诸多舞者在舞蹈动律上也多呈现曲线状。这些舞者将头、肩、胸、胯、膝、足作相应的异向拧扭(S形),这显然是一种曲线美的再现。据考证,在敦煌经变壁画中,类似的舞姿约有200多个,这些壁画上美不胜数的飞天舞姿,体态婀娜,线条回旋曼妙,给人荡气回肠之感。和印度寺庙中相对单调的造型相比,敦煌飞天曲线韵律完美,显然是“龙文化”重塑的产物。
中国龙图腾源于人们对于自然奥秘的一种积极探索,表达了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渴望。正是在这种积极精神的作用下,人们开始赋予中国龙一种与之匹配的进取精神。《易经》乾卦中云:“初九、潜龙勿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条件不成熟,做事还是谨慎为好,不要轻举妄动。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待问题,这里的乾卦显然就是一个积累和厚积薄发的过程。这里的“潜”就是为了日后更好的“升”,这种知难不畏、厚积薄发的积极态度,其实就是开拓进取的表现,也是中国龙文化的重要体现。(www.chuimin.cn)
中国龙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灵活与变通,这显然是一种“曲”的运行势态。对于龙之曲之变通,在小说《三国演义》青梅煮酒一段中也有所体现: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席间曹操对龙大加赞赏,在其看来“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这段话比喻得很到位,不仅详述了成就大英雄要具备的条件,也清晰地描述了古往今来人们心目中龙的形象,即“灵活与变通”。“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吞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这些特征不仅是龙形象的一种具体化,也是中国龙文化的一种写意与象征。
中国舞蹈本身就强调曲线的运势,中国古典舞的体态特征也具有曲线性,可以说中国古典舞的外部形态和运动方式都是在各种曲线运动中呈现的。这种曲线之美不仅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而且通过这种曲线美,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龙文化的灵活与变通,可以看出龙图腾对古典舞的影响与作用,这无疑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由此可见“龙文化”很好地塑造了中国古典舞的运动路线,并通过中国古典舞传达着中国古今大众的积极信念与崇高人格。
有关中国美学对中国古典舞风格韵律的影响的文章
事实上,中国古典舞无论是处于一种静止状态还是运动状态,都离不开“曲和圆”。所以无论是中国古典舞的训练还是舞台上的表演都追求动作如行云流水一般,舞者的手、腰、头、眼、运动轨迹等,都要围绕圆和曲线来行进,并不断地延伸。中国古典舞以拧、倾、圆、曲为基本形态和态势,无论是平圆、立圆还是8字圆的运动路线,都在中国古典舞的动律上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2023-11-01
本章节研究的“圆”是基于传统哲学观对中国古典舞“圆”的运动路线的一种动作质感层面的阴阳关系的解析。从整个动作上来看,“内旋上盘手”变为“外旋下穿手”正好是一个“八字圆转肩”的运动路线。而圆、曲在中国古典舞中,无论是动作的运动路线抑或静止姿态、舞台调度等,都离不开它们。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路线呈圆线、曲线或弧线。......
2023-11-01
她们被誉为“草原英雄小姐妹”,成了一代人记忆深处的独特风景。而这对英雄小姐妹放牧的384只羊,仅有3只被冻死,其余均安然无恙。3月14日,《内蒙古日报》发表了长篇通讯《草原英雄小姐妹》。接着,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做出决定,授予龙梅、玉荣“草原英雄小姐妹”光荣称号。龙梅和玉荣成为家喻户晓的“草原英雄小姐妹”,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草原英雄小姐妹故事中,还有两个插曲。......
2024-04-24
的陈述,这显然是对意境之说大加推崇的。因此从中国古典舞的整体要求上看,不仅要做到一种含蓄之美,而且也要追求一种神似,即注意舞者的内心情感与外在写意效果的传神。受唐诗的影响,唐代舞蹈也以追求意境美为荣。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唐乐舞《霓裳羽衣舞》就被誉为“舞有意境”。......
2023-11-01
中国古典舞隶属于东方舞蹈体系,因此从形体特征上显然是农耕文明和伦理文化的产物——儒家思想文化特征的重要体现。“体用不二”的“实用理性”思维模式是伦理型文化的特征,这样的文化特征显然对于中国古典舞的起源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可以说在此后三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尚和”已经成为中国古典艺术发展的主线。“天人合一”论既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命题,也为中国古典美学的起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3-11-01
问题的表述方式由否定式悄然转换为肯定式,这是学科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也是舞蹈美学问题域基线的去蔽与敞开。这是中国舞蹈美学体系性著作的明确结论,也是现代世界范围内舞蹈美学思考所走的路子。舞蹈美学的整体发展方向、对象选择、方法选择、框架搭建等大问题均应从这一定位出发,以获得其理论上的统一性,因而它构成了舞蹈美学问题域的另一条基线。......
2023-11-06
图20.7.2 修剪体特征图20.7.2 修剪体特征图20.7.3 定义目标体和刀具体图20.7.3 定义目标体和刀具体Step3.创建图20.7.4b所示的边倒圆特征。选择下拉菜单命令,系统弹出“边倒圆”对话框;在区域中单击按钮,选择图20.7.4a所示的边线为边倒圆参照,并在文本框中输入数值2.5;单击按钮,完成边倒圆特征的创建。......
2023-06-22
中西方在人的思维方式上也有差异,西方的思维方式是明显的主客二分式的,而中国的思维方式则主客不分,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对此张岱年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有论述。对于中国古代文论,人们普遍认为其看似没有理论系统,是一种闲散的、经验式的创作,但是它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自身内在的理论体系。由此可观,庄子推崇的超越主体是对自身主体的超越,通过这种超越的方式达到另一个客观的世界。......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