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古典舞风格韵律的圆动作路线与阴阳关系

中国古典舞风格韵律的圆动作路线与阴阳关系

【摘要】:本章节研究的“圆”是基于传统哲学观对中国古典舞“圆”的运动路线的一种动作质感层面的阴阳关系的解析。从整个动作上来看,“内旋上盘手”变为“外旋下穿手”正好是一个“八字圆转肩”的运动路线。而圆、曲在中国古典舞中,无论是动作的运动路线抑或静止姿态、舞台调度等,都离不开它们。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路线呈圆线、曲线或弧线。

前文已经介绍了中国古典舞是建立在中国戏曲舞蹈武术基础之上的,为此中国古典舞必然将二者之文化精髓加以吸收,为己所用,据此形成一门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艺术。但是无论中国古典舞如何发展与变革,中国舞蹈总体形态之“回旋之圆”的特点没有改变。从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律和运动轨迹上看,它显然承袭了中国舞蹈“圆”—“转”的回旋状态,为此人们形象地将中国古典舞誉之为“划圆的艺术”,而这种“圆”从始至终地贯穿在中国古典舞的形体与韵动之中,并在其基础之上形成了中国古典舞“拧、倾、圆、曲”的动律形态。这里所指的‘圆’主要有以下特征。(1)反复循环的圆形之美——形,(2)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神,(3)永不停歇的流动气势——气,(4)虚实相生的意境——象,(5)自然和谐的辩证——法。当然还需要对于“圆”之美的质感状态加以重点强调。

在这里要对中国古典舞“圆”之美,作更为深度的解析和理解:首先从动作的质感角度理解,“圆”和“方”是一种质感对立的审美关系;其次,中国古典舞之“圆”的含义极为丰富,它不仅包含着一种质感之“圆”,而且还蕴含着更为深邃与崇高的生命哲学的意境,这一层含义不可简单与“方”相提并论。而且这“圆”所体现的生命意义,是基于儒、道、释三者的合流,是“道”最大的生命价值的一种体现。

本章节研究的“圆”是基于传统哲学观对中国古典舞“圆”的运动路线的一种动作质感层面的阴阳关系的解析。我们都知道“方圆”相协的道理,但是中国古典舞的运动路线最终还是要寓于“圆”之道的生命哲学境界之中。中国古典舞“上盘下穿”的动作运用得较为频繁,这是典型的“方与圆”的审美形态的转化。在“上盘”与“下穿”这两个动作的衔接上,“盘手”无疑是最好的路线和质感的“圆化”案例。整个“上盘下穿”的动作虽然以“盘”为主以“穿”为辅的圆状路线为审美主体,但是正是由于有了“圆化”的衔接才使得这个舞蹈动作流畅自由、游龙回转,魅力无穷,由此可见古典舞中以圆为路线运动的重要性。

当然在解析古典舞之“圆”时是很难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运动路线和质感动作进行解析的,需要将其放在一个方圆结合的范围内进行研究。事实上,中国古典舞之“圆”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方圆”结合与转换的互动,这不仅证明了“方”对于“圆”的审美体现有辅助和促进作用,也有助于将国古典舞寓于“圆”性哲学理趣的和谐辨证。以此类推,我们可以感知中国古典舞中关于“圆”的不同质感的运用,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动作的和谐与审美的调和。(www.chuimin.cn)

例如“青龙探爪”就是中国古典舞圆形路线的典型体现,其主要由平圆、立圆、八字圆等典型动作组成。“青龙探爪”的总体态势是八字圆,为此,这个动作的展现要求舞者的上身与手臂要做到一种龙蛇游动的自如和曲回婉转的写意,在身法上要着重突出一个“钻”字。这就要求舞者上身一定要灵活,无论在从立圆变为平圆,还是从平圆衔接为八字圆的动作上,都要以腰部为核心,据此一气呵成地完成横拧、旁提、含收、压肩、腆胸等舞蹈动作。从整个动作上来看,“内旋上盘手”变为“外旋下穿手”正好是一个“八字圆转肩”的运动路线。而且在“钻”的那一刻,头、手臂、上身的快钻赋予该动作一种圆的灵活多变的动势,给人以体态万千、游龙戏凤般的美感。

从古至今,提起中国古典舞的动态特征,人们常以“委婉曲折”“闪转腾挪”“龙飞凤舞”加以形容,这鲜明地刻画了古典舞“圆”的人体运动轨迹与情趣。在长期的实践中,舞蹈艺术大师们将这“圆形”的动态概括为八个字:圆、曲、拧、倾、收、放、腆、含。这八个字,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审美特征。当我们把中国古典舞与西方古典芭蕾相提并论时,往往用这八个字来谈论中国古典舞,这说明了“圆形”动律应是中国古典舞有别于其他舞种的本质特征。而圆、曲在中国古典舞中,无论是动作的运动路线抑或静止姿态、舞台调度等,都离不开它们。如做“山膀”时双臂应呈弧形线条;做“顺风旗”时一臂稍弯曲,手心向上做“托掌”,另一臂拉开“山膀”造成双向弯曲。云手走平圆,大刀花走立圆。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路线呈圆线、曲线或弧线。“圆场步”“摆扣步”的运行也是在圆线、弧线和曲线之中。当今舞蹈中的舞绸、舞剑、舞袖等动作,也都是运用各种大小不一的圆形轨迹进行“大圆套小圆”之无穷变化。总之,在形体的动态中,上下、左右、前后之开合,都是运用圆的运动,使之变化无穷、柔和自然、圆润自如、无棱角地流动在舞台空间,从而展现出民族的气质与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