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舞和太极阴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从中国古典舞的形态形成对《易经》八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据此根据太极八卦的定势对中国古典舞的舞蹈姿态进行创作,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舞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也最大化地将阴阳五行理论在舞蹈中加以体现。......
2023-11-01
前文已经介绍了中国古典舞是建立在中国戏曲舞蹈和武术基础之上的,为此中国古典舞必然将二者之文化精髓加以吸收,为己所用,据此形成一门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艺术。但是无论中国古典舞如何发展与变革,中国舞蹈总体形态之“回旋之圆”的特点没有改变。从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律和运动轨迹上看,它显然承袭了中国舞蹈“圆”—“转”的回旋状态,为此人们形象地将中国古典舞誉之为“划圆的艺术”,而这种“圆”从始至终地贯穿在中国古典舞的形体与韵动之中,并在其基础之上形成了中国古典舞“拧、倾、圆、曲”的动律形态。这里所指的‘圆’主要有以下特征。(1)反复循环的圆形之美——形,(2)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神,(3)永不停歇的流动气势——气,(4)虚实相生的意境——象,(5)自然和谐的辩证——法。当然还需要对于“圆”之美的质感状态加以重点强调。
在这里要对中国古典舞“圆”之美,作更为深度的解析和理解:首先从动作的质感角度理解,“圆”和“方”是一种质感对立的审美关系;其次,中国古典舞之“圆”的含义极为丰富,它不仅包含着一种质感之“圆”,而且还蕴含着更为深邃与崇高的生命哲学的意境,这一层含义不可简单与“方”相提并论。而且这“圆”所体现的生命意义,是基于儒、道、释三者的合流,是“道”最大的生命价值的一种体现。
本章节研究的“圆”是基于传统哲学观对中国古典舞“圆”的运动路线的一种动作质感层面的阴阳关系的解析。我们都知道“方圆”相协的道理,但是中国古典舞的运动路线最终还是要寓于“圆”之道的生命哲学境界之中。中国古典舞“上盘下穿”的动作运用得较为频繁,这是典型的“方与圆”的审美形态的转化。在“上盘”与“下穿”这两个动作的衔接上,“盘手”无疑是最好的路线和质感的“圆化”案例。整个“上盘下穿”的动作虽然以“盘”为主以“穿”为辅的圆状路线为审美主体,但是正是由于有了“圆化”的衔接才使得这个舞蹈动作流畅自由、游龙回转,魅力无穷,由此可见古典舞中以圆为路线运动的重要性。
当然在解析古典舞之“圆”时是很难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运动路线和质感动作进行解析的,需要将其放在一个方圆结合的范围内进行研究。事实上,中国古典舞之“圆”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方圆”结合与转换的互动,这不仅证明了“方”对于“圆”的审美体现有辅助和促进作用,也有助于将国古典舞寓于“圆”性哲学理趣的和谐辨证。以此类推,我们可以感知中国古典舞中关于“圆”的不同质感的运用,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动作的和谐与审美的调和。(www.chuimin.cn)
例如“青龙探爪”就是中国古典舞圆形路线的典型体现,其主要由平圆、立圆、八字圆等典型动作组成。“青龙探爪”的总体态势是八字圆,为此,这个动作的展现要求舞者的上身与手臂要做到一种龙蛇游动的自如和曲回婉转的写意,在身法上要着重突出一个“钻”字。这就要求舞者上身一定要灵活,无论在从立圆变为平圆,还是从平圆衔接为八字圆的动作上,都要以腰部为核心,据此一气呵成地完成横拧、旁提、含收、压肩、腆胸等舞蹈动作。从整个动作上来看,“内旋上盘手”变为“外旋下穿手”正好是一个“八字圆转肩”的运动路线。而且在“钻”的那一刻,头、手臂、上身的快钻赋予该动作一种圆的灵活多变的动势,给人以体态万千、游龙戏凤般的美感。
从古至今,提起中国古典舞的动态特征,人们常以“委婉曲折”“闪转腾挪”“龙飞凤舞”加以形容,这鲜明地刻画了古典舞“圆”的人体运动轨迹与情趣。在长期的实践中,舞蹈艺术大师们将这“圆形”的动态概括为八个字:圆、曲、拧、倾、收、放、腆、含。这八个字,集中体现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审美特征。当我们把中国古典舞与西方古典芭蕾相提并论时,往往用这八个字来谈论中国古典舞,这说明了“圆形”动律应是中国古典舞有别于其他舞种的本质特征。而圆、曲在中国古典舞中,无论是动作的运动路线抑或静止姿态、舞台调度等,都离不开它们。如做“山膀”时双臂应呈弧形线条;做“顺风旗”时一臂稍弯曲,手心向上做“托掌”,另一臂拉开“山膀”造成双向弯曲。云手走平圆,大刀花走立圆。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路线呈圆线、曲线或弧线。“圆场步”“摆扣步”的运行也是在圆线、弧线和曲线之中。当今舞蹈中的舞绸、舞剑、舞袖等动作,也都是运用各种大小不一的圆形轨迹进行“大圆套小圆”之无穷变化。总之,在形体的动态中,上下、左右、前后之开合,都是运用圆的运动,使之变化无穷、柔和自然、圆润自如、无棱角地流动在舞台空间,从而展现出民族的气质与韵味。
有关中国美学对中国古典舞风格韵律的影响的文章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舞和太极阴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从中国古典舞的形态形成对《易经》八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据此根据太极八卦的定势对中国古典舞的舞蹈姿态进行创作,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舞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也最大化地将阴阳五行理论在舞蹈中加以体现。......
2023-11-01
注重“气韵”之美是中国古典舞编创的核心,也是中国古典舞的重要审美标志。中国古典舞以身体的运转不止与宇宙自然万物的生生运转达成一致,使气韵生动的生命精神融化在肢体的收放、松紧、快慢当中,体现出一种以身体的运动迎合自然的运化,以一体之“气”呼应宇宙生命的“气韵生动”生命美学精神。再以舞蹈《相和歌》为例,该作品也充满了“气韵”之美,一经问世便轰动了业界。......
2023-11-01
如要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首先必须了解“身韵”这一关键的概念。身韵,顾名思义是“身”与“韵”的一种组合。形可以说是舞蹈艺术形象构造最为基本的形式,也是中国古典舞魅力展现的依附和媒介。由此可见,没有所谓的韵就难以展现中国古典舞之美。“心、意、气”是中国古典舞“神韵”的具体化。“劲”不仅贯穿在古典舞的运动之中,在舞蹈动作结束之际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023-11-01
中西方在人的思维方式上也有差异,西方的思维方式是明显的主客二分式的,而中国的思维方式则主客不分,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对此张岱年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有论述。对于中国古代文论,人们普遍认为其看似没有理论系统,是一种闲散的、经验式的创作,但是它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自身内在的理论体系。由此可观,庄子推崇的超越主体是对自身主体的超越,通过这种超越的方式达到另一个客观的世界。......
2023-11-01
舞蹈艺术形象的体现离不开舞美效果和人体的动态表演,中国古典舞也是如此。基于中国古典舞所展现出的飘逸与灵动,加之其特有的美学形态使得其对服装的样式、面料、色彩的搭配要求较高。不同的舞台表演形式需要运用不同的化妆方式,中国古典舞的化妆对于眼部极为注重,特别讲究对“眼”的修饰,这也是古典舞舞台设计的基本特色。根据中国古典舞的题材、人物形象和动作表现的需求不同,对舞蹈演员的眼睛化妆也有不同的要求。......
2023-11-01
“有”和“无”是中西方对于宇宙认知的根本性差异,从对宇宙观的总体认知上的不同中,我们就不难获悉中西美学的不同。为此“有”是西方人对于宇宙的一种认知,这种“有”反映在哲学思想上就是万物恒常,这就是所谓的“实体论”,它对于西方美学思想影响巨大。正是由于中国古代先哲对于宇宙的解读与认知不同于西方哲学,就使得中西方在审美趣味上有着极大的差异,其主要表现在对于宇宙“有”和“无”的认识的差异。......
2023-11-01
舞蹈主要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现唯美的形态,它既是一种舞者的体态之美,又是人体的运动之美。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和体态以形象形态为基础,由舞蹈者的造型动作组成的动态舞姿,形成了身韵柔和、气韵生动的审美意象,展示了其独特的体态和动态美感。中国古典舞在神韵上追求一种“中和之美”。“线”主要指的是舞蹈动作的连贯性,舞者身体各个部分在运动过程中形成一条“线”,据此形成一套有节奏、有规律的体态动作。......
2023-11-01
由此可见,在中国古典舞中“和”的思想已具备“和谐”的美学深意,这被中国古代先哲尊为最高意义之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古典舞根据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古典舞的“身韵”之法,可以说中国古典舞的“身韵”之法是在具有“传统性”和“文化性”的动作母体语言中开拓衍生的,“和”的思想塑造出中国古典舞独特的内在品质与动作特点。......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