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美学与中国古典舞的风格韵律

中国美学与中国古典舞的风格韵律

【摘要】:舞蹈主要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现唯美的形态,它既是一种舞者的体态之美,又是人体的运动之美。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和体态以形象形态为基础,由舞蹈者的造型动作组成的动态舞姿,形成了身韵柔和、气韵生动的审美意象,展示了其独特的体态和动态美感。中国古典舞在神韵上追求一种“中和之美”。“线”主要指的是舞蹈动作的连贯性,舞者身体各个部分在运动过程中形成一条“线”,据此形成一套有节奏、有规律的体态动作。

舞蹈主要通过身体的动作来表现唯美的形态,它既是一种舞者的体态之美,又是人体的运动之美。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和体态以形象形态为基础,由舞蹈者的造型动作组成的动态舞姿,形成了身韵柔和、气韵生动的审美意象,展示了其独特的体态和动态美感。

1.“圆”与“形”的结合

中国古典舞的“圆”主要是指“圆、曲、拧、倾”等动作特征,舞者以腰部为中心进行一些曲线与划圆的运行,根据舞蹈内容和人物性格塑造的需要,舞者需要通过提、沉、冲、靠、移等一系列连续动作进行平圆、立圆、八字圆等诸多圆的路线运动,借以展现中国古典舞作品的形象感和层次感。“形”是中国古典舞“形、神、劲、律”的首要要素。中国古典舞的‘形’,就是要求舞蹈动作的造型紧紧围绕着划圆动作来展开,是各种不同动作之间相互衔接、变化而形成的造型。“圆”“形”相结合、动静相结合,构成了古典舞的基本舞姿动作和美学艺术特征,展现了其独特的内在气质和艺术生命力。

在舞剧《粉墨春秋》之《水袖舞》这个段落中,众演员一一联袂款款踏歌而来,带有一种青春的气息,最后诸多舞者围一个圆圈,众人如捧月似的衬托着展现跷功的演员,很好地展现女儿如花儿的鲜艳之态,这也是中国古典舞“圆”的一种体现,此时舞蹈姿态是柔美的,娇媚的。随着一阵激烈音乐的响起,众舞者开始不断挥动衣袖,或旋转,或摇摆,或绕场翻跃,舞蹈动作幅度开始不断地加大,舞姿显然也更加有力,很好地展现出古典舞刚、阳的一面,以这种方式达到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刚柔相济、圆润流畅的艺术效果。

由于中国古典舞形成于浓郁的传统文化,为此其极为强调在舞蹈的动律上要达到内外统一和谐、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在舞蹈外形的编创上紧紧围绕圆做文章。在中国古典舞基础舞蹈教程中,无论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云肩转腰”还是三圆动律,都是以圆作为动作的核心。无论古典舞的肢体语言多么绚丽,都万变不离其圆。中国古典舞的运动路线——平圆、八字圆和立圆更是彰显了圆的魅力,为此将中国古典舞称为“圆的艺术”毫不夸张。中国古典舞在神韵上追求一种“中和之美”。我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就是“中庸”与“和”,为此“和”作为我国重要的美学思想被运用到艺术创作领域也是一种必然。从中国古典舞的举手投足与身法上,我们不难看到“和”的思想,立足为和,分足为对立。正是这种“和”使得中国古典舞的韵律意味深长,在舞蹈表现力上很好地达到了一种情与理的“中和”,不断彰显舞蹈的魅力。

2.“点”与“线”的结合

在中国古典舞的技术技巧中,最基本的训练内容包括跳、转、翻、控制四个重要部分。首先,跳跃的技术技巧在中国古典舞中属于最为基础的训练部分,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跳跃训练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最为基础型的小跳、舞姿型的中跳和技巧型的大跳等舞蹈跳跃训练。通过这几个跳跃训练在空中所占空间高度进行分析,小跳训练主要要求动力腿与主力腿做出相应动作,并保持不分开的状态,再以推离地面高度为基准点,其整体的动作必须要以保持灵敏、轻巧、快速为标准,这一环节主要训练腿部和膝关节,让小腿能够灵活并且蹦出有力。中跳要求在跳跃时尽可能占据空间高度,并在进行动作时在空中展开舞姿,而对于中跳的动作空间来说,都是在原地进行点的起落为主,而没有空间位置的移动变化,例如原地分腿跳、双飞燕跳等形式。大跳在空间上拥有加大的高度与大幅度的优美动作,主要伴随运动路线、位置移动与调度为主,其中必须要有身体肌肉的爆发力与高度协调的能力,最后形成复合型的跳跃技术技巧动作。其次,旋转。它是指人的身体围绕着一点或轴心进行圆周运动。在古典舞中“转”的动作是很难掌握的,需要运用人体运动力学原理以及身体各方面机能的协调配合,舞者需要经过长期反复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握旋转技巧。再次,翻腾。主要指身体在空中翻腾,这一动作要求舞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腰、强劲有力的臂力和柔韧度,必须要在身体肌肉爆发力、灵敏度以及耐力等共同协作下来完成翻腾动作。最后,控制。主要指舞者要对身体肌肉的力量进行控制,对稳定性和柔韧度进行控制,这要求舞者必须坚持长期练习,才能更好地掌控这些能力。此外,要达到上述目标还要注意“点”与“线”的结合。

事实上中国古典舞在动作的设计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动作的快慢、动静的交错和协调都是通过特定的肢体语言的“点”与“线”进行相互的衔接。这里的“点”指的是古典舞亮相的动作,一般指的是舞蹈表演中一个瞬间的停顿或者极具韵味的造型动作借以强调舞蹈的静态性。“线”主要指的是舞蹈动作的连贯性,舞者身体各个部分在运动过程中形成一条“线”,据此形成一套有节奏、有规律的体态动作。中国古典舞正是通过动静结合、疏密有序的点线结合、兼容共用,体现古典舞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动态变化。

3.“顺”与“逆”的结合

中国古典舞的语言是通过身体各个部位和各种动作协调联动、互相配合形成的,在不同动作的衔接中,为了承接前一个动作,引出下一个动作,通常第二个动作先从反面做起,呈现“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欲开先合”的“反向动态”特点。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既突出顺水推舟、一气呵成的顺向动态,又体现相互对立、跌宕起伏的逆向效果,通过一正一反、一顺一逆的节奏规律,形成动作的反衬对比,塑造出古典舞动作形态既矛盾对立又互为一体的特殊美学特性。

中国古典舞以中国文化为理论根基,又以戏曲、武术等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为同根依据,不仅具有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些魅力,而且在舞蹈动律的创编上具有独特性,不仅要讲究肢体语言的优美,还要在舞蹈的动律上讲究一定的神韵。所呈现的舞蹈动律有一种舒缓延绵但不紊乱的感觉,在动静结合中有一种闲适的从容。中国古典舞蹈动律的松弛有度,舒缓与行云流水的相互结合,使得中国舞蹈具有“刚柔并济”的特点,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不仅极大扩展了该舞蹈的想象空间与创造空间,更使得中国古典舞具有一种欲说还休的含蓄美。刚柔并济在舞剧《粉墨春秋》中也多有体现。例如《闹洞房》一出戏:二师哥向爱人燕儿示好的过程中,燕儿跑,二师兄的舞蹈动律在幅度、力度,以及节奏上较为强烈。其后,在二师兄与燕儿喜结连理的剧情下,不论是二师兄抱起燕儿,还是燕儿依附在二师兄身上的动作都是柔软、缠绵的,很好地展现出古典舞刚柔相济的风姿。在中国古典舞中无论是正律还是反律,在舞蹈编创上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不是一种信马由缰的臆断。正律在舞蹈的编创上始终要保持顺的体态,而反律也要坚守“不顺则顺”的编舞原则,这是中国古典舞编舞的既定规律,正是在这种编舞思路的引领下,中国古典舞才给人以千变万化、出人意料的视觉效果,给人一种精致之美。

4.展示“气韵神态”之美(www.chuimin.cn)

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延续,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美学气韵。这种气韵是外在形态和内在精神气质的交融。其主要包括舞者的形态、神态,也包含一些潜在的意韵。简言之,其主要包含一种刚柔相济、虚实相间、以形传神的气质美、仪态美。和西方舞蹈艺术相较,中国古典舞更为柔和,更为优美。但其并非是一味的“柔”,其“柔”中又带着“刚”。从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形态来分析,其脚步的动作速度运用得较快,所加力量也较大,给人一种阳刚、舒展、强劲的意向。而手上一些动作的处理,动作的幅度较小,相对较为安静,这又很好地反映出古典舞淡雅、含蓄的特点。例如古典舞《书韵》中,舞者将刚劲的动作与飘逸的神态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很好地体现出舞蹈虚实相间、阴柔互助的艺术效果。同样在欣赏古典舞《飞天》的时候,观众们也被演员们精彩的“飞天壁舞”所打动,在感受曼妙的舞蹈形象的同时,还不由地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思,好像一瞬间自己就被带入了漫漫苍穹,全身心地“飞”到了另外一个虚幻烂漫的世界。在这个舞蹈演绎的过程中,观众眼里看到的是一种“实”,但是其内心却被舞蹈所编织的虚幻意象所打动,这就是一种“虚”。在古典舞的表演中有实有虚,虚实相间,二者处在一种相互转化与渗透的过程中,并通过艺术化的表演最终留给观众一个可以自由想象与发挥的巨大空间,这不仅促使舞动更为流畅,富有内涵,而且在虚实转换之中形成了真正的“古典美”。任何一种艺术都强调内在的气韵和深厚的情感,中国古典舞也不例外,它以飘逸、秀美的形体为舞蹈造型,以丰富的情感和神韵为内涵,很好地将古典舞的外在的“形”与内在的“神”相互融合,借此展现中国古典舞特有的美学品质。事实上,中国古典舞通过简洁、柔和的动作,将人物所思、所想都完美地融入其中,以形传神,以神达意。通过有形的舞蹈形态最大化地体现出一种无形的张力,并且很好地将舞者的形态和神态做到有机交融,“无论是中国古典舞的服饰、音乐、还是动作、神韵,无一不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联系的显形呈现,形神兼备而和谐统一。”[1]

5.蕴含“意境情态”之美

中国艺术不像西方艺术那么直白,这和国人含蓄、内敛、不张扬的性格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反映到文艺创作上,则给人一语难尽的意境感。作为中国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写意也被充分地运用到舞蹈创作中,写意并不是为了弄虚幻,搞艰涩,主要是表达创作者主观灵动的感受,这种感受难以通过语音来抒发,只好通过写意抒发来更好宣泄人物的内在情绪。

舞蹈作为一种肢体语言的艺术,其不论有多么深远的意境都需要通过一些直观的形象来体现,可以说舞蹈展现的内容都是生活的一种意象,并通过这些直观的形象来激发人们的感官,进而使得人们在情感上获得一种共鸣,以便从舞蹈中汲取一些启迪和养分。所谓“意”是指舞蹈作品的思想内涵,是舞蹈之“形”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内在表现。它需要创作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同时也需要调动观赏者的情感共鸣和创造性思维。世界各国的艺术作品都注重对“意”的追求,而我国传统的民族艺术形式中则更着重于“意蕴”的境界。

舞蹈作品中,美感主要就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对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产生生理或心理上的相关反应,在人们观赏舞蹈作品时,那些变化各异的、形象鲜明的技术技巧,能够给人们带来很大的视觉冲击,也会给人情感和精神上的愉悦与满足,从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特点,还能让观众更好地丰富艺术想象,提升舞蹈意境。对于一些特定的舞蹈情境来说,主要运用轻、飘、帅、险、转、翻、控制等非常高难度的技术技巧来烘托整体的气氛,从而更好地将人物性格特点表现出来。而与一般的动作相比,高难度技术技巧动作的传情达意效果更强,因此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并且也是无法比拟的。舞蹈者必须要在舞中体现技能,将技艺完美结合,才能更好地创造出生动的舞蹈形象,更深刻地刻画舞蹈作品主题,进而起到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让观众更好地感受到其美感与艺术价值。而那些高难度的技术技巧,也并不是单纯的炫耀舞者的技艺有多么精湛高超,而是通过舞蹈内部的改变和内心情感所刻画出来,利用这些技巧将舞蹈者的内在美更好地展示出来,从而提升舞蹈作品的艺术感,实现其重要价值。

中国古典舞通过刚柔并济的动作、清新曼妙的舞姿很好地将厚重的历史感化为极具古典美的韵律,这种美表达出一种欲说还休的感觉。作为欣赏者可以在这个独特的审美过程中获得与众不同的非凡感受,并据此感知到一种精神层面上的享受。作为中国古典舞的精髓,“意境情态”之美是整个舞蹈艺术魅力再现的真谛,舞蹈的创作者据此进行人物造型设计,通过特定的舞蹈动作和情节使得观赏者获得完美的美学意象和审美体验。舞蹈审美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通过舞蹈动作向观众展示一种无形之美,借以丰富观众对于舞蹈的想象。中国古典舞无论何种题材、何种动作形式都蕴含着独特的神韵与身韵美,也在向观众述说着一种境界和意象。

比如《春江花月夜》这部舞蹈作品,通过一曲优美、舒缓的乐曲,展现出一幅由春夜、月光、江河、小船、花影等元素构成的秀美夜景图。在这种舞蹈氛围与背景下,通过女主人公赏夜景、闻花香、照水影等一系列细节动作,表达了她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再以《荷花舞》为例,这个作品以人映花、以花喻人,非常唯美地为观众呈现出梦幻般的荷池仙境,恰如其分地展现出舞蹈作品的内在意境。中国古典舞正是通过诸多情境设置、环境营造来体现舞蹈作品情景交融的特点,让观众在诗情画意般的氛围中得到精神的享受与释放。

此外,中国古典舞作品不仅是为了营造诗情画意的舞蹈氛围,也为观众创造出极具民族传统文化特点的意境,这是中国舞蹈家拼搏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舞深邃生命力的再现,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古典舞不仅反映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也是大众审美情趣和时代美学内涵的展现。

【注释】

[1]陈小柏.气韵中的文化流淌——谈中国古典舞与传统文化的关联[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