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在人的思维方式上也有差异,西方的思维方式是明显的主客二分式的,而中国的思维方式则主客不分,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对此张岱年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有论述。对于中国古代文论,人们普遍认为其看似没有理论系统,是一种闲散的、经验式的创作,但是它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自身内在的理论体系。由此可观,庄子推崇的超越主体是对自身主体的超越,通过这种超越的方式达到另一个客观的世界。......
2023-11-01
禅宗的核心思想为空灵。这不仅是指艺术风格的空幻、飘逸,另一方面是指文艺思想要具有灵巧与精妙之气,具有一定的情思和意向,不能过于写实。例如唐代诗人王维《山居秋暝》所营造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便成为万物涅槃、超尘入世的一种象征,这种空灵之妙,有种难以言语的禅悦之美。
禅宗的美学思想看似有些玄,讲究出入世的感悟,追求人的独立思考,作为一个个体要对禅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别人对于禅的领悟永远也代替不了自己内心的认知,这种既要空灵,又需要有个性的见解深深地影响着一批古代的文人。明代大家曾说“我自用我法,法自我立”,就在文艺创作上表现出一种自我师法的自信。南怀瑾在《禅宗与南宋理学》中也曾经指出:如果佛学没有传播到中国,那么在隋唐时期禅学思想也不会盛行,那么古人所极力倡导的儒家思想与孔孟的“微言大义”多会停留在习疏和注解之间。由此可见禅宗美学对于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美学影响之深远。事实上,中国文人非常喜欢理禅,经常要把参禅和诗歌创作联系起来,通过悉心参禅来领悟禅境,通过诗歌创作来领悟禅的意境。尤其是许多山水田园诗人的诗歌创作都和禅宗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在一些文人的创作中有诗必禅。在这方面谢灵运将禅宗美学和诗歌创作结合就颇具风格。纵观谢灵运的诗歌,很多的艺术灵感都来自于信佛和欢喜山水的“直觉”,具有非常鲜明的禅宗思想。仔细地研读他的诗歌会发现,许多诗歌都用了佛典,他也亲自标明了出处。除了在诗文方面对于禅宗思想有所体现,谢灵运在音乐创作上也注重将个人的主观情感、主观情绪移植到客体之中,使得主客体可以得到有效的交流,这样的音乐作品才更有魅力,他将这种艺术创作形式称为“物我同化”。(www.chuimin.cn)
有关中国美学对中国古典舞风格韵律的影响的文章
中西方在人的思维方式上也有差异,西方的思维方式是明显的主客二分式的,而中国的思维方式则主客不分,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对此张岱年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有论述。对于中国古代文论,人们普遍认为其看似没有理论系统,是一种闲散的、经验式的创作,但是它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自身内在的理论体系。由此可观,庄子推崇的超越主体是对自身主体的超越,通过这种超越的方式达到另一个客观的世界。......
2023-11-01
事实上,从中国武术诞生之际,其就具有舞蹈的风韵,因此可以说武舞是不分家的。中国武术的美学范畴包含功架造型、攻防技击和手眼身法步法,以及节奏、速度、力度等方面。攻防技击作为中国武术特有的内涵,很好地赋予了攻击技术一种武之美。中国武术具有极其深厚的美学价值,不仅丰富了世界体育的美学范畴,而且也给大众带来了赏心悦目的享受。......
2023-11-01
《谢公屐》整段舞蹈给人一种外松内紧的感觉,其实质就是“和”思想的一种展现。《谢公屐》作为一个集体舞,还表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道德情操和对自由的一种呼吁和追求。这种遨游的姿态充分满足了观众对中国古典男子舞蹈的审美诉求,展现出一种别样的风采。......
2023-11-01
如要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首先必须了解“身韵”这一关键的概念。身韵,顾名思义是“身”与“韵”的一种组合。形可以说是舞蹈艺术形象构造最为基本的形式,也是中国古典舞魅力展现的依附和媒介。由此可见,没有所谓的韵就难以展现中国古典舞之美。“心、意、气”是中国古典舞“神韵”的具体化。“劲”不仅贯穿在古典舞的运动之中,在舞蹈动作结束之际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023-11-01
由此可见,在中国古典舞中“和”的思想已具备“和谐”的美学深意,这被中国古代先哲尊为最高意义之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古典舞根据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古典舞的“身韵”之法,可以说中国古典舞的“身韵”之法是在具有“传统性”和“文化性”的动作母体语言中开拓衍生的,“和”的思想塑造出中国古典舞独特的内在品质与动作特点。......
2023-11-01
可以说中国古典舞的体态“圆、曲、拧、倾”就是太极阴阳文化“变易”与“反复”内在美的体现。因此中国古典舞在运行过程中体现为一种线形的流动美并趋向于“圆”和“转”,也就是说中国古典舞的线条动作讲究一种“圆融周游”之美,其实质就是太极文化阴阳互动、离合始反的体现。由此可观,阴阳互动,离合始反的观念在中国古典舞运动过程中被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2023-11-01
由此可见龙是中国人的象征,作为“龙的传人”的民族,华夏文明有着深刻的文化底蕴。佛教东传,龙王崇拜也随之传入中国。随着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龙信仰得到迅速流传。另外《山海经》还记录了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多次受到龙的帮助,并据此最终建立了夏朝。a.源于图腾,超越图腾中国的龙文化......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