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的核心思想为空灵。禅宗的美学思想看似有些玄,讲究出入世的感悟,追求人的独立思考,作为一个个体要对禅有自己独到的理解。由此可见禅宗美学对于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美学影响之深远。除了在诗文方面对于禅宗思想有所体现,谢灵运在音乐创作上也注重将个人的主观情感、主观情绪移植到客体之中,使得主客体可以得到有效的交流,这样的音乐作品才更有魅力,他将这种艺术创作形式称为“物我同化”。......
2023-11-01
儒家思想非常注重美和善的结合,注重内在美是儒家重要的美学特点。可以说儒家美学非常讲究将道德修养和政治生活密切结合,对于美的功能性、伦理性都大力提倡,并且以“中和为美”作为美学的核心。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中庸之道,为此儒家美学对“中和为美”的遵循也顺理成章。正是基于中庸之道的哲学原则,在一些艺术实践上儒家讲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在人性的修养上讲究外饰内修、美善的统一和“仁民爱物”的天人合一。例如我们熟悉的紫禁城的建筑,整体外观威严,但内在环境却不乏鸟语花香,优美雅静,这是儒家美学宏伟与小巧相互对称的典范。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为孔子、孟子、荀子,其各自的代表作是《论语》《孟子》《荀子》等。儒家思想的核心乃仁学,是标准的“中和”之美。作为儒家美学的奠基人,孔子生活在“礼坏乐崩”的春秋时期,作为统治阶级的一个代言人,他主张维护“周礼”,并在“礼”中融入“仁”的内容,据此达到其“以礼释仁”的政治主张。在孔子看来,只要将“仁”充分发挥,那么“礼”必然会得到一种自然的维护。可以说孔子的美学思想就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之上,在个体与社会的矛盾中提倡“仁义之道”,如此才可以达到个体圆满与社会和谐的境界,这才是至善至美的境界。
儒家美学在艺术美领域、人格美领域、自然美领域都有自己鲜明的主张。在艺术美领域儒家美学强调艺术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的关系,提倡艺术审美对于陶冶个人情操、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儒家美学在力推艺术政教的功能之际,也非常注重艺术的感官愉悦功能。但是这种所谓的愉悦性以符合道德伦理之“善”为前提,为此对于艺术行为和艺术实践提倡要“尽善尽美”,大力坚持道德净化与艺术实践,极力反对为了片面追求感官刺激而进行的艺术行为和艺术实践。在人格美领域上,儒家美学强调一种个体的独立性,着重强调人全面发展对于促进社会发展的意义。但是儒家美学又强调人与自然要和平相处,和谐统一。提倡一种“知足常乐”“安分守己”“小富为安”的生活,希望个体人格和自然社会相互和谐,据此达到一种理想的“天人合一”的审美状态。在自然美领域上,儒家美学主张“比德”之说,也就是说要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去审视与观察自然,为自然界的山水与花鸟赋予一种拟人化的品格与象征,因此中国的传统山水画、花鸟画极为注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儒家美学思想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并据此形成独一无二的“中和”美学思想。这里的“中”指的是矛盾发展的适合度,也就是说力求使得整个矛盾处于一种平衡与稳定的状态。“和”在这里指的是一种矛盾因素的融合和统一。简而言之,“中和”之美指的是结构和谐、适度发展的一种平和之美的状态。它是儒家美学极力提倡的一种理想美。(www.chuimin.cn)
儒家美学“中和”之美的形成是建立在前秦尚“中”与尚“和”哲学思想之上的,尤其受孔子“中庸”思想的影响颇深。作为一名文化大儒孔子非常向往一种理想之“和”的政治生活,为此其坦言“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这句话的大体意思就是说,人们只要矢志不渝地坚持宽猛相济、不刚不柔的为政之道,那么完美和谐的生活境界完全可以实现,这也同样是“中和”基本精神的体现。在这里孔子也着重强调个人思想情感和言行举止要符合既定的道德规范,要力求无过,为此孔子对《诗经》大加褒赞,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并且对《关雎》也不吝惜赞美,说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于艺术的价值观:艺术应该受理性和社会秩序规范,在道德伦理的约束下,不要将欢乐表现得过于放肆,对于哀伤也要保持一定的节制。儒家“中和”美学反映在日常生活中,便是模棱两可的中庸之道,强调通过教育和道德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希望通过个人的修为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效果,据此最终达到社会的稳定。儒家“中和”美学思想反映在艺术风格上就是追求一种艺术形象的柔美,在审美上讲究一种恬淡与隐秀,表现方式上较为婉约,据此形成我们中国传统艺术的含蓄之美。
有关中国美学对中国古典舞风格韵律的影响的文章
禅宗的核心思想为空灵。禅宗的美学思想看似有些玄,讲究出入世的感悟,追求人的独立思考,作为一个个体要对禅有自己独到的理解。由此可见禅宗美学对于中国文化乃至中国美学影响之深远。除了在诗文方面对于禅宗思想有所体现,谢灵运在音乐创作上也注重将个人的主观情感、主观情绪移植到客体之中,使得主客体可以得到有效的交流,这样的音乐作品才更有魅力,他将这种艺术创作形式称为“物我同化”。......
2023-11-01
中西方在人的思维方式上也有差异,西方的思维方式是明显的主客二分式的,而中国的思维方式则主客不分,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对此张岱年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有论述。对于中国古代文论,人们普遍认为其看似没有理论系统,是一种闲散的、经验式的创作,但是它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自身内在的理论体系。由此可观,庄子推崇的超越主体是对自身主体的超越,通过这种超越的方式达到另一个客观的世界。......
2023-11-01
道家思想以自然美为核心,强调返璞归真的自由,提倡超越功利的人生态度。具体来说道家思想提倡平和清新与率真、独立,提倡悠然自得的人格之美。道家对于中国文学、绘画、音乐创作的影响也很大,在道家思想的影响下,山水田园诗一时间极为盛行,我们所熟知的陶渊明、王维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在音乐方面,国人喜欢用高山流水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这也和道家自然率真的美学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2023-11-01
《谢公屐》整段舞蹈给人一种外松内紧的感觉,其实质就是“和”思想的一种展现。《谢公屐》作为一个集体舞,还表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道德情操和对自由的一种呼吁和追求。这种遨游的姿态充分满足了观众对中国古典男子舞蹈的审美诉求,展现出一种别样的风采。......
2023-11-01
事实上,从中国武术诞生之际,其就具有舞蹈的风韵,因此可以说武舞是不分家的。中国武术的美学范畴包含功架造型、攻防技击和手眼身法步法,以及节奏、速度、力度等方面。攻防技击作为中国武术特有的内涵,很好地赋予了攻击技术一种武之美。中国武术具有极其深厚的美学价值,不仅丰富了世界体育的美学范畴,而且也给大众带来了赏心悦目的享受。......
2023-11-01
由此可见,在中国古典舞中“和”的思想已具备“和谐”的美学深意,这被中国古代先哲尊为最高意义之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古典舞根据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形成了古典舞的“身韵”之法,可以说中国古典舞的“身韵”之法是在具有“传统性”和“文化性”的动作母体语言中开拓衍生的,“和”的思想塑造出中国古典舞独特的内在品质与动作特点。......
2023-11-01
如要掌握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首先必须了解“身韵”这一关键的概念。身韵,顾名思义是“身”与“韵”的一种组合。形可以说是舞蹈艺术形象构造最为基本的形式,也是中国古典舞魅力展现的依附和媒介。由此可见,没有所谓的韵就难以展现中国古典舞之美。“心、意、气”是中国古典舞“神韵”的具体化。“劲”不仅贯穿在古典舞的运动之中,在舞蹈动作结束之际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2023-11-01
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舞和太极阴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从中国古典舞的形态形成对《易经》八卦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据此根据太极八卦的定势对中国古典舞的舞蹈姿态进行创作,由此可见中国古典舞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色彩,也最大化地将阴阳五行理论在舞蹈中加以体现。......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