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三代开启了中国的阶级社会,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在漫长的三代时期内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不仅为中国后世文化思维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其文明特征也成为中国文明延绵与发展的导向。礼是中国文化整体特征,“治”其实就是礼仪的系统,“道”是礼义的系统。因此儒家所提倡的“道统”可以说非其首创,而是从中国礼文化中继承与发展出来的。三代礼乐文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2023-11-01
1.和(中)的思想
和,指的是调和、协调的意思。儒、道、佛家都讲究和,中国美学所说的“和”概念比较宽广,包括天地之和、天人之和、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在这里和谐主要展现在三个方面:描述适度、表现适度、结构适度。可以说“和谐即美”是中国美学的传统观点。儒家强调“人和”,其实就是提倡一种社会美;道家推崇“天和”,也就是推崇自然美;佛家注重“心和”,也就是心灵美。但是各家都强调“乐和”,也就是艺术美。
儒家审美的最高标准就是“中和”。《礼记·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从上述的言论中我们可以感知孔子对于中和之美的追求。在为人处世方面,尤其是做人,孔子依然将“中和”视为君子应有的品德,先是文质彬彬,然后才是君子。对于艺术创作,从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也可以看出其对艺术创作中“中和之美”的推崇。在《乐记》一书中,也将“中和”作为音乐最为基本的审美标准,强调“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由上可见,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和”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历代艺术家推崇的审美标准。
2.自然之道
在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体系中,自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个词最早见于《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这里“自然”不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大自然、自然界之义,而是指世间的万物都需要遵循自然规律进行演化,都要依照其固有的面貌存在,无需借助任何的外界力量。可以说老子所说的道是事物本性、天性的一种流露,它是具有一定生命之美的事物,因为这种美符合自然的本性。儒家对于自然也有自身的解读,自然在儒家看来是道德的象征,如岁寒三友;禅宗的自然则是心灵的构造,体现了心灵的觉悟。(www.chuimin.cn)
3.境界
境界即意境。意境是中国美学的重要概念,是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周易·系辞》中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都是对于境界推崇的阐述。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禅宗的美学思想也力推境界,在其看来美就在于意境之中,这里的意指心灵之意,境界可解读为视界。在禅宗看来所谓的意境就是心灵构造的世界,是人的本心与佛心,是对大千世界的觉悟之心。
在艺术创作中意境是一种水乳共融的情景,是人与天地万物相互融合的境界,是主客观因素的统一。艺术创作中情有客观之情,也有主观升华之境,情和境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简单地说:意境是心物、主客、内涵和形式的完美统一,非常注重以虚含实、实中见虚,有着无限和深远的特征。中国美学就是以妙悟为前提而达到生动、和谐、自然道的境界。
由此可见中国美学审美范畴的复杂性。基于本书研究的命题是中国美学对中国古典舞风格韵律的影响,为此特从龙文化、太极图、气韵生动、“和”的思想对中国美学的影响的审美学范畴进行分析。
有关中国美学对中国古典舞风格韵律的影响的文章
夏商周三代开启了中国的阶级社会,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在漫长的三代时期内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不仅为中国后世文化思维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其文明特征也成为中国文明延绵与发展的导向。礼是中国文化整体特征,“治”其实就是礼仪的系统,“道”是礼义的系统。因此儒家所提倡的“道统”可以说非其首创,而是从中国礼文化中继承与发展出来的。三代礼乐文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2023-11-01
事实上,从中国武术诞生之际,其就具有舞蹈的风韵,因此可以说武舞是不分家的。中国武术的美学范畴包含功架造型、攻防技击和手眼身法步法,以及节奏、速度、力度等方面。攻防技击作为中国武术特有的内涵,很好地赋予了攻击技术一种武之美。中国武术具有极其深厚的美学价值,不仅丰富了世界体育的美学范畴,而且也给大众带来了赏心悦目的享受。......
2023-11-01
美学的确立有以下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有专业、系统的相关著作问世,二是其有独立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美学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于1750年在《美学》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为此鲍姆加登也被誉为“美学之父”。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积累了大量的美学思想,都在美学思想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2023-11-01
的陈述,这显然是对意境之说大加推崇的。因此从中国古典舞的整体要求上看,不仅要做到一种含蓄之美,而且也要追求一种神似,即注意舞者的内心情感与外在写意效果的传神。受唐诗的影响,唐代舞蹈也以追求意境美为荣。例如我们所熟知的唐乐舞《霓裳羽衣舞》就被誉为“舞有意境”。......
2023-11-01
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中,存在过多地注重对于“神”的训练的现象。为此,身韵作为中国古典舞的主干课程之一,在训练上主要强调的是“神、意、气”的综合训练。这种对高强度的舞蹈训练来说显然更具有一些恢复性和隐蔽性,尤其是力求通过太极文化对于古典舞的“神”与“气”进行很好的调和时。这些美都在中国“太极”文化之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可以说太极文化和中国古典舞在美的认知上都极为一致,甚至是如出一辙。......
2023-11-01
事实上,中国古典舞无论是处于一种静止状态还是运动状态,都离不开“曲和圆”。所以无论是中国古典舞的训练还是舞台上的表演都追求动作如行云流水一般,舞者的手、腰、头、眼、运动轨迹等,都要围绕圆和曲线来行进,并不断地延伸。中国古典舞以拧、倾、圆、曲为基本形态和态势,无论是平圆、立圆还是8字圆的运动路线,都在中国古典舞的动律上得到了极大的体现。......
2023-11-01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发扬者,中国古典舞中也大量存在着“开与合”的辩证思想,可以说中国古典舞就是“开与合”的艺术。具体来说,中国古典舞的“开与合”主要体现在“展与缩”的空间意识上。“合”是合拢、缩小的意思。中国古典舞关于“开与合”的处理可谓比比皆是。中国古典舞的开与合就是以这样的辩证方式存在于一切动作的运动过程中,并具体表现为“开合交替变化”“开合互为始反”以及“开合相互依存”。......
2023-11-01
中西方在人的思维方式上也有差异,西方的思维方式是明显的主客二分式的,而中国的思维方式则主客不分,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对此张岱年在自己的著作中多有论述。对于中国古代文论,人们普遍认为其看似没有理论系统,是一种闲散的、经验式的创作,但是它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自身内在的理论体系。由此可观,庄子推崇的超越主体是对自身主体的超越,通过这种超越的方式达到另一个客观的世界。......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