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美学对中国古典舞风格的影响及审美学分析

中国美学对中国古典舞风格的影响及审美学分析

【摘要】:儒、道、佛家都讲究和,中国美学所说的“和”概念比较宽广,包括天地之和、天人之和、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可以说“和谐即美”是中国美学的传统观点。中国美学就是以妙悟为前提而达到生动、和谐、自然道的境界。由此可见中国美学审美范畴的复杂性。基于本书研究的命题是中国美学对中国古典舞风格韵律的影响,为此特从龙文化、太极图、气韵生动、“和”的思想对中国美学的影响的审美学范畴进行分析。

1.和(中)的思想

和,指的是调和、协调的意思。儒、道、佛家都讲究和,中国美学所说的“和”概念比较宽广,包括天地之和、天人之和、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和谐。在这里和谐主要展现在三个方面:描述适度、表现适度、结构适度。可以说“和谐即美”是中国美学的传统观点。儒家强调“人和”,其实就是提倡一种社会美;道家推崇“天和”,也就是推崇自然美;佛家注重“心和”,也就是心灵美。但是各家都强调“乐和”,也就是艺术美

儒家审美的最高标准就是“中和”。《礼记·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从上述的言论中我们可以感知孔子对于中和之美的追求。在为人处世方面,尤其是做人,孔子依然将“中和”视为君子应有的品德,先是文质彬彬,然后才是君子。对于艺术创作,从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也可以看出其对艺术创作中“中和之美”的推崇。在《乐记》一书中,也将“中和”作为音乐最为基本的审美标准,强调“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由上可见,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和”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历代艺术家推崇的审美标准。

2.自然之道

在中国传统美学的思想体系中,自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个词最早见于《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这里“自然”不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大自然、自然界之义,而是指世间的万物都需要遵循自然规律进行演化,都要依照其固有的面貌存在,无需借助任何的外界力量。可以说老子所说的道是事物本性、天性的一种流露,它是具有一定生命之美的事物,因为这种美符合自然的本性。儒家对于自然也有自身的解读,自然在儒家看来是道德的象征,如岁寒三友;禅宗的自然则是心灵的构造,体现了心灵的觉悟。(www.chuimin.cn)

3.境界

境界即意境。意境是中国美学的重要概念,是中国美学的核心范畴,《周易·系辞》中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都是对于境界推崇的阐述。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禅宗的美学思想也力推境界,在其看来美就在于意境之中,这里的意指心灵之意,境界可解读为视界。在禅宗看来所谓的意境就是心灵构造的世界,是人的本心与佛心,是对大千世界的觉悟之心。

在艺术创作中意境是一种水乳共融的情景,是人与天地万物相互融合的境界,是主客观因素的统一。艺术创作中情有客观之情,也有主观升华之境,情和境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简单地说:意境是心物、主客、内涵和形式的完美统一,非常注重以虚含实、实中见虚,有着无限和深远的特征。中国美学就是以妙悟为前提而达到生动、和谐、自然道的境界。

由此可见中国美学审美范畴的复杂性。基于本书研究的命题是中国美学对中国古典舞风格韵律的影响,为此特从龙文化、太极图、气韵生动、“和”的思想对中国美学的影响的审美学范畴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