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美学对中国古典舞风格的影响

中国美学对中国古典舞风格的影响

【摘要】:夏商周三代开启了中国的阶级社会,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在漫长的三代时期内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不仅为中国后世文化思维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其文明特征也成为中国文明延绵与发展的导向。礼是中国文化整体特征,“治”其实就是礼仪的系统,“道”是礼义的系统。因此儒家所提倡的“道统”可以说非其首创,而是从中国礼文化中继承与发展出来的。三代礼乐文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夏商周三代开启了中国的阶级社会,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在漫长的三代时期内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不仅为中国后世文化思维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其文明特征也成为中国文明延绵与发展的导向。

对于礼文化,三代以上在认知上还是被混为一体的,但是在“礼崩乐坏”的形势下,礼的内容和形式(礼仪与礼义)开始分离,道家思想的产生正是源于此。晚清时期的一本《六典通考序》中说:“由三代而上,治与道出于一。由三代而下,治与道出于二。”这里“治”指的就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制度和各种行为规范。“道”更多是道统社会价值观的一种统称。礼是中国文化整体特征,“治”其实就是礼仪的系统,“道”是礼义的系统。而三代和三代以下的区分,就是在于礼仪和礼义的不统一,但是其内涵是不变的,也就是“道”不变,一些规律的认知不变,这就是所谓的“道统”。因此儒家所提倡的“道统”可以说非其首创,而是从中国礼文化中继承与发展出来的。

《中国古代美学形态论》一书中指出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儒家学说的纲领。但是道家却没有具体的“礼”的内容,其所追求的至高心境依然不能脱离所谓心性之“乐”。从“诗-礼-乐”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感知中国的礼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具有中国礼乐文化的独创性与生命力。简述之,中国人之“乐”都是发自“诗”,由“礼”而稳其身,因此“诗-礼-乐”的发展模式,成为中国礼乐文化和人生态度的一种独有的见证。(www.chuimin.cn)

三代礼乐文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首先,三代发展与成熟的程度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模式;其次,三代文化经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诸子已经对礼乐文化的基本精神进行了阐述。这对后期中国文化特征的形成具有一种促进作用,而且三代礼乐文化一直贯彻在后世的治学为政之中,其一方面为中国文化的形成构建了雏形与框架,另一方面也为春秋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种逻辑的演变。从美学角度,三代礼乐文化底蕴丰富,是中国美学的源头,如夏朝审美视野下的有限与无限,商朝审美视域中的感官之美,周“文”之美都蕴含着中国美学的因素,为此后世将三代礼乐作为中国美学的源头,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