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美学对古典舞的韵律影响

中国美学对古典舞的韵律影响

【摘要】:“乐”其基本特征是“和”。从上述的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礼和乐的相互配合,不仅追求的是一种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也要求国家、家庭全面的和谐。因为进入礼乐文化之后,人这个个体因素已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三代之礼一也,民共由之”,三代礼乐文化之间具有一定的传承性与一致性,它们之间损益增删都不影响三代治理的沿革。

中国古代的乐,包含的内容较为丰富,主要有音乐、舞蹈、诗歌、说唱等形式,可以说乐是祭祀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礼的重要组成部分。《乐记·乐化篇》: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弗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乐”其基本特征是“和”。“和”本指音素上的和谐关系。《老子·第二章》:音声相和。《荀子·乐论》《礼记·乐记》都曾说明了这点:乐也者,和之不可变老也;乐者,审一以定和也。

从上述的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出礼和乐的相互配合,不仅追求的是一种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也要求国家、家庭全面的和谐。因此如果从“礼”的角度来分析,要求“大顺”;从“乐”的角度来分析,讲究“大和”。礼乐文化是中华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产物,其贯穿了三代,是中国文化从巫术到宗教再到理性化文化的发展路径。事实上,中国整个文化发展模式也非常符合这种规律。从对中国文化的考证上来看,中国文化在西周时期已经定型,并且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精神与文化气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理性高度,为此孕育出所谓的礼乐文化。(www.chuimin.cn)

关于夏朝文化的研究,由于文献资料缺乏,为此得出的一些结论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推测性。众多的学者还是认同乐文化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巫术,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还是基于当前一些可获原始资料的调查和研究。但是在商代文化的研究中,会发现许多卜辞资料中还是展现出多神信仰的宗教文化特征,这显然与巫术文化相比,还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从祭祀文化发展到礼乐文化,这个发展过程的进步意义是无须明言的。因为进入礼乐文化之后,人这个个体因素已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人的意志其实已经可以左右上天的意志。《尚书·泰誓》曾有记载:“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西周礼乐文化已经从初级阶段发展为高级阶段,人的因素被强化了。前文已经叙述了三代礼乐文化的发展期在西周,这可以通过周公制礼作为佐证。“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三代之礼一也,民共由之”(《礼记·礼器》),三代礼乐文化之间具有一定的传承性与一致性,它们之间损益增删都不影响三代治理的沿革。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礼乐文化的实质就是通过礼来规范社会秩序,它不是一种强制的行为;但是“乐”的确在整个社会秩序的调节中处于一种辅助地位,并通过教化来实现辅助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