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远古时代,原始先民们企图用崇拜仪式和歌舞表演来愉悦神灵,祈求保佑和赐福,这就成为礼乐文化的萌芽。至夏商时代,礼乐文化就比较发达,并且具有浓厚的巫术、宗教祭祀色彩。礼乐制度虽然遭到破坏,失去其原先具有的高度权威,但是礼乐制度中所蕴含的许多政治文化内容,如礼治、礼法、乐教、乐政却对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力。......
2023-09-30
研究中国美学的起源就需要从夏商周这三个朝代说起,这是中国礼乐文化产生的三个重要时代。这三个时代的礼乐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中举足轻重,甚至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如果我们要探寻中国古代美学的源头,必然要从研究三代礼乐说起,三代礼乐可谓是中国美学的源头。
从周代开始,中国的统治阶级已经将制礼作乐当作一件极为重大的事情来看待,甚至将其上升到国家大事的规格来看待,这时统治阶级已经认识到音乐具有可以为政治服务的功能。到了奴隶社会后期,便开始流行含有宗教观念的音乐学说。统治阶级不仅充分认识到音乐的教化作用,而且还赋予其“以礼乐合天地之化,百物之产,以事鬼神,以谐万民,以致百物”(《周礼·春官宗伯》)等多种功能。也正是在这一阶段,还发展了所谓的音乐“和谐说”。(www.chuimin.cn)
西周末年,一个叫伯的史官就提出了“和六律以聪耳”“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等主张。这里“和”不仅有统一之意,也有“适合”“不过分”的意思。这种对音乐的认知在季礼、子产等的论著中也有论述,这已经开启了儒家音乐思想的先河。何谓礼乐?《说文解字》有如下解释: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乐,五声音总。象鼓鼙。关于礼的出现,各种文献说法不一,如《大戴礼记》《左传》《性自命出》《礼记》《史记》等。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整理,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种乐的起源学说。有礼乐起源于神说,礼发端于人类自身繁衍的学说,还有礼乐萌发于人情说。“礼”最初并没有任何等级伦理的特殊含义,只是阶级社会出现以后,人类社会有了等级之分,加之宗教祭祀也出现了身份的限制和区分,这才使得“礼”作为一种宗教祭祀仪态具有了一定的社会性,并逐步转化为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一种身份制度。
有关中国美学对中国古典舞风格韵律的影响的文章
早在远古时代,原始先民们企图用崇拜仪式和歌舞表演来愉悦神灵,祈求保佑和赐福,这就成为礼乐文化的萌芽。至夏商时代,礼乐文化就比较发达,并且具有浓厚的巫术、宗教祭祀色彩。礼乐制度虽然遭到破坏,失去其原先具有的高度权威,但是礼乐制度中所蕴含的许多政治文化内容,如礼治、礼法、乐教、乐政却对中国古代社会存在着巨大的影响力。......
2023-09-30
事实上,在古代文艺理论中,艺术整体和谐思想并没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表达模式。因此对于艺术整体和谐的表现形式,我们只能采取管中窥豹的办法,通过个别的具体的例子来粗略地看一看它的某些风貌。从上举三段言论中,我们约略窥见了艺术整体和谐的表现形式的大体风貌。但是,这四种形式却又的确是中和之美常见而有效的表现形式。......
2024-03-24
下面就顺着《冲淡》的诗句,来看一看《冲淡》在这些方面的意见。《冲淡》的开首二句,是立足于冲淡诗风的创造而对创作主体提出的特殊要求。“素”固然可能有“平素”之意,但更主要应指的是淡素、淡泊、恬淡一类意思。......
2024-03-24
在“唐宋八大家”中,苏洵和苏轼、苏辙父子就占了三大家。苏家三代都很亲热,这必然对其家庭成员的成长起了良好的影响。父母的仁慈思想对其兄弟也有影响,苏家有五亩园林,苏洵夫妇爱护鸟雀,不许童仆伤害,故百鸟前来筑巢林上。苏洵博学善文,融百家之说自成一家,他是蜀学派的创建者,苏轼兄弟为文学其父,是蜀学的中坚。当他这个谪官被召回时,途经常州病逝,苏过葬父于汝州郏城小峨眉山后,便安家于颍昌。......
2023-11-27
笔者认为,诚如郭先生所言,此四句只一个总的用意,即极力摹写出那“恍兮惚兮,微哉微哉”的冲淡之“神”。如此,则两句大致是说,诗人有时或许已窥到冲淡之“神”的状貌,然转瞬之间,它又已飘然离你而远去了。从艺术创造的角度看,冲淡之精微是惚恍而难以准确把握的,主体对它的寻求,有着相当的难度。......
2024-03-24
略谈《文心雕龙》中的“通变”刘勰好言“通变”,其所著《文心雕龙》五十篇,不仅多处提到“通变”,且更有径以之名篇者。《文心雕龙·通变》篇集中反映出了刘勰的文学继承发展观。不少学者认为,《文心雕龙》中的“通”相当于今所谓“继承”;其“变”,指变化创新;“通变”即相当于今之“继承发展”。如所周知,《文心雕龙》的“通变”,其源出于《易传》的“通变”。《易·系辞上》说:“通变之谓事”。......
2024-03-24
六、苏轼的旷达最后看一看苏轼的旷达。苏轼的旷达在中国文学史上颇为引人注目,曾得到过不少的关注与研究。这里不打算对苏轼的旷达作全面的讨论,而只想举出苏轼作品的几个实例,来看一看其旷达的具体表现和特点。这样的旷达,显然是有其相当的积极方面的。总而言之,苏轼的旷达,既表现为乐天知命的豁达,也表现为险夷不扰的坦然,复表现为豁达坦然中不时溢出的振奋向上的积极。......
2024-03-24
这一形式中,前项A处于主导地位,后项B处于辅助地位,但二者虽分主从,却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A而B式是非常适合于用来传达中和之美的这一特征或精神的。由刘氏之论可见,A而B式在古代各种艺术理论中都得到了直接的运用。从上举诗、文、书、画、音乐等艺术领域中的数例,已足见A而B式确乎是中和之美的一种常见而有效的表现形式。......
2024-03-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