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美学的发展及对古典舞风格的影响》

《中国美学的发展及对古典舞风格的影响》

【摘要】:美学的确立有以下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有专业、系统的相关著作问世,二是其有独立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美学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于1750年在《美学》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为此鲍姆加登也被誉为“美学之父”。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积累了大量的美学思想,都在美学思想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这个词的最初含义是“对感观的感受”,它是德国人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的。他在其所著《美学》中对美学的阐述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诞生——在19世纪,美学被认为是古典艺术概念中研究美的科学

现代哲学对于美学也有着自身的认知,在其看来美学是认识艺术、科学和哲学中的感知理论的哲学。美学的价值并不是简单对某种事物进行“美”与“丑”的定义,而是为了更好地认知客体的类型与本质。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美,任何人都不会拒绝。但是美学这个学科是如何形成的呢?很少有人知道。事实上,美学这门学科是以审美意识为基础的思想体现,主要是以审美现象作为专门的课题进行研究,因此美学是一门独立、系统的思考美的现象理论体系。美学的确立有以下两个重要标志:一是有专业、系统的相关著作问世,二是其有独立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美学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于1750年在《美学》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为此鲍姆加登也被誉为“美学之父”。美学真正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前,可谓经历了十分漫长的时间。早在美学这个概念形成之前,就已经有一批美学家对美学进行着锲而不舍的研究,不管当时是否有美学这个概念,但是美学研究早已存在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上讲属于哲学范畴,在中国,以前并没有这门学科,即便是在西方学术界也是从18世纪才开始有了美学这个概念,可以说美学学科还很年轻。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积累了大量的美学思想,都在美学思想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西方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诸多大家;中国儒家有孔孟,道家有老子、庄子等先哲,他们都留下了大量的美学资料。朱立元在《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中指出:虽然古代的东方也产生了诸多美学思想,但是将美学思想总结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还是西方的思想家。不可否认美与审美是属于全世界、全人类的,但是科学意义上的美学思想还是从西方文化中产生出来的。(www.chuimin.cn)

和其他学科一样,美学这门独立学科也经历了孕育和发展的过程,其主要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首先是审美意识的形成阶段,一门学科的产生需要有相应的启蒙意识,美学的产生也是从审美意识开始,并据此形成美学思想,最终发展为独立的学科。考古学和艺术史已经证实了人类作为一种高级动物,自从脱离了初级动物阶段就开始了自身的审美欣赏,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活动。例如生活在旧石器时代的山顶洞人就有了一定的审美观念,他们将石珠、兽牙、海蚶壳等染上红、黄、绿等各种不同的颜色佩戴在身上借以取悦对方,取悦自身。的确人类总是有了某种生活、某种现象以后才会进行一些后续思考,并在思考中不断进行探索,继而建立相应的学科。其次是从审美意识发展到审美思想这一步。文献资料记载,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公元前6世纪)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美学的学派,其主要在音乐数学方面有所建树。这个学派认为:宇宙是由数组成的。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开始从理性思维的高度来思考美和丰富的艺术的历史发展过程。亚里士多德所著《诗学》对于所有的诗性活动的形式学问有所研究。古中国和古希腊也很早就有了美学意识,孔子就把善和美紧密地联系起来,但是无论古希腊还是古中国尽管留下了大量关于艺术道德和诸多审美体验的描述,却都没有为美学留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在公元前6到公元前5世纪,美的现象开始进入人类思考的范围。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原始的巫术思想开始解体,理性思想开始占据人类的头脑,人类开始用较为成熟理性的思想来认知周围的事物。二是原始巫术——神话思想发生了裂变,人类的思想活动已经开始脱离巫术,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性,纯美审美特征开始凸显。最后是美学思想发展成为美学系统阶段。18世纪美学学科在欧洲已经初步形成。欧洲的18世纪是人类理性思维第二次崛起和启蒙的阶段,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自然科学心理学、文艺学等诸多学科开始逐步形成、发展。尤其和哲学关系密切的美学发生了认知上的巨大转变,这为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启蒙学家坚信理性思维能分析事物本质,揭示事物中存在的秩序,而且还相信思维能够产生这种秩序,据此美学这门独立学科正式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