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20世纪的移动通信发展及其未来趋势

20世纪的移动通信发展及其未来趋势

【摘要】:20世纪50—60年代,我国主要在航空、海上、军事、铁路列车无线调度等领域使用短波波段开展专用移动通信。1976年,美国发射了MARISAT海事卫星,海上移动通信开始使用微波频段和卫星通信技术。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日本研制了服务范围划分为若干基站覆盖区的模拟蜂窝式移动电话通信系统。20世纪70—80年代初,我国各种专用移动通信系统相继投入使用。1991年,美国提出了用几十颗低轨卫星覆盖全球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mobile communication)是移动体之间的通信,或移动体与固定体之间的通信。移动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汽车火车轮船收音机等在移动状态中的物体。

1899年,船舶上用无线电报传递保障船舶运行和海上人员安全的有关信息,其后开放有旅客与陆地公用电信网之间的通信业务。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底特律警察局将2 MHz频段的无线电台安装在警车上作调度通信。1922年,船舶上使用了无线电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出现了将超短波电台装在指挥车上的单工通信系统。1946年,美国在圣刘易斯(St.Louis)建立了公用汽车电话网。接着,西德、法国、英国等国家都相继研制了公用移动电话系统。20世纪50—60年代,我国主要在航空、海上、军事铁路列车无线调度等领域使用短波波段开展专用移动通信。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应用改进型移动电话系统(IMTS),可以直接拨号,自动选择无线信道并自动接入公用电信网。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始使用第一代无绳电话系统。1976年,美国发射了MARISAT海事卫星,海上移动通信开始使用微波频段和卫星通信技术。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日本研制了服务范围划分为若干基站覆盖区的模拟蜂窝式移动电话通信系统。1979年成立国际海事卫星组织,该组织的全球卫星系统于1982年开始向船舶、海上石油钻台等水上目标与岸站间提供通信业务。20世纪70—80年代初,我国各种专用移动通信系统相继投入使用。我国自行设计的8频道公用移动电话系统于1982年在上海投入运营。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提出900 MHZ无中心选址系统。80年代中期以后,移动通信得到了飞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数字式无绳电话(CT2)系统在英国投入商用。(www.chuimin.cn)

接着,北美的CT2、瑞典的CT3等相继问世,有的可以提供双向呼叫和越区切换。专用调度系统也向公用方向发展,在美国、日本、苏联、法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家出现了集群式调度网。西欧国家组成的移动通信特别小组(GSM)提出了窄带TDMA数字移动电话系统的标准,泛欧国家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通数字蜂窝式移动电话通信系统。1991年,美国提出了用几十颗低轨卫星覆盖全球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1991年,我国开始使用北京海事卫星通信岸站。1992年,数字式无绳电话(CT2)在深圳开通。集群调度系统也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投入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