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人们常说“孔门多杂”,正道出了孔子以“有教无类”为旗帜收徒的兼容并蓄。孔子相应的又提出了“因材施教”,这是对“有教无类”的更深的阐释和补充。“因材施教”与“有教无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2023-11-01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诸多共同危机,如全球生态危机问题、贫富分化日趋严重问题、恐怖主义问题等,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各国在所处地域、文化背景、风土习俗等方面存在矛盾冲突,人与人之间无法相互理解,致使摩擦不断。若要实现世界和谐,首先需要处理的是个体与个体间的矛盾冲突。当今时代,人受物欲的驱使,为了获取利益而不择手段,对他人肆意剥夺,人与人之间处于不平等的状态,从而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若想调节人际关系的矛盾,需要加强人们的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这就要求人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以己度人,从自身出发,推己及人,能够设身处地、以他人视角并结合当时条件背景考虑所发生的问题,以此达到相互理解、共同发展,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儒家忠恕之道亦可运用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经济全球化将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由于民族、宗教、文化传统等多方面的差异,国家之间存在矛盾冲突,但也存在共同的利益。如何使这些不同的国家在交流过程中既能够保留各自的独立性,避免矛盾冲突,同时又能都获得各自所需要的利益,早已成为使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力图解决的问题。忠恕之道作为道德“金律”,为处理和解决国与国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忠恕之道所蕴含的自律、宽容、平等精神正是实现当今世界和谐发展所需要的。当然,国际公法同样可以用来解决国际之间的冲突,但国际公法主要来自条约、协议与惯例,并无统一形式,不具有强制性,无法形成具有强有力的约束力,在处理国际纠纷中的作用时有限。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时,各个国家所认同的公理却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如果各个国家都尊崇孔子所提倡的忠恕之道,都能尊重他国主权与领土完整,不干涉他国内政,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就会有助于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www.chuimin.cn)
在全球化背景之下,世界被连为一体,组成了一个大的“村落”,这也导致国与国的联系更加紧密,不分彼此。正因为我们共同生活于地球这个大型“村落”之中,各个国家都应遵守并践行忠恕之道,在实现本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走上共同发展之路。在处理国际问题时,国家无论大小都不把本国的价值观强加给他国,实现国家之间的平等与尊重,站在他国的角度处理国际纠纷。忠恕之道无疑可以增进国与国之间的相互理解,调和双方利益冲突,化解双方矛盾冲突,实现和平共处,从而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有关千秋圣迹·尼山:孔子的诞生及其思想的传承的文章
因此,人们常说“孔门多杂”,正道出了孔子以“有教无类”为旗帜收徒的兼容并蓄。孔子相应的又提出了“因材施教”,这是对“有教无类”的更深的阐释和补充。“因材施教”与“有教无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2023-11-01
志书中并把尼山列为古邹十六景之一——“尼山毓圣”。1邹县西界阙里,有尼丘山尼山风景秀丽,其山形五峰耸峙,尼山傲居其中,故有尼山五老峰之名。中峰东麓有尼山孔庙、尼山书院组成的古建筑群。尼山建筑群的主要建筑是尼山孔庙。尼山孔庙在200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五进院落,殿堂达80余间。1尼山书院尼山之西约2500米处,有一片绿树浓荫掩映着的农家房舍,它就是鲁源村,古人称之为鲁源林。......
2023-11-01
忠恕之道在儒家学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忠”道为践行仁的最高标准,而“恕”道则为最低标准。忠恕之道是儒家为人处世方法,共同点是从自身出发推行仁爱,由己及人。儒家将忠恕作为行仁之方,其亦被后世儒家学者叫作“絜矩之道”,并将其作为伦理上的准绳。孔子之“忠”道不仅对君臣关系加以限制,同时要求对国家尽忠。以己之心度他人之心,此为恕。......
2023-11-01
孔子通过对商周时期文化典籍的学习与整理,创立了儒家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孔子提出“仁”的重要内涵是“仁者爱人”。因为“仁”的内涵太丰富了,孔子对于“仁”的认识与阐述,也是一个逐步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一是把“仁”定位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可见,要实现“仁”,选择居住生活环境是十分重要的。这里孔子告诉我们,“仁”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人格品德,要实现“仁”,必须发自内心地追求。......
2023-11-01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孔子的儒家思想占据十分重要的统治地位。墨家创始人是墨子,在战国时期,儒、墨两家并称“显学”。1“万世师表”碑刻宋明时期,儒学取代了佛学而成为中国文化中的主流,这种现象持续了七百多年,孔子的价值观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不仅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周边国家及地区产生了较大影响。孔子本人也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2023-11-01
孔子思想在日本的传播源远流长,影响极大。据日本国史《古事记》《日本书纪》等史料的记载,孔子思想最初传入日本,是在日本应神天皇十六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1700多年来,孔子思想几乎深入到日本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日本的道德观和教育观影响尤为深远。在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化改新,是在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下发生的。时至今日,日本传统文化仍被视为研究古代中国的活化石。......
2023-11-01
在这样一个思想大碰撞、文化大交流的全球化时代,中国需要基于人类共同价值观建立与世界交流对话的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的智慧传承和思想精粹与全人类共同分享,促进国家软实力的提升。历届尼山论坛的主题:1.首届尼山论坛于2010年9月26日至27日在曲阜尼山举行,以“和而不同与和谐世界”为主题,首次开展儒家文明和基督教文明高层次对话,论坛举行了18场高端对话、学术研讨活动,通过了《尼山人类和谐宣言》。......
2023-11-01
1孔子画像孔子名丘,字仲尼。据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由此可见山东曲阜尼山是孔子父系和母系颜氏家族的所在地和早期居住地点。孔子是中国历史有记载以来第一个以地名为名的人。据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怀孕后,多次与丈夫叔梁纥到尼山祈祷,求山神保佑生个理想的儿子。第二天一早,一位老者上山打柴。值此危难之际,叔梁纥挺身而出,托住了门闸,使刚刚攻入城内的将士得以退出脱险。......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