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儒家文化圈:孔子思想的传承及其影响

儒家文化圈:孔子思想的传承及其影响

【摘要】:所谓的儒家文化圈,是指以儒家思想为文化基础的社会区域的统称,也称汉字文化圈。儒家文化圈的地域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越南。1曲阜孔子研究院儒家文化圈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历史上中国将其先进的文化传播给相对落后一方。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文化圈才得以形成。儒家文化圈内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表现优异,经济发展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

孔子思想最早传入东方的朝鲜、日本越南及其他东亚及南亚国家,这些国家从政治、思想、道德、法律文化教育直到风俗习惯大都打有孔子的深刻烙印。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心,东亚各国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要素——儒学、汉字,产生共识和认同,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东亚儒家文化圈。

1 世界的孔子

全球有三大国际性文化圈,即基督教文化圈、伊斯兰教文化圈和儒家文化圈。基督教社会分布在欧洲、美洲、澳洲等地,伊斯兰社会则分布在亚洲西部、南部和北非等地,而儒家社会主要分布在东亚等地。所谓的儒家文化圈,是指以儒家思想为文化基础的社会区域的统称,也称汉字文化圈。其广义上指的是历史上受中国政治及中华文化影响,文化相近、过去或现在依然使用汉字、并曾共同使用文言文作为书面语,覆盖东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的文化区域。

儒家文化圈的地域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越南。华人聚居地: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聚居地、印尼华人聚居地区、泰国华人聚居地区等。

儒家文化圈内的各民族不仅在价值观上有相同的文化基础,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共同的外在表现,如:大都食用稻米,懂得茶艺,用筷子进食等。此外,中国传统建筑、朝鲜传统建筑、日本传统建筑、越南传统建筑都有相似的建筑风格。

1 曲阜孔子研究院

儒家文化圈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历史上中国将其先进的文化传播给相对落后一方。但更为重要的是,后进的一方不但要接受先进文化,而且还要结合本国文化对其消化、改进、吸收,最终得以发展。历史上,自夏、商、周三代文明形成后,中华文化就不断向四周扩散。汉字的广泛传播为儒家文化的扩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日本与朝鲜两国在最初都没有属于本民族的文字,均是使用中国汉字作为其国家记事和民众交流思想的工具。汉字于什么时间传入这两个国家,现在还没有明确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公元4世纪末,汉字已在两国大范围使用。有史料记载,当时两国的公私文书均用汉字书写。两国最早的国史,如高句丽的《留记》,百济的《书记》《百济记》等,以及日本的国史《日本书记》,都是用汉字写成的。汉字是象形文字,其包含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史、子、集等内容元素。所以,使用汉字促进了对中国文化的引进。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中国文化融入本国文化之中,这为儒家文化圈内国家的广泛交流、相互影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汉字进入朝鲜半岛和日本之后,这些国家并不是只停留在直接使用的初级阶段,而是以汉字为基础,创造了属于本民族的文字。例如朝鲜,朝鲜半岛统一后,著名学者薛聪等人发明了“吏读”文字,即假借汉字音义去标记朝鲜语。从此,使用这种“吏读”的方式去记录本民族的民间歌谣,并用它翻译儒家经典,这对朝鲜民族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李氏王朝建立以后,世宗曾派人按照中国的音韵学创制新文字,并在1444年颁布了朝鲜的拼音文字——“训民正音”。

1 曲阜孔子博物馆

1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www.chuimin.cn)

日本文字同样也是在汉字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最初,日本人仅是借用汉字去记录日本语言,用汉字作为表音符号。到了公元8世纪,著名汉学家吉备真备运用汉字的偏旁,并结合日本语的发音方法,创造了日本楷体字母,即片假名。日本僧侣空照则仿照汉字的草字体创制了草书字母——平假名。这是日本本民族文字的开端。

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要素——汉字、儒学在传入东亚各国之后,得到普遍的认同,在此基础之上,得以改进及进一步发展。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文化圈才得以形成。从空间上来说,儒家文化圈是以中国大陆为中心,经过朝鲜半岛向日本列岛,由西向东发展的;从时间上来说,它是从公元4世纪至公元12世纪逐渐形成的。尽管各个国家的文化相同因素由中心向两边减弱,但它在各个国家的文化方面产生了一些共同的文化因素。

除了地缘的接近以外,儒家文化圈内国家有相同、相似、相近的文化传统。

第一,社会经济关系以家庭伦理关系为基础。在儒家传统中,伦理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其他关系,如政治关系、经济关系都在某种程度上被伦理关系所左右了。例如:君臣关系本属政治关系,但儒家却将其伦理化,而且是三种最重要的伦理关系(君臣、父子、夫妻)之一。

第二,政治及社会领域的威权主义和等级制度。儒家文化在学术上更注重“仁”,但在社会推广儒家文化的过程中,却更重视“礼”,儒家文化的社会实践使东亚社会成为权威主义和讲究等级尊卑的社会。人们信奉权威,服从上级。而对于统治者来说,权威主义则表现为“泽加于民”的使命感。东亚社会有作为的统治者或领导人多是具有人格魅力、带有专制色彩、才略过人的“明君”或贤能之士。

第三,民族意识强,重视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有群体意识。与西方强调以个体为中心的价值观念不同,在东亚,在儒家文化圈内的国家,个人是从属于社会的,这种价值观有利于国家迅速动员社会资源,但一般来说缺乏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自主性差,并且缺乏相互制衡的力量。

第四,国民大都重视教育,善于学习。儒家文化传统重视教育,善于学习,有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孔子还是朱熹,既是伟大的思想家,又是杰出的教育家。东亚地区受儒家重视教育思想的影响,一直对教育有特殊的偏好。

儒家文化圈内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表现优异,经济发展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亨廷顿在分析文化对东亚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时说:“这种(亚洲)经济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亚洲文化的产物”,但“从根本上来讲是儒家文化的亚洲文化的优点——秩序、纪律、家庭责任感、勤奋工作、集体主义、节俭等。尽管东亚人意识到亚洲各社会和文明之间的差异,但他们仍认为存在着重要的共性。”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经济发展历程表明:在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文化能够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