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孙以告哀公,公从之。孔子既至,舍哀公馆焉。宾客行走的台阶。季孙氏把这些话告诉了鲁哀公,哀公同意了。孔子回到鲁国后,住在哀公招待宾客的馆舍里。......
2023-11-02
导读
本篇系孔子和鲁哀公的对话,主要讨论儒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故以“儒行”名篇。孔子在卫国时,因弟子冉有向权臣季孙氏力荐“国有圣人”孔子,季孙氏又向鲁哀公推荐。孔子受邀回到鲁国。孔子与鲁哀公的对话,便从孔子的穿着开始,讨论儒者的服饰、德性,即所谓的“儒服”与“儒行”问题。
在孔子看来,服装不过入乡随俗,并不知道是不是儒服,君子靠的是自己的博学。哀公又问“儒行”,孔子就介绍了儒者自立、备预、近人情、刚毅、忧思、宽裕、举贤援能、特立独行、自守与交友等十几种道德操行。《说文解字》曾将“儒”释读为柔弱的“术士”。汉人郑玄释《儒行》篇名为:“以其记有道德者所行也。儒之言优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又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到了宋代,吕大临认为《儒行》篇之说,“多有矜大胜人之气,少雍容深厚之风”。细读本篇,可以真正体会儒家对“儒者”风范的把握,重新审视历代学者有关“儒行”“儒教”“儒术”概念的相关解读。
孔子在卫1,冉求2言于季孙3曰:“国有圣人而不能用,欲以求治,是犹却步而欲求及前人,不可得已。今孔子在卫,卫将用之。己有才而以资邻国,难以言智也,请以重币4迎之。”
季孙以告哀公,公从之。孔子既至,舍哀公馆焉。公自阼阶5,孔子宾阶,升堂立侍。公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6。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以乡,丘未知其为儒服也。”
注释
1卫:周武王弟康叔封地,在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一带。
2冉求:字子有,孔子弟子,时任季氏家臣。
3季孙:名肥,鲁国大夫,当时的权臣。
4重币:贵重的玉、帛、马匹等丰厚的礼物。
5阼(zuò)阶:东阶,与“宾阶”相应。古人相见,主人居东阶相迎,来宾自西阶而上。
6逢掖(yè)之衣:宽袖大衣。王肃注:“深衣之褒大也。”
译文
孔子在卫国时,冉求对季孙氏说:“本国有圣人却不能用,这样想治理好国家,就像倒着走而又想赶上前面的人一样,是不可能的。如今孔子在卫国,卫国将要任用他。我们自己有人才却去帮助邻国,难以说是明智之举。请您用丰厚的聘礼把他请回来。”
季孙氏把冉求的建议禀告了鲁哀公,鲁哀公听从了这一建议。孔子回到鲁国,住进鲁哀公招待客人的馆舍里。哀公从大堂东面的台阶走上来迎接孔子,孔子从大堂西面的台阶上来觐见哀公,一起来到大堂,孔子站着陪哀公说话。鲁哀公问孔子说:“先生穿的衣服,是儒者的服装吗?”孔子回答说:“我小时候住在鲁国,穿的是宽袖的衣服;长大后住在宋国,戴的是殷代流行的黑布礼冠。我听说,君子学问要广博,穿衣服要随其乡俗。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儒者的服装。”
公曰:“敢问儒行?”孔子曰:“略言之,则不能终其物;悉数之,则留仆1未可以对。”
哀公命席,孔子侍坐,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愧。难进而易退,粥粥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
“儒有居处齐难2,其起坐恭敬,言必诚信,行必忠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预有如此者。
注释
1留仆:君王宴朝时,太仆长时间留下侍奉,以致疲倦。借指时间长。仆,太仆,国君身边的侍御者。
2齐难:庄重严肃。王肃注:“齐庄可畏难也。”
译文
鲁哀公问:“请问儒者的操行有哪些呢?”孔子回答说:“粗略地讲,不能把儒者的操行讲完;如果详细地讲,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可能讲到侍御的人换班了,也难以讲完。”
鲁哀公命人摆设坐席,孔子陪坐在旁边,说:“儒者如同席上的珍品等待君王享用,昼夜不停地勤奋学习等待别人来请教,心怀忠信等待别人举荐,勉力做事等待别人录用。儒者自修立身就是这样的。
“儒者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穿戴适宜,一举一动合乎法度,对大事推让好像很傲慢,对小事推让好像很虚伪。做大事时,神态庄重,像心怀畏惧。做小事时,从不轻慢,像内心愧疚。难于进取而易于退让,柔弱谦恭像是很无能的样子。儒者的容貌就是这样的。
“儒者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起居庄重严肃,坐立行走恭敬,讲话必然诚信,行为必定忠实正直。路途上不与人争走好行的路,冬夏时不与人争坐冬暖夏凉的地方。不轻易赴死以等待值得牺牲生命的事情,保养身体以期待有所作为。儒者预先准备就是这样的。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而仁义以为土地,不求多积而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1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情有如此者。
“儒有委之以财货而不贪,淹之以乐好而不淫,劫之以众而不惧,阻之以兵而不慑。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鸷虫攫搏不程其勇2,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3。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
“儒有可亲而不可劫,可近而不可迫,可杀而不可辱。其居处不过,其饮食不溽,其过失可微辩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
注释
1难畜:难以留住。畜,容留。
2鸷(zhì)虫:凶鸟猛兽。攫搏:鸟兽之抓取、搏击。程:显示。
3流言不极:即“不极流言”,对流言不追根问底。王肃注:“流言相毁,不穷极也。”
译文
“儒者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宝贵的不是金玉而是忠信,不一心谋占土地而把仁义当作土地,不求积蓄很多财富而把满腹经纶作为财富。儒者难以得到却容易供养,容易供养却难以留住。不到适当的时候不会出现,不是很难得吗?不正义的事情就不合作,不是很难留住他们吗?先效力而后才要俸禄,不是很容易供养吗?儒者近乎人情就是这样的。
“儒者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对于别人委托的财货不会有贪心,身处玩乐之境而不过分沉溺,众人威逼也不害怕,武力威胁也不恐惧。见利不会忘义,死亡面前不改操守。遇到凶禽猛兽的攻击不度量自己的勇力而与之搏斗,推举重鼎不度量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就尽力而为。对过去的事情不追悔,对未来的事情不疑虑。错话不重复,流言不追究。保持威严,不学习什么权谋。儒者的特立独行就是这样的。
“儒者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可以亲近而不可以胁迫,可以接近而不可以威逼,可以杀死而不可以侮辱。他们的居处之所不奢侈,他们的饮食不丰厚,他们的过失可以含蓄地提醒而不可以当面指责。儒者的刚强坚毅就是这样的。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1,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2,荜门圭窬3,蓬户瓮牖4。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之,不敢以谄。其为士有如此者。
“儒有今人以居,古人以稽5;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若不逢世,上所不受,下所不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其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犹竟信其志,乃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礼必以和,优游6以法,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
注释(www.chuimin.cn)
1干橹:盾。小盾为干,大盾为橹。
2环堵之室:家徒四壁,指穷居;或指蜗居。王肃注:“方丈曰堵,一堵言其小者也。”
3荜(bì)门:荆条竹木编的门。圭窬(yú):墙上的小门。
4蓬户瓮牖:用蓬草编门,用破瓮口做窗户。
5稽:同。
6优游:平和自在。
译文
“儒者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以忠信作为铠甲,以礼仪作为盾牌,持守仁德去行动,怀抱信义来居处,即使遇到暴政,也不改变操守。儒者的自立就是这样的。
“儒者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有长宽各十步的宅院,居住着只有四面墙壁的房间,荆竹编的院门狭小如洞,用蓬草编成房门,用破瓮口作为窗框。外出时才换件遮体的衣服,两天才吃一天的粮食。君上采纳他的建议,不敢产生怀疑;君上不采纳他的建议,也不敢谄媚求进。儒者做官的原则就是这样的。
“儒者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与今人一起居住,而以古人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他们今世的行为,可以作为后世的楷模。如果生不逢时,上面没人援引,下面没人推荐,进谗谄媚的人又合伙来陷害他,只可危害他的身体,而不可剥夺他的志向。虽然能危害他的生活起居,最终他还要施展自己的志向抱负,因其始终不忘百姓的痛苦。儒者的忧思就是这样的。
“儒者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知识广博而不停止追求,专意实行而不松懈倦怠,独处时不放纵自己,通达于上时不离道义。持守礼法,必以和为贵,悠然自得而合乎法度。仰慕贤人而容纳众人,有时像陶瓦一样可削减自己的棱角而依随众人。儒者的宽容大度就是这样的。
“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1。程功积事2,不求厚禄。推贤达能,不望其报。君得其志,民赖其德。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
“儒有澡身浴德,陈言而伏。静言而正之,而上下不知也。默而翘之3,又不急为也。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世治不轻,世乱不沮4。同己不与,异己不非。其特立独行5有如此者。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尚宽,底厉6廉隅7,强毅8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虽以分国,视之如锱铢9,弗肯臣仕。其规为有如此者。
“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别则闻流言不信,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有如此者。
注释
1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唯才是举。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故意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有仇怨的也不有意避开。
2程功积事:考核功业,积累实绩。
3默而翘之:默默地翘首等待。
4不沮:不沮丧。
5特立独行:独特的立身行事,不苟同于流俗。
6底厉:同“砥砺”,磨砺,磨炼。
7廉隅:棱角。边为廉,角为隅。
8强毅:刚强坚毅。
9锱铢(zī zhū):微小的东西。古代重量单位中,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王肃注:“视之轻如锱铢,八两为锱。”
译文
“儒者举荐人才对内不避亲属,对外不避有仇怨的人。考核功业,积累政绩,不谋求更高的禄位。推荐贤能而进达于上,不祈望他们的报答。君王满足了用贤的愿望,百姓依仗他的仁德。只要有利于国家,不贪图个人的富贵。儒者的举贤荐能就是这样的。
“儒者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洗涤身心,沐浴于道德之中,陈述自己的意见而谦恭地等待君王采纳。平静地纠正君王的过失,君上和臣下都难以觉察。默默地等待,不急于去做。不在地位低下的人面前显示自己高明,不把少的功劳夸大为多。社会安定时,群贤并处,不轻视自己;世道混乱时,也不沮丧。不和志向相同的人结党,也不诋毁和自己政见不同的人。儒者的特立独行就是这样的。
“儒者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对上不做天子的臣下,对下不侍奉诸侯。审慎安静而崇尚宽厚,磨砺自己端方正直的品格,待人接物刚强坚毅。广博地学习以便知道该怎么做。国君虽把土地分封给他,他也看作锱铢小事,不值一提,不肯轻易做别人的臣下和官吏。儒者规范自己的行为就是这样的。
“儒者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交朋友,要志趣相投,道路一致,营求道艺,路数相同。地位相等都高兴,地位互有上下彼此也不厌弃。久不相见,听到对方的流言也绝不相信。志向相同就进一步交往,志向不同就退避疏远。儒者对待交朋友的态度就是这样的。
“夫温良者,仁之本也;慎敬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逊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皆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
“儒有不陨获1于贫贱,不充诎2于富贵,不溷3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今人之名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疾。”
哀公既得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敬,曰:“终殁吾世,弗敢复以儒为戏矣!”
注释
1陨(yǔn)获:丧失志气。陨,丧失,坠落,毁坏。获,猎获,泛指收获。
2充诎(qū):自满而失去节制,得意忘形。王肃注:“充诎,踊跃参扰之貌。” 《礼记·儒行》郑玄注:“充诎,喜失节之貌。”
3溷(hùn):粪溷,厕所,污浊,玷污。
译文
“温和善良是仁的根本,谨慎恭敬是仁的基础,宽宏大量是仁的开始,谦逊辞让是仁的功能,礼节是仁的外在表现,言谈是仁的文雅形式,歌舞音乐是仁的和谐,分散财物是仁的施与。儒者兼有这几种美德,还不敢说已经做到仁了。儒者的恭敬谦让就是这样的。
“儒者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不因贫贱而灰心丧气,不因富贵而得意忘形。不玷辱君王,不拖累长上,不给有关官吏带来困扰,因此叫作儒。今天人们对儒这个名称的理解是虚妄不实的,经常将人称作儒来相互讥讽。”
鲁哀公听到这些话后,说话更加诚恳,行为更加恭敬,说:“我一辈子再也不敢拿儒者开玩笑了!”
有关孔子家语的文章
季孙以告哀公,公从之。孔子既至,舍哀公馆焉。宾客行走的台阶。季孙氏把这些话告诉了鲁哀公,哀公同意了。孔子回到鲁国后,住在哀公招待宾客的馆舍里。......
2023-11-02
导读本篇记载了孔子对礼仪规范的评论,“曲礼”即礼之细目,因本篇首章孔子回答子贡就礼仪细节方面的问题,故以“曲礼子贡问”名篇。子贡问于孔子曰:“晋文公实召天子而使诸侯朝焉。1夫子作《春秋》,云‘天王狩于河阳2’,何也?”孔子曰:“夫礼,君子不有大故,则不宿于外;非致齐1也,非疾也,则不昼处于内。是故夜居外,虽吊之,可也;昼居于内,虽问其疾,可也。”......
2023-11-01
译文卫国的将军文子向子贡问道:“我听说孔子实行教诲,首先用《诗经》《尚书》,教导弟子们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给他们论述仁义,让他们观看礼乐,然后用文才和德行来成就他们。大概孔门弟子中在学问上有些造诣的人,有七十多个,其中谁最贤德呢?”......
2023-11-02
导读本篇主要记载了孔子的仁德与仁政思想。因首章记载孔子“农山言志”时,命弟子们“于斯致思”,即在谈论志向方面多用心力,故以“致思”名篇。在德刑关系上,孔子主张德刑并重,先德、礼,后政、刑,以刑佐教,执行法度要公正无私,常思仁义宽恕之心,树立恩德,感化百姓,反对严刑暴法。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2023-11-01
本篇即记载了“孔子学琴于师襄子”而不断精进的事,所以能纠正子路音乐学习中的重要错误,能在同宾牟贾论《武》乐时发挥创见,阐发音乐的教化功能。故本篇以“辩乐解”名篇。在早期儒家政治哲学架构中,礼、乐、刑、政一体不分。孔子的礼乐教化思想,是主礼乐合治、“周道四达,礼乐交通”的。注释1师襄子:春秋时鲁国乐官,一说是卫国乐官。......
2023-11-01
导读本篇记载了孔子对子张如何做官问题的回答,因开篇即有“子张问入官于孔子”,故以“入官”名篇。本篇谈到孔子主张的“身安誉至而政从”之道,为官要注意做到以身作则,选贤任能,重民爱民,取信于民,务必除去“忿数”“距谏”“慢易”“怠惰”“奢侈”“专独”六弊。子张问入官1于孔子。......
2023-11-01
导读本篇既有对孔子的身世的追述,又收录了齐国太史对孔子的评价,主题是对孔子家世的考证,故以“本姓解”名篇。生宋公稽,胄子7虽迁爵易位,而班级8不及其故者,得以故官为称。传到五代以后,分出同族,所以后来有一支以孔作为姓氏的族亲。一说孔父这个名号,是出生时君王所赐的号,所以子孙就以此作为姓氏。2亓官氏:一本作“上官氏”,又一本作“并官氏”。孔子十九岁,娶了宋国亓官氏的女儿为妻,一年后生下伯鱼。......
2023-11-01
导读本篇中,针对鲁哀公之问,孔子论述性和命、生和死的关系,对于“命”的本原作了解读,故以“本命解”名篇。孔子的天命观,以天道为形上根据。他的“命者,性之始也”的思想,可与新出楚简《性自命出》所载之“性自命出,命自天降”相互印证。......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