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兼指挥家。施特劳斯的父亲老施特劳斯是一名著名的作曲家,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父”。但是这一切都未能阻挡施特劳斯从事音乐工作的决心。老施特劳斯得知儿子违背自己的意愿后,到法院去控告儿子,结果败诉,由此父子关系不和。老施特劳斯一怒之下,离家出走。同年,施特劳斯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次演出,获得了极大成功。施特劳斯于1899年6月3日死于肺炎,终年73岁。......
2024-08-19
舞曲是根据舞蹈的节奏写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作为器乐体裁的舞曲,来源于舞蹈伴奏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的舞曲逐渐脱离了舞蹈,发展成为可以在音乐会上独立演奏的器乐曲。
由于时代民族特点以及功能用途的差别等,舞曲具有多种类型,但具有鲜明的节奏感是舞曲所共有的基本特点。在舞曲中,某种典型的节奏贯穿始终,这种典型的节奏是区别各种舞曲的最重要的标志。
舞曲按其用途分为民族舞曲、社交舞曲、音乐会舞曲三种。
民族舞曲是具有各地区各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舞曲,包括民间舞曲。民间舞曲的种类繁多,强烈地表现了各民族的性格特点和精神面貌。例如我国汉族的“秧歌”、藏族的“囊玛”、维吾尔族的“赛乃姆”等;外国的民间舞曲中,如古巴的“哈巴涅拉”、巴西的“桑巴”、西班牙的“霍塔”、匈牙利的“恰而达什”、苏丹黑人的“伦巴”等。民族民间舞曲伴随着人们的生活而不断获得发展,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也是社交舞曲和音乐会舞曲发展的基础。
社交舞曲又称交际舞曲或交谊舞曲,只用于人们社交场合的舞曲,由民间舞曲演变而来。国际流行的主要社交舞曲有“华尔兹”“狐步”“探戈”等。
音乐会舞曲亦称古典舞曲,源于欧洲的民间舞曲。在16 到18世纪间,欧洲的一些民间舞曲被吸收到宫廷和贵族社会中,经过艺术家的加工而成为古典舞曲。久而久之,这些古典舞蹈已不再流行,但其音调和节奏性仍被音乐家保留在其创作中,作为独立的器乐曲题材而存在。
(一)小步舞曲
♬经典赏析
G 大调小步舞曲
【德】贝多芬
知识阅读
小步舞曲:原是法国民间的一种欢快活泼的三拍子舞蹈,因舞步较小而得名。自17世纪流行于宫廷和贵族社会后,变成一种速度徐缓、风格典雅的舞蹈,其节奏、曲调与端庄稳重、温文尔雅的舞蹈动作以及鞠躬屈膝等礼节相配合。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后,这种舞蹈不再流行,但其舞曲被作为纯粹的器乐曲演奏。17、18世纪的组曲和后来的交响曲、奏鸣曲等套曲都把小步舞曲作为一个乐章,自海顿起,将其作为奏鸣曲和交响曲的第三乐章。
小步舞曲形式严谨,节奏平稳流畅,旋律优美而富有表现力,音乐通常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相同,音乐欢快有力,常用多数或全部乐器演奏;中间部分比较恬静、优雅,与前后部分形成鲜明对比,有时只用三件木管乐器演奏,故称中段为“三声中部”。
作者介绍
贝多芬,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及向浪漫主义过渡时期的代表,1770年12月16日生于波恩,1827年3月26日卒于维也纳。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音乐家庭。父亲为宫廷乐手。贝多芬于4 岁开始从父学习音乐,很早就显示其音乐才华,1792年定居维也纳,从事教学演出和创作活动。1796年听觉渐衰,1820年两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19 岁时开始接触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启蒙教育,这对他以后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艺术观产生深刻影响。他毕生竭力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在其许多作品中反映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以及理想中的英雄性格。在欧洲音乐史上,贝多芬集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派之先河,其创作在音乐史上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九部交响曲(其中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交响曲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32首(以《悲怆》《月光》《热情》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 部,小提琴协奏曲1 部,弦乐四重奏16 部,歌剧1 部。
贝多芬共创作38 首小步舞曲,其中《G 大调小步舞曲》是最通俗、最广为流传的一首。
音乐赏析
此舞曲创作于1795年,音乐为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为带反复的单二部曲式。主题开始的音调以连绵起伏的小二度音程和带有推进感的附点节奏组成,从容简朴、优雅端庄。
经反复后奏出第一部分的后半段。
后半段的节奏舒展,旋律起伏增大,开朗柔和,流利明快,与主体的前半段形成相得益彰的对比。
中间部分采用分解和弦式和激进式相结合的旋律进行,具有流动性和跳跃感,轻盈而诙谐,与第一部分的文雅色彩相映成趣。中间部分后半段出现轮唱式的呼应,使乐曲更富有情趣。最后再现第一部分,结束全曲。
(二)波尔卡舞曲
♬经典赏析
拨弦波尔卡
【奥地利】小约翰·施特劳斯
知识阅读
波尔卡舞曲是19世纪30年代起源于捷克波西米亚民间的一种快速跳跃的圆圈舞。以男女对舞为主。一般为二拍子,三部曲式,节奏活泼,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风靡整个欧洲。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最先将之用于歌剧和器乐创作中,如歌剧《被卖出的新嫁娘》中的波尔卡。
作者介绍
小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指挥家。与父亲同名。从小热爱音乐,自学小提琴和作曲。成年后组织乐队,自任指挥。所作圆舞曲大约四百余首,被称为圆舞曲之王。其作品大多是套曲形式,旋律优美绚丽,妩媚动人,节奏灵活多变,具有奥地利民间音乐色彩和鲜明生动的形象特征。其中以《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最为著名。
音乐赏析
这是一首具有法国风格的波尔卡。乐曲分三部分,全部采用弦乐拨奏,三角铁或木琴作陪衬。开始四小节序奏之后,出现主题音调,生动利落。变化多端的音响处理和弦乐拨奏的特殊效果,使乐曲清晰明朗。经过柔和的对比中间部(第二部分),乐曲在再现第一主题的轻快情绪中结束。
《拨弦波尔卡》是他和弟弟约瑟夫·施特劳斯共同创作于1870年。
(三)玛祖卡舞曲
♬经典赏析(www.chuimin.cn)
降B 大调玛祖卡舞曲
【波兰】肖邦
知识阅读
玛祖卡舞曲是波兰的一种民间舞曲,起源于波罗的海的索马维亚平原。主要包括这样几种类型:玛祖尔、奥别列克以及库亚维亚克等波兰民间舞曲。玛祖卡在16世纪就已出现,17世纪发展到整个波兰,18世纪传入德国,之后传入法国、英国、俄国并传入欧洲。
玛祖卡是一种三拍子的舞曲,节奏鲜明、情绪活跃,它的强拍重音常落在三拍子的第二拍或第三拍上(这是波兰舞曲突出的特点之一),并常用附点,典型的节奏有:
玛祖卡与波洛涅兹和圆舞曲不同,其旋律基本上就显示出玛祖卡的节奏特点,而波洛涅兹和圆舞曲则主要是在伴奏声部奏出他们固定的节奏特征。玛祖卡的速度可有很大的变化,从中庸直到相当快。在上述的三种类型中,玛祖卡的常用速度是120~124 拍。
玛祖卡通常是有四对、八对、十二对舞蹈者,舞蹈是即兴式的,步伐和位置经常变化。当它们作为一种专门体裁后,玛祖卡音乐就带有即兴的特点,常由两部分或四部分组成,每部分有八或六小节,它们根据即兴的原则被重复。
作者介绍
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出生于教师家庭,从小喜爱波兰民间音乐,七岁就写出《波兰舞曲》,八岁开始登台演出。1826—1829年就学于华沙音乐学院,不满20 岁便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1830年离开波兰,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处于沙俄统治下,肖邦被迫定居巴黎以及长期移居在国外,从事创作、演奏。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抒发了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思念和亡国之恨。其中有与波兰民族解放斗争相联系的英雄性作品,如《第一叙事曲》《降A 大调波兰舞曲》等;有表现爱国热情的作品,如《革命练习曲》《b 小调诙谐曲》等;有哀恸祖国悲剧命运的作品,如《降b 小调奏鸣曲》等;有怀念祖国和亲人的作品,如一些夜曲和幻想曲。舒曼称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他的作品主要是钢琴曲,在发挥钢琴性能和表现力方面有极大的贡献,如玛祖卡、夜曲、叙事曲、波兰舞曲、圆舞曲等。他的作品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和高超的作曲手法以及钢琴弹奏技巧,他以天才的富有创作性的想象和炉火纯青的创作技巧使各种钢琴体裁获得发展。肖邦的60 多首玛祖卡都是吸取民间舞曲之精华,体验加工而成,既是一幅幅优美的民俗风情画,又是一首首浪漫的音诗,充分地表现了波兰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降B 大调玛祖卡舞曲》就是一首民俗风情画式的作品,该曲创作于1830—1831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
音乐赏析
乐曲是回旋曲式,降B 大调,3/4 拍,速度活泼。由于该曲演奏技巧不难,音乐形象鲜明,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钢琴曲。
主部主题(A)建立在降B 大调上,生动活泼,节奏错落有致,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这个主题带有玛祖卡的特点,富有生气,满怀喜悦,它被演奏两次之后,进入第一插部。第一插部的主题建立在主部主题的属调——F 大调上,这是一个歌唱性的主题,徐缓柔和,纯朴抒情。
这一主题带有库亚维亚克舞曲的特点,节奏趋于平缓,与主部主题形成对比。之后,主部主题又一次出现。
第二插部主题建立在主部主题的同主音小调——降b 小调上,这是一个含增二度和增四度旋律音程的诙谐曲调:
(四)圆舞曲
♬经典赏析
蓝色的多瑙河
【奥地利】小约翰·施特劳斯
知识阅读
圆舞曲起源于奥地利高地地区民间舞蹈及其音乐“连德勒”,连德勒是3/4 或3/8 拍子的徐缓的民间舞曲,由两个八小节的段落组成,这两个段落各自要反复一遍或几遍。现在通用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圆舞曲,其旋律流畅华丽,音乐形象常与生活情境和自然景物相联系。18、19世纪由于欧洲各国盛行典雅优美的小步舞曲,圆舞曲则被视为粗俗的舞曲不能登大雅之堂。后来由于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的欣赏和倡导,加之圆舞曲无拘束而轻快旋转的舞步,很快受到大众的欢迎。
圆舞曲在19世纪得以发展,主要归功于维也纳作曲家兰纳和约翰·施特劳斯父子的努力。在世界享有声誉的作品《蓝色的多瑙河》就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
音乐赏析
乐曲按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结构形式写成。序奏和开始部分表现了黎明的曙光穿透了河面上的薄雾,唤醒了沉睡的大地的景象。
接下来是五首连在一起演奏的充满热情的、欢快的圆舞曲。
第一小圆舞曲采用单二部曲式。一开始出现的主题由序奏的主要音调组成。
抒情明朗的上行旋律,轻松活泼的三拍子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呼应的欢快的顿音,使乐曲充满了勃勃生机,仿佛多瑙河上弥漫着春天的气息。这一主题是全曲的灵魂,鲜明地反映了奥地利人乐观向上的精神。
第二圆舞曲采用单三部曲式。A 主题的旋律进行先抑后扬,使乐曲具有明显的回旋感,犹如起伏的浪涌,层层推进。
接着,乐曲突然从D 大调转为降B 大调,在舒缓而轻快的节奏上呈示出对比性的B主题。这一转调使乐曲随之显得柔和娴雅,委婉动听。
第三小圆舞曲采用单二部曲式。A 主题连续不断的三度音程和华丽的波音使乐曲具有优美典雅、端庄稳重的特点。
结束部分有两种。带合唱的,结尾较简短。不带合唱的,则规模较大。依次再现变化的第三小圆舞曲A 主题以及第二小圆舞曲A 主题,然后从D 大调转入F 大调,再现第四小圆舞曲A 主题。接着在D 大调上再现乐曲序奏部的主要旋律,最后在欢腾的热烈气氛中终曲。
维也纳圆舞曲的兴起使专业音乐和民间音乐的距离大大缩短,音乐大多具有乐观向上的情绪,在奥匈帝国对人民进行残酷压迫的年代,客观上起了粉饰太平的作用。
有关音乐欣赏的文章
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兼指挥家。施特劳斯的父亲老施特劳斯是一名著名的作曲家,被人们称为“圆舞曲之父”。但是这一切都未能阻挡施特劳斯从事音乐工作的决心。老施特劳斯得知儿子违背自己的意愿后,到法院去控告儿子,结果败诉,由此父子关系不和。老施特劳斯一怒之下,离家出走。同年,施特劳斯在维也纳举行了首次演出,获得了极大成功。施特劳斯于1899年6月3日死于肺炎,终年73岁。......
2024-08-19
播放“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奏片段,请学生在欣赏片段的同时思考:在这段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作者介绍彭修文,湖北武汉人,中国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首席指挥,中央广播民族管弦乐团创始人之一。代表作品有《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将军令》《彩云追月》《花好月圆》《二泉映月》《瑶族舞曲》《乱云飞》等。音乐赏析《瑶族舞曲》由彭修文根据刘铁山、茅沅的同名管弦乐曲改编。乐曲结构为复三部曲式。......
2023-11-01
肖邦的创作中凝聚着强烈的民族感情,这种感情最强烈地体现在他创作的两种体裁之中:马祖卡舞曲和波罗乃兹舞曲。马祖卡是肖邦创作中最具波兰民间乡土气息的体裁。波罗乃兹舞曲是肖邦民族情感最为强烈的体裁。与马祖卡不同的是,它来源于历史上波兰贵族沙龙中伴舞的音乐。肖邦在19世纪30年代中期之后创作的波罗乃兹克服了他在华沙时期同类作品中缺乏深度、追求华丽趣味的倾向,成为一种高昂的爱国主义激情音诗。......
2023-10-26
陨落的思想巨星:列维—施特劳斯一位老人就这样默默无声地告别我们了。他就是列维-施特劳斯!接着,我在一家报纸上看到了一则关于他逝世的消息,标题是:人类学之父施特劳斯百岁逝世。在这本小书的引领下,我购买了施特劳斯的著作《野性的思维》。小朱说,她写的报道中提及了法国思想界对施特劳斯的一句评价:施特劳斯对于原始部落及原始人的研究,对文化沙文主义施以了重大的打击,从而改变了西方看待其他文明的方式。......
2024-01-21
注释〔罗荣桓〕湖南衡山人。毛泽东一向很敬重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罗荣桓,他在知道罗逝世的消息以后悲痛逾常,这首悼诗就是在悲痛的激情中写成的。由于罗曾长期同林彪共事,所以诗内提到林的事。毛泽东在九月七日为中央军委写的给林彪、罗荣桓等的电报早已详细说明攻打锦州的重大意义和同先打长春的利害得失的比较,但林彪仍然找出种种理由来一再反对。罗荣桓是主张执行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战略决策的,所以诗中特意提及。......
2023-07-23
要让学生认识京剧脸谱,可先将脸谱与戏剧人物联系在一起,选择一些有特色的角色如孙悟空、张飞、曹操等,同时又要在扮相上引导学生去一一识别。从曹操一个人物的脸谱造型的逐次变化可以看到一个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的演变,由此可见京剧脸谱的复杂性和人物与社会背景的相关性,以及人物造型设计上的精巧技艺与丰富的想象力。......
2023-11-01
17世纪以后,进行曲的用途日益扩大,除军队进行曲外,常有用于婚、丧、节庆的进行曲,以及用于歌曲、歌剧、舞剧和器乐曲中专供艺术欣赏用的进行曲。经典赏析军队进行曲舒伯特音乐赏析军队进行曲》为复三部曲式。人物介绍《军队进行曲》是舒伯特于1818年前后创作的作品,是所作三首同名进行曲中的第一首。......
2023-11-01
古装剧由于数量众多,并且制作相对成熟,在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优势。国外的观众喜欢看中国的古装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电视剧中有着浓郁的中华文化特色。古装剧可以将中华文化的精华呈现出来,将抽象的文化视觉化、具体化,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传播效果。总而言之,古装剧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方面是现实可行的载体。......
2023-08-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