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弹拨乐器及音乐欣赏介绍

弹拨乐器及音乐欣赏介绍

【摘要】: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弹拨乐器历史悠久,我国的弹拨乐器及其音乐不仅在古代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至今仍是我国民族乐器的重要门类。另外还有柳琴、月琴、阮三弦等乐器,装有四根、三根、两根弦,左手按弦,右手拨弹,与琵琶的演奏方式相似,多放在膝上演奏。《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刘邦,所以乐曲高昂、气势磅礴;而《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项羽,所以乐曲沉闷悲壮。

弹拨乐器是用手指或拨子拨弦,及用琴竹击弦而发音的乐器。弹拨乐器历史悠久,我国的弹拨乐器及其音乐不仅在古代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至今仍是我国民族乐器的重要门类。

♬经典赏析

霸王卸甲

知识阅读

琵琶最早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公元5世纪传入我国。现在的琵琶有六相二十四品,四根弦。形如纵截的长梨,装有四根琴弦,除作为独奏、重奏、合奏等纯乐器的形式出现外,在戏曲、曲艺杂技、歌唱等的伴奏乐队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是我国相当重要的一种民族乐器。它即可表达文静、细腻的情趣,又能表达雄健豪迈的气概,因而深受人们的欢迎。琵琶独奏曲的传统曲目有《十面埋伏》《阳春白雪》《月儿高》等,新创曲目有《彝族舞曲》《狼牙山五壮士》《天鹅》等。另外还有柳琴、月琴、阮三弦等乐器,装有四根、三根、两根弦,左手按弦,右手拨弹,与琵琶的演奏方式相似,多放在膝上演奏。

音乐赏析

《霸王卸甲》是著名的琵琶大套舞曲,取材于楚汉相争的垓下之战。这个曲子取材与《十面埋伏》一样,同样是采用章回式结构,但立意不同。《十面埋伏》的主角是刘邦,所以乐曲高昂、气势磅礴;而《霸王卸甲》的主角是项羽,所以乐曲沉闷悲壮。

公元前202年,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经过五年逐鹿中原,最后在垓下进行决战。在短兵相接的激战中,项羽渴望绝处逢生,刘邦希望置人于死地,两军杀得天昏地暗,血肉横飞。尽管项羽勇猛异常,但最终寡不敌众,陷于四面楚歌的围困之中。31 岁的项羽面对重重包围的汉军,不肯过江,自刎而亡。

《霸王卸甲》共14 段:

“营鼓”,在琵琶的低音区奏出了一开始的鼓声,显得低沉而悲壮,似乎预示着悲剧的结束;“升帐”,以此旋律为主题,进行多次的反复变奏,构成了“点将”“整队”“排阵”“出阵”“接战”“垓下酣战”等,从侧面刻画了项羽这一悲剧性的英雄人物。在手法运用上,采用以琵琶的扫弦为主的技巧组合,构成一种威严的军队感和悲壮的气势。

“楚歌”“别姬”“鼓角甲声”“出围”“追兵”“众军归里”。《霸王卸甲》与《十面埋伏》所不同的是,对于战争场面并没有花太多笔墨,它着重的还是在描写“楚歌”和“别姬”。

“楚歌”,在描写“楚歌”时采用绵绵不绝的琵琶轮奏,如泣如诉、愁肠欲断让人感到十分的悲凉:

在“别姬”一段则用短小的句幅进行对答呼应,音调十分急促,渲染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在四面楚歌声中的无奈与痛苦,表现出项羽面对爱妃发出“虞兮虞兮奈若何”的绝望之情:

全曲除“营鼓”外,基本上是一个主题的“汇组指法”变奏。全曲在一开始就渲染了悲剧的气氛,因此使琵琶出现了大量的扫拂时发出的不协和且尖锐的音响,经过多种技巧演奏的处理,体现出我国音乐文化的高深。(www.chuimin.cn)

渔舟唱晚

知识阅读

筝是一种很古老的乐器,所以很多人叫它“古筝”。筝的流传非常广,几乎遍及了全国。现在,通过改良筝的性能有很大提高,深受国内外欢迎,被用来独奏、重奏、合奏以及为各种戏曲、曲艺和歌舞伴奏等。筝的演奏技巧很丰富,如弹弦技术、双音与和弦、按弦技术等。它由长方形的共鸣箱张以十几根甚至几十根弦而成,其形制、音域、音色各地区不尽相同,演奏手法和风格特点也有所区别。

音乐赏析

《渔舟唱晚》的标题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诗句:“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它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之时,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关于乐曲的由来争论已久,一说娄树华改编,一说山东金灼南改编,目前尚无定论。

乐曲大体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抒情性较强的乐段,开始是富于歌唱性的音调。

这一曲调恬静、平稳,古筝演奏时左手轻巧地按弦产生波浪的音响,效果优美。这段音乐的特点是流畅自如、从容不迫。但在这部分音乐的结尾处出现了新的因素,旋律的律动加快了,情绪渐趋热烈,并渐渐向第二部分过渡。

曲中“∗”是古筝“花指”奏法,一连刮奏几个音,“∗”指装饰旋律的小音符及某些旋律型的特别记号,这里“花指”的奏法,充分发挥古筝多弦多柱的性能特点,有着流丽的韵味,“4”音两次出现使原来五声音阶的旋律增加了新的色彩,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二部分的特点是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速度逐渐加快,旋律欢快流畅,带有水波荡漾的形象。

这种模仿的进行的音型很适于刻画摇橹划桨、水波流动的音乐特征,它令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仿佛看到渔民们驾舟归来的欢乐景象。

乐曲的进一步发展是由一连串上行模仿旋律,通过一次比一次加快速度的反复加以表现。

由于速度加快,力度增强,特别是以极快的速度在古筝弦上顺次连续弹出的花音,生动地刻画了划桨声、摇橹声、浪花飞溅等混合声响,使全曲欢腾的情绪达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