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舞剧发展与音乐欣赏

中国舞剧发展与音乐欣赏

【摘要】:新中国成立后,舞剧事业获得较大发展。1958年7月1日,北京舞蹈学校首次上演了《天鹅湖》。1959年,新中国第一部芭蕾舞剧《鱼美人》诞生,以后,陆续涌现出《宝莲灯》《小刀会》《五朵红云》《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数十部大型舞剧。音乐赏析珊瑚舞这是第一幕第二场中的一段舞曲。1957 回国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曾任该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在一次战斗中,由于报仇心切,没有按照规定的战斗部署执行命令,使南霸天逃走。

舞剧艺术在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40年代由我国舞蹈家吴晓邦创作了《虎爷》《宝塔牌坊》等少量作品。新中国成立后,舞剧事业获得较大发展。1958年7月1日,北京舞蹈学校首次上演了《天鹅湖》。1959年,新中国第一部芭蕾舞剧《鱼美人》诞生,以后,陆续涌现出《宝莲灯》《小刀会》《五朵红云》《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数十部大型舞剧。近年来的舞剧创作,无论在戏剧结构、舞蹈语汇、音乐手法、美术设计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和创新,出现了根据中国文学名著改编的《魂》《阿Q》《林黛玉》《雷雨》等新作,以及根据传统题材创作的《丝路花雨》《奔月》《文成公主》等较有影响的作品。

♬经典赏析

鱼美人

剧情介绍

芭蕾舞剧《鱼美人》的题材来自民间神话传说。它描述的是在美丽神奇的海底,住着纯洁、善良的鱼美人,她向往人间生活,真挚地爱慕着一位勤劳勇敢的青年猎人。狡诈的山妖企图霸占鱼美人,不断施展诡计,从中破坏。在人参老人和众乡亲的帮助下,青年猎人历尽艰险,勇闯魔窟,终于战胜山妖,救出鱼美人,得到了幸福。舞剧赞美了真挚的爱情和友谊,歌颂了劳动人民的勇敢与机智。

全剧共分三幕四场。1959年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的节目,由北京舞蹈学校的青年教师和学生首演于北京。

音乐赏析

珊瑚

这是第一幕第二场中的一段舞曲。乐曲为单二部曲式加小尾声。第一段由短笛和长笛吹出一连串十六分音符组成的旋律,着意表现珊瑚在光照下闪动的活泼、玲珑的形象。第二段由大管和单簧管交替演奏,同时出现第一段的曲调,突出地表现了珊瑚在水中婀娜多姿的形态。尾声的短小旋律则生动地描绘了从海底升起的小水泡。

作者介绍

吴祖强(1927—),江苏武进人。1947年入南京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52年去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专修理论作曲。1957 回国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曾任该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有《钢琴变奏曲》《弦乐四重奏》,交响音画《在祖国大地上》,舞剧音乐《鱼美人》《红色娘子军》(均与杜鸣心等合作),弦乐合奏曲《二泉映月》,二胡与管弦乐合奏曲《江河水》,琵琶与管弦乐协奏曲《春江花月夜》等。

杜鸣心(1928—),湖北潜江人。1939年被陶行知从保育院选拔到重庆育才学校学习作曲。回国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任教。主要作品有舞剧音乐《鱼美人》《红色娘子军》(均与吴祖强等合作),交响诗《飘扬吧,军旗》,交响音画《祖国的南海》和《青年交响乐》《第一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和《钢琴协奏曲》等。

红色娘子军

剧情介绍

《红色娘子军》是20世纪60年代中央芭蕾舞团根据粱信的同名剧本改编。该曲由吴祖强、杜呜心、王燕樵、施万春、戴宏威共同创作,于1964年在北京首演。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取材于同名电影的剧情:海南岛椰林寨女吴清华,不堪忍受地主南霸天欺辱与压迫,逃出了庄园。在路上遇到了红军干部洪长青,在他的带领下参加了红色娘子军。在一次战斗中,由于报仇心切,没有按照规定的战斗部署执行命令,使南霸天逃走。经过了党的教育与批评,终于成为一位优秀的红色娘子军战士,消灭了南霸天,解放了椰林寨。(www.chuimin.cn)

该舞剧的音乐由吴祖强等人集体编写,在取材海南民歌基调的基础上,融入了其他民族的音调素材,形象生动、鲜明。

音乐赏析

《红色娘子军》六场分别是:

序幕:满腔仇恨,冲出虎口。

一:长青指路,奔向红区。

二:清华控诉,参加红军。

三:里应外合,夜袭匪巢。

四:党育英雄,军民一家。

五:山口阻击,英雄杀敌。

过场:排山倒海,乘胜追击。

六:踏着先烈的血迹,前进!前进!

本剧有如下几个特色:

(1)表现娘子军战斗的主题思想音乐一直贯穿于全剧始终。

(2)快乐的女战士舞蹈曲调欢快、活泼,形象地展现了女战士们乐观向上的性格,也表现了老炊事班长的风趣和幽默。单簧管在弦乐的衬托下演奏出活泼、欢快的旋律。

(3)军民团结一家亲是一首二部曲式的合唱歌曲,旋律流畅、优美,描绘了乡亲们慰问解放军的场面,表现了军民团结一心、联手战胜敌人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