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藏族民歌经典赏析-音乐欣赏

藏族民歌经典赏析-音乐欣赏

【摘要】:(一)藏族民歌经典赏析北京的金山上知识阅读箭歌是藏族民歌中的风俗歌曲,在藏语中称“达鲁”,多流行于西藏东南部林区。其民间音乐,以丰富的内容、多变的形式、鲜明的风格受到人们赞誉,成为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另外,苗族歌曲只有五个调。千百年来,歌是这个民族的灵魂,歌是这个民族的寄托。“饭养身,歌养心”成为侗乡广为流传的谚语,情节生动、想象离奇的侗族民歌反映了侗族人对歌的深厚情结。

(一)藏族民歌

♬经典赏析

北京的金山上

知识阅读

箭歌是藏族民歌中的风俗歌曲,在藏语中称“达鲁”,多流行于西藏东南部林区。因主要流行在西藏的林芝地区,又称作“工布箭歌”,是从事狩猎活动的射手们夸耀弓箭和箭术时所唱的歌,唱时伴随着比较简单的舞蹈动作。曲调简洁而婉转,风格热情、清新明快,具有较鲜明的藏族民间音乐的特点。

音乐赏析

《北京的金山上》是一首经过编词配歌的西藏新民歌,它是西藏东南部林区一带狩猎时所唱的歌曲,表达了西藏农奴翻身后无比喜悦的心情。据说其原曲是一支古老的酒歌,一般用于宗教的仪式。新编歌词以后的《北京的金山上》在中国大地的每个角落唱响,一首短小明快的歌曲竟然有着如此强大而久远的生命力,让人不胜感慨。全曲由四个乐句构成,第一、二乐句,音调明亮质朴,节奏舒展流畅,两句上下呼应,是“箭歌”的常用结构形式;第三乐句,节奏加以紧缩,曲调婉转低回,情真意切;第四乐句融合了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的音调,使曲调上下委婉起伏,情绪昂扬起来。这一、三、四个乐句的句尾基本相同,但由于乐句经过逐步展开,在情绪的表达上,给人以不同层次的感受。最后以富有特色的衬词“巴扎咳”轻快地结束全曲。

(二)花儿

♬经典赏析

上去高山望平川(三起三落令)

知识阅读

“花儿”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相毗邻的广大地区,是生活在这里的回、汉、东乡、土、撒拉和保安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一种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山歌形式。以回族传唱最为广泛。“花儿”的曲调当地人称作“令”,如“河州令”“土族令”“尕马儿令”和“脚户令”等。“令”约有一百种左右,大体分为长调子和短调子两大类。长调子曲调高亢悠长,多用尖音(假声)或尖音和苍音(真声)结合演唱;短调子曲调短小平和,多用苍音演唱。结构主要为两句及其各种扩展形式。

花儿一般分为三类:河湟花儿(亦称“少年”)、洮岷花儿、陇中花儿。

音乐赏析

这是一首“河湟花儿”,属“河州令”。歌词共两段,每段上句七字、下句八字。两句的节奏缓急相间,真假声并用,既有变化又有统一。乐句悠扬宽长,起伏错落有致。歌词隐喻含蓄,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和感慨心情。

(三)哈萨克族民歌

♬经典赏析

玛依拉

知识阅读

这是一首哈萨克族民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族是举世闻名的“歌舞之乡”,哈萨克族生活在天山以北,主要从事放牧。其民间音乐,以丰富的内容、多变的形式、鲜明的风格受到人们赞誉,成为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

音乐赏析

这是一首新疆哈萨克民歌。玛依拉是哈萨克族一位美丽姑娘的名字,她开朗活泼,善于歌唱,非常惹人喜爱。民歌用高亢、嘹亮、富有草原风味的旋律,非常形象地描绘了这位天真美丽的姑娘。

全曲由四个乐句和副歌性的八小节补充衬句组成,为乐段式的分节歌形式。

歌曲用较活跃的3/4 拍子,使旋律更加活泼、热情。第一乐句五小节,旋律大多为级进。第二乐句完全重复第一乐句,只是歌词不同。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压缩为四小节。第四乐句仍为五小节,但在旋律与节奏上与前面形成了对比,旋律进行由热情、活泼变得抒情、平稳,更富有歌唱性。节奏也由欢快、急促变得较为宽广。最后一句是八小节补充衬句,旋律一气呵成,由第四乐句变化而成。唱词完全是衬词,节奏更加急促,情绪更加欢快,全曲在热烈、欢乐的气氛中结束。

这首歌曲虽然采用了乐段结构形式,但整首歌曲却明显地分为两部分:前三乐句为一部分,后两乐句为一部分。前后两部分在很多方面形成了对比,前一部分旋律大多处于较高音区,高亢、热烈;后一部分旋律处于较低音区,平稳、抒情。两部分的旋律形成对比,但都富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因而又十分协调、统一,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从不同的侧面,描绘出了天真美丽的玛依拉形象。(www.chuimin.cn)

(四)苗族侗族土家族民歌

♬经典赏析

马桑树上搭灯台

知识阅读

土家族、苗族与侗族多与汉族杂居。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贵州以及重庆等地。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并通用汉语、苗语,使用汉文。土家族织锦以其色彩斑斓、织工精巧闻名于世,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文化底蕴十分厚重,而音乐文化尤其独特。

以苗族歌曲习惯的分类概念和音乐本身的特点,可分为“飞歌”“情歌”“古歌”“酒歌”“嘎百福歌”“大歌”“龙船歌”等。按演唱形式,又可分为“对唱歌”“独唱歌”“二重合唱”“三部合唱”等。苗族民歌从调式上看,多数属有大调色彩的徵调式,以“5”音为主;其次是小调性的羽调式,以“6”音为主;再次才是“2”音上的商调和“1”音上的宫调。以“3”音为主的角调式,“5”音徵调和“2”音商调式交换或转调的歌曲也有,但较少。苗族用音简练,多数为四或五个音组成。在旋律上,四度、五度、八度跳跃在“飞歌”中很突出,级进不大,小三度的跳进在“古歌”“游方歌”中较少。

苗族声乐的特点:酒歌、古歌、大歌主要是平行乐句和模进乐句,第三、五句是第一句的重现,第四、六句是第二句的反复,只是在乐句中加进一些装饰音。

苗族由于大多生活在山区,所以以激扬高昂的“飞歌”著称,如《苗岭飞歌》,但是情歌却是相当缠绵,如同情人在娓娓道出内心无限的寂寞和思念,如《方召情歌》《假如你是一枝花》,除情歌外,祭祀歌曲、离别曲、祝酒歌等音调都是比较高的,大多都在E到A 之间。另外,苗族歌曲只有五个调。

侗族是一个用歌来传承历史和文化的民族,神奇而优美的侗族民歌,拨动着无数人的心弦,世世代代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美妙传说。千百年来,歌是这个民族的灵魂,歌是这个民族的寄托。“饭养身,歌养心”成为侗乡广为流传的谚语,情节生动、想象离奇的侗族民歌反映了侗族人对歌的深厚情结。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湖南的新晃、靖县、通道和广西的三江、龙胜等县。侗族有自己的语言,多通汉语。侗歌历史悠久,其音乐大体可分为南侗族民歌和北侗族民歌。常见乐器有琵琶、牛腿琴、侗笛、芦笙等。侗族民歌按形式大致可分为“大歌”“小歌”“广场歌”“叙事歌”“酒会歌”和“拦路歌”六种。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歌中最著名的一种歌调。主要流行于南侗(黎平、榕江、从江一带)方言区。它是一种多声部合唱,是中国民间支声复调音乐的一种形式,为广大侗族人民所喜爱,在国内外音乐界享有盛名。其主要旋律在低声部,高声部都是派生而出。男声大歌曲调雄壮有力,气势磅礴;女声大歌曲调优美明朗,娓娓动听。

侗族大歌的种类很多,从形式上可分为:

鼓楼大歌:这类大歌是主客双方在鼓楼中对唱。

声音大歌:这类歌是以表现歌曲的曲调和歌队的声音为主。

叙事大歌:这类大歌一般是歌队出寨走客,应主人的邀请而唱。

礼俗大歌:这是每年正、二月间祭祖母堂时,手拉手或手搭肩踩堂时唱的歌。

童声大歌:这类大歌多系儿童游戏时所唱。

戏曲大歌:这类大歌一般用在侗戏的开场或收场,以齐唱为主,最后一句拉腔时才合唱。

侗族大歌走出侗乡山村,蜚声国内外。1986年秋贵州侗族合唱团应邀参加巴黎秋季艺术节,大歌在巴黎引起轰动。

歌曲欣赏不仅仅是放放磁带,听听歌而已。应该是通过视、听结合,正确引导学生听、唱、想、说的参与性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教师可以运用现代的科技、网络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扩充知识面,提高效率。

音乐赏析

这是土家族最著名的民歌,为七言五句的土家族民歌传统唱词句式,承载了一对离别夫妇的互相牵挂叮咛。弦乐启承转合,表现了歌声中的浓情。女声在这厢凄美动人,男声在远处若隐若现地回应,在清泉般的钢琴和婉转竹笛的映衬下,表现出光影摇曳、立体丰富的电影画面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