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音乐欣赏:如何培养乐感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欣赏:如何培养乐感和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摘要】:我们常说的“乐感”即是音乐的感受力,它一方面含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凝聚着后天培养的结果,因为大量事实证明,这种能力在音乐实践中具有可塑性,主观上的努力和客观环境的影响对于音乐感受力的养成都是至关重要的。为了使自己真正拥有一副“有音乐感的耳朵”,就必须经常地、广泛地汲取人类一切音乐文化成果中的养分,不断地拓宽我们听觉的感受领域,在千百次聆听、欣赏中逐渐提高和完善我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曲优美的音乐,无数听众为之倾倒,如痴如醉;但在有些人身上却不能唤起任何反响,他们似乎对音乐的魅力无动于衷。除了兴趣上的偏好及环境心情等偶然因素的影响之外,不同的人在对音乐的美的感受能力上也的确存在着差异。决定这种差距的先天因素不可否认,很多学者认为人的音乐能力中有大量的成分是来自遗传,正如其他能力一样,但音乐方面的能力也能通过后天的培养而得到发展,音乐的创作和表演能力需要一定的技能、技法方面的学习和训练,音乐欣赏的能力也需要在长期的熏陶和培养下逐步形成,虽然人的音乐天资各有不同,但每个人都能在各自的先天基础上依靠后天经验的补充而使自身的能力得以改善。我们常说的“乐感”即是音乐的感受力,它一方面含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凝聚着后天培养的结果,因为大量事实证明,这种能力在音乐实践中具有可塑性,主观上的努力和客观环境的影响对于音乐感受力的养成都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一名普通的听众,如何通过后天的实践活动使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得到提高,这是许多音乐爱好者所关心的问题。培养人们的音乐欣赏能力,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欣赏者还需要有意识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逐步使自己能适应各种风格表现形式的音乐欣赏。

(一)加强感性经验的积累

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了解这门艺术的直接途径是聆听,只有在聆听中才能发展我们的音乐听觉能力,因此培养音乐欣赏力的关键在于多听,多给我们的听觉制造接触音乐的机会。首先对同一首作品要反复地听,尤其是一些大型的音乐作品,只有在多次聆听之后才有可能为我们所把握。音乐不同于造型艺术,它不能提供一个固定的时间与空间的实在物体,构成音乐作品的是那些瞬间即逝的声音,这些声音以单音或多音的组合方式相继呈现给我们的听觉,当一首乐曲的最后一个音结束之后这首乐曲便从我们的身边消失,它留给我们的只有听觉上的某种印象。而这种印象作用于我们知觉的时间越长,它留给我们意识的印象就越深,比如:当我们观看一幅油画的时候,为了加深印象,我们就尽可能长时间地关注它,无论多久,它都不会消失。但是一首三分钟的乐曲,无论你怎么注意听,它注定要在三分钟后结束,若要加深对它的印象,掌握它的一些特征,就需要在另一个时间过程中重新接触它。我们要领略一部音乐作品的美,基本前提就是要熟悉它。虽然有些好的作品在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就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灵,但越是好的作品就越需要人们多听几遍,因为每一次聆听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并让他们体会到一些新的东西,听得越多就越觉得它有发掘不尽的美。这是音乐艺术的特性,我们若要领略音乐的美,就必须使自己的听觉适应音乐的这种特性。在音乐欣赏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就是音乐记忆能力,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音乐记忆力,才能有效地把握那些时间中流动的音响,把听觉中的音响综合起来构成整体。实践证明,人的这种能力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培养而得到发展。为了锻炼这种能力,我们不妨先从一些短小的、结构简单的乐曲开始,由小渐大、由浅入深地反复聆听一些作品,当我们对音乐的一些旋律、节奏、和声等基本要素不再陌生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掌握听觉印象之后,我们欣赏音乐的能力也就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准,而且我们也因此熟悉了一定数量的作品,并在反复聆听之中,对这些作品的特征有了较深的感性体验。这是一个高品位欣赏者的基本条件。

多听的另一层含义是广泛地涉猎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不断地扩展音乐欣赏的范围。要提高我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只习惯于欣赏一种类型的音乐作品是远远不够的,这正如一个偏食者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美食家一样。当然这并不是说欣赏音乐不应有所选择,事实上任何人在欣赏趣味上都必然有所偏爱,必然要按照各自的兴趣和爱好选择欣赏对象,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没有广泛的比较就没有恰当的选择,对于那些我们不了解或不熟悉的音乐,不能贸然否定其价值。我们应当懂得,人的趣味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这种发展变化无论对于欣赏者还是对于音乐作品的创作者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人类的音乐创造丰富多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区域内,都产生了大量具有审美价值的音乐作品。西方古典音乐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产,它体现人类在听觉审美领域内所取得的极高的成就,它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具有高度的世界性,对于欣赏来说,其欣赏价值和文化价值都是不容忽视的。流行音乐、通俗音乐也同样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并以其不拘一格的形式及其通俗性和娱乐性而深受广大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喜爱。虽然这类音乐作品的魅力有较大的时尚性,但在每个时期的音乐舞台上,流行音乐都闪耀着夺目的光华。此外,我们本民族的传统音乐遗产也十分丰富,民歌、戏曲、说唱、歌舞及各种形式的器乐作品,都是我们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所需要的精神食粮。如果我们的眼界放得更宽些,我们还可以看到,在亚非拉各国各地区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中,都盛开着绚丽的音乐之花。为了使自己真正拥有一副“有音乐感的耳朵”,就必须经常地、广泛地汲取人类一切音乐文化成果中的养分,不断地拓宽我们听觉的感受领域,在千百次聆听、欣赏中逐渐提高和完善我们的音乐欣赏能力。

(二)全面提高文化艺术修养(www.chuimin.cn)

虽然音乐欣赏在本质上属于感性体验活动,我们对音乐美的感受是在听觉接触到声音客体的瞬间完成的,表面上看,似乎与理性、知识及其他各方面的素质并无直接关系,但实际上,音乐欣赏能力往往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体现,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瞬间所获得的审美感受,是其长期积累的知识、观念、趣味等众多因素,在一瞬间以感性的方式展现出来的结果。理性认识固然不能代替审美经验,知识的判断也不能等同于音乐欣赏,但音乐欣赏者的文化修养对提高其音乐欣赏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但是我们仍然要将一些与音乐欣赏活动相关的知识有选择地进行归纳。

首先,我们认为音乐理论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对音乐欣赏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这方面的知识可划分为乐理和音乐学两部分,乐理部分包括:乐谱读法、音阶、调式、旋律、节奏等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提倡音乐欣赏者应该学习一些和声、曲式方面的理论,当遇到一些大型的结构复杂的音乐作品时,这些知识会帮助我们克服理解上的困难。当然,我们并不强求一般音乐爱好者都去学习乐理、分析作品,但对这些基本乐理知识的掌握无疑是十分必要的。一个人对乐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其音乐欣赏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音乐学所包含的知识内容比较广泛,但对于普通音乐欣赏者来说最需要的是对音乐作品背景知识的了解。一般来看,这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音乐作品所产生的历史时代,音乐作品所属的风格和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和创作意图等。而欣赏者的音乐理论知识越多,全面理解和认识音乐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凡涉及音乐问题的知识,都应该受到音乐欣赏者的关注,通过日积月累,对音乐这门艺术的认识才能够得到提高。

除了以上的理论知识外,还应特别提出欣赏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能学习一些音乐演奏或演唱方面的技能,大量的事实证明亲自参与音乐演奏或演唱活动,对培养一个人的音乐欣赏能力是十分有效的。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各种乐器、卡拉OK 纷纷进入普通人的家庭,这就为提高人们的文化艺术修养创造一定的物质条件。

另外,还有些表面上看来与音乐艺术无直接关系的文化艺术修养,实际上对于培养人的音乐欣赏能力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对音乐之外的其他各种艺术形式的兴趣和欣赏力,都可能对他的音乐欣赏能力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音乐是人类文化的产物,与人类的其他现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生活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其思想观念和知识水平都要受到这种特定氛围的制约,音乐欣赏能力只是一个人整体文化艺术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部分能力不会脱离它的整体基础而独立发展。因此,要成为一名高品位、高水平的音乐欣赏者,就必须努力汲取各种人类文化成果,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生活体验的深刻程度,让理性认识融会于感性体验中去,在音乐欣赏中实现其价值。把一切理论知识和现实体验同具体的音乐欣赏活动结合起来,并使之服务于欣赏,使我们的文化艺术素养真正成为我们泛舟于音乐海洋的得力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