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后场创造中路人数优势的战术革新

中后场创造中路人数优势的战术革新

【摘要】:“得中场者得天下”这句话被大多数人所熟知,所以如何在中后场持球时瞬时创造出中路的人数优势,成了很多教练绞尽脑汁去研究的战术。战术革新大师瓜迪奥拉来到英格兰超级联赛的第一个赛季里,创造了一个让世人倍感意外的战术,那就是让边后卫移动至中路来创造人数优势。

“得中场者得天下”这句话被大多数人所熟知,所以如何在中后场持球时瞬时创造出中路的人数优势,成了很多教练绞尽脑汁去研究的战术。在4-2-3-1 阵型回撤拖后后腰从后向前对阵四中场组成的逼抢的起始阵型里,中路的一个2v2 人数对抗画面。常规的战术设定是让一侧的进攻边前卫回撤到中路,利用对方边后卫盯防不到位的时间点来形成第一阶段后场到第二阶段中场的推进。也正是这种战术盛行于当今的世界足坛,我们看到了边前卫的位置不再由传统边路一对一出色的速度型球员来胜任,而像大卫·席尔瓦这样类似前腰的10 号位球员更多地出现在传控球队的这一位置上,被称为“内锋”。

战术革新大师瓜迪奥拉来到英格兰超级联赛的第一个赛季里,创造了一个让世人倍感意外的战术,那就是让边后卫移动至中路来创造人数优势。

● 由后向前:边前卫内收创造中路人数优势 ●

边前卫内收接球的战术在很多球队的战术体系里变成了常规内容,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种潮流孕育了很多逆足边前卫。在后场三人拿球时,进攻边前卫的起始站位接球路线往往会被防守边前卫所封堵。从整体战术角度去考量,边前卫7 号回撤可以由强侧的边后卫(红色2 号)高速前插来触发,因为这可以在短时间内,利用对手强侧防守边前卫和边后卫(蓝色11 号、3 号)的防守交接来为队友创造空间。有些防守体系里,防守边前卫会一直跟着前插的进攻边后卫,另一些球队在设置防守战术时就会采取区域交接的方式。

在对手边后卫没有及时压上的情况下,回撤到中路走廊接球的边前卫(红色7 号)可以拿球转身后,将球队的进攻从后场控球推进到中场控球。当然,在对手边后卫紧跟回撤到中路的边前卫时,中路的3v2 就变成了3v3。这时强侧的进攻中场10 号需要回撤并提供回传球的选择,而弱侧的中场8 号则需向前插,提供延时有效接应位置并带走防守弱侧后腰。利用连接传球,边前卫回撤能够起到后场三人与靠前两个中场的串联作用,因为在此之前持球的强侧中卫(红色4 号)无法直接寻求到与中场(红色8 号、10号)两个队友的连接路线。接到连接传球后的10 号中场,会有前锋和弱侧中场两个距离较近的传球选择点,并尝试利用中路渗透的进攻方式推进到对手的30 米区域。

或是在对手边后卫3 号紧贴进攻方回撤边前卫7 号时,中后卫可以直接选择对手边路身后的空间找到前插的边后卫2 号。(www.chuimin.cn)

● 由后向前:边后卫内收创造中路人数优势(瓜迪奥拉) ●

成功推进指的是将防守球员置于相对于球更远离防守方球门的位置,而进攻方持球队员则在此时持球面对进攻方向。瓜迪奥拉的反向思维一直流传于世,在防守方边前卫更注重于封堵进攻边前卫接球路线的条件下,边后卫收到中路往往会让防守方猝不及防并创造出进攻方的成功推进。在强侧中后卫拿球的时候,左边后卫德尔夫(Delph)收到原先后腰的位置提供传球选择。在德尔夫(Delph)可以拿球转身向前时,进攻可以顺利地推进到中场,或者在他无法转身时通过连接传球,找到弱侧中场德布劳内(Bruyne)。强侧的中场席尔瓦(Silva)则可以向前跑动,提供在对手两线之间接球的选择。

在进攻的无球跑位方面,与之前边前卫内收战术不同的是,此时的强侧中场席尔瓦(Silva)需要前移为队友创造出空间,弱侧中场德布劳内(Bruyne)则需要回接提供传球选择。面对这样的跨区域换位,防守者在场上很难做出及时的反应,如果防守边前卫(蓝色7 号)选择内收,那边路空间就会暴露并给到对手边锋接球的空间。

● 由后向前:边后卫内收创造边路1v1 ●

当中路失去空间时,边路的空间就会相对更多一些。在防守方采取对进攻边后卫人盯人防守的时候,防守方边前卫(深蓝色7 号)会跟随着内收接球的边后卫德尔夫(Delph)进行移动。在中路形成3v3 的局面后,这也意味着进攻方获得了边路空间,这时强侧中后卫与边前卫之间的传球路线就没有任何阻挡了。左中卫拉波尔特(Laporte)接球后可以将球直接交给左边前卫萨内(Sane),在其接球转身向前推进时,球队的进攻已经成功地跨越了对手的中场线和前锋线。到达对手的30 米区域后,边前卫可以在边路获得与防守边后卫1v1 的机会,这也正是萨内(Sane)个人能力最大化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