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周予同教育著作《春秋孔子和汉代孔子》精彩读后感

周予同教育著作《春秋孔子和汉代孔子》精彩读后感

【摘要】:尊著《春秋時的孔子和漢代的孔子》一文,已拜讀,甚佳,并甚表同意。弟前在《一般》雜志十月號曾撰《孝與生殖器崇拜》一文,思對於提倡儒家忠孝思想以爲民族道德之極致者加以修正。將出版之《民鐸》,弟曾撰《經學史與經學之派别》一文。原題“學術通訊,周予同—顧頡剛”。

頡剛吾兄:

久不通訊問,甚念念也。廣州此次慘變,兄等有受虚驚否?眷屬均安吉否?念甚。便祈一示,以慰滬上老友爲幸。時局日趨糾紛,學術運動恐非三十年後不易談矣,爲之長嘆!

昨接到廣大語言歷史學研究所第五期周刊一册,無寄名,係吾兄惠賜,殊爲感謝。尊著《春秋時的孔子和漢代的孔子》一文,已拜讀,甚佳,并甚表同意。惟當時或因時間關係,微有首大尾小之憾,因弟覺談漢時孔子,尚不能發揮盡致也。弟曩曾有意撰“孔學變遷史”一書,詳述孔子自身及其學説之廣大與變化,就歷史上的研究以塞梁漱溟氏輩之以孔教代表東方文化及挽近之孫中山之孔子化之誤謬思想,與兄作此文之立場正相仿佛。吾人愚拙,於社會無他貢獻,只能廓清舊日思想之途徑,使後來者不致多走錯路,枉費精神而已。唯素性散懶,窮困逼人,不知何日可着手耳。

弟前在《一般》雜志十月號曾撰《孝與生殖器崇拜》一文,思對於提倡儒家忠孝思想以爲民族道德之極致者加以修正。自謂出自心得,非抄襲雜凑者可比。未知兄曾寓目否?如未見,擬奉寄一册,請批評。將出版之《民鐸》,弟曾撰《經學史與經學之派别》一文。此文膚淺不足當大雅之目,但其中關於經學史之計畫未識兄有何意見否?將來寓目,便亦希見告。

兄近來仍甚忙碌否?《古史辨》一册,有方法,有意見,而未得確據。願兄在可能範圍之内,爲學術前途自愛,勿亂擔任事務爲萬禱!

滬上諸友現况均如舊。伯祥兄近頗有志於太平天國史料之搜集,振鐸兄在英亦頗努力於文學之基本修養,前途皆有希望也。

范文瀾君之歷史及近狀可見告否?讀周刊末書札,對於經學似甚努力。在相當時期,兄可代爲紹介否?(www.chuimin.cn)

讀江藩《漢學師承記》,言惠士奇曾配祀於廣州三賢祠。該祠在何處?今尚存在否?所謂三賢係何人?可爲一查否?

匆匆,即祝刻安。

十二月廿二日。

弟周予同啓。

原載《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周刊》1928年第1卷第10期。原題“學術通訊,周予同—顧頡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