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周予同教育著作选编:清代经学与现代史学的講演纪略

周予同教育著作选编:清代经学与现代史学的講演纪略

【摘要】:該會除報告與討論會務外,並請由周予同顧穀宜兩教授講演,兹記兩講節略如次:周予同先生講“清代經學與現代史學”,即“由清代經學到現代史學”。清代學術,梁任公分四期,實初、中、晚三期足以盡之。第三期爲自正統蜕化而來,任公先生稱清代學問之剥蕉抽繭者也。以上皆受經學派之影響。

前日(二十九日)下午二時起,浙江史地學會假樹範中學舉行第三届會員大會。本校參加者有史地系張主任及顧穀宜、陳訓慈、王以中、蘇毓棻、李潔非諸先生。該會除報告與討論會務外,並請由周予同顧穀宜兩教授講演,兹記兩講節略如次:

周予同先生講“清代經學與現代史學”,即“由清代經學到現代史學”。其題旨:(一)現代史學皆淵源於有清之經學;(二)依學術言,昔日經學應爲今日史學所消滅,至讀經不成其爲問題。中國經史關係有四:1.史屬於經(《漢志》),2.經史並立(四部分類),3.經等於史(六經皆史),4.經屬於史(今後)——六經皆史料。清代學術,梁任公分四期,實初、中、晚三期足以盡之。啓蒙期當康、雍間,北二南一,北爲顔(元)李(塨),南爲顧亭林與黄梨洲兩派;中期當乾嘉間,顧派爲正統,社會環境使然,餘兩派不克存在。顧派全以經爲主,又分皖、吴兩派。第三期爲自正統蜕化而來,任公先生稱清代學問之剥蕉抽繭者也。古文派專以許、鄭爲中心,今文派更遠溯前漢,自《公羊》入手。有莊(存與)劉(逢禄)魏(默深)邵(位西)戴(子高)。至康(有爲)廖(季平)皮(錫瑞)而氣焰大盛。

今日中國史學尚受經典之影響最甚,可列爲:一、經典(受儒家史觀)派,二、超經典派。經典派中1.柳詒徵先生之《中國文化史》(古文學派),2.夏曾佑先生之《中國古代史》(今文派),3.崔東壁先生之《史記探源》。以上皆受經學派之影響。今則新途另闢,名之爲超經典派:(右)疑古派——記載考證派,爲胡適、顧頡剛、錢玄同諸先生,(中)考古派——遺物考古派,王國維、李濟之諸先生屬之;(左)釋古派——史的一元論派,此派又可分爲三派:(左之右)陶希聖先生屬之,(左之中)胡秋原、王禮錫先生屬之,(左之左)郭沫若先生屬之。此派有其缺點:1.比附的(方法),2.治術的而非學術的(態度),3.社會學的而非歷史學的(範圍)。綜以上三派皆有其缺點。歷史園地至大,可盡量援引西洋學説以入中國,如以地理、民族、心理、社會等等學説以研究歷史,非限于唯物史觀也云云。(www.chuimin.cn)

原載《國立浙江大學日刊》1937年第200期。原題“周予同、顧穀宜兩教授講演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