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周予同教育論著選編:《國故論叢》介紹與批評

周予同教育論著選編:《國故論叢》介紹與批評

【摘要】:這本書是彙集《學藝雜志》國故方面的論著十篇而成。自然,批評一篇論文,與批評個人全部的作品與思想,有絶對的界綫,不相混淆。吴曉初先生的評易,介紹日本學術界對於《易》的意見,亦頗新穎可喜。李貽燕先生的《中國地圖學史》似乎簡略些,並且我疑心材料的來源或者是從日本轉譯。

這本書是彙集《學藝雜志》國故方面的論著十篇而成。其實“國故”這個名詞,原有點不通,有點含糊。就這本書説,關於史學的,有(一)屠孝實的《漢族西來説考證》,(二)李貽燕的《中國地圖學史》,(三)郭沫若的《周秦以前古代思想之蠡測》;關於哲學的,有(一)屠孝實的《南華道體觀闡隱》,(二)吴曉初的《評易》,(三)馮振的《荀子性惡篇平議》;關於校勘學的,有伍非百的(一)《墨辯釋例》,(二)《墨辯定名答客問》,(三)《辯經原本非旁行考》,(四)《評梁胡欒墨辯校釋异同》。——我所謂校勘學,範圍比較的廣大,並不專指書記式的校對。

這本書的内含既然是多方面,而著者又不止一二人,學術思想當然不能一貫,所以想用簡短的文字來作明確的批評,在勢實絶對不可能;現在姑且就主觀的意見,簡潔的説幾句,以當紹介吧。

我在這本書中,覺得最值是一讀的,是屠孝實先生的《南華道體觀闡隱》一文。這不僅在行文的技術上感着慎重密栗,絶對没有時下支離曼衍的弊病;而且對於道體的闡釋,明晰正確,也没有時下拿佛學或易學來附會莊子的流行病。我平素對於那些哲學呵科學呵的喊口號的先生們,總不免有些蔑視;但屠先生爲學的態度,穩重而有獨見,實在是我平時所敬仰的學者;而這篇文章却又增加我敬仰的成分不少。至屠先生《漢族西來説考證》一文,以宗教神話證明漢族由西方逐漸南下,雖不能説没有創見,但究竟還是假説,只能供研究古史學者的參考,而不能即據爲定案。因爲依我的私見,覺得光明崇拜,四大思想及天地開闢神話的相同(日月五星一段可包含在光明崇拜中),是初民思想必經的階段,而不能據以爲東西民族同源的確據。

這十篇論文中,馮振先生的《荀子性惡篇平議》一文,似乎是草率的作品;照時下流行的刻薄話,可以説是“綫下”的作品。爲讀者便利計,將雜志上的論文,依類彙刊,本來是可以的;但我覺得編輯彙刊的,也應當有點制限,就是彙刊雜志上已載的論文,當有一番的選擇,而將價值不甚高的論著加以割弃。因爲不然,只有把讀者的興味减低,而將以爲編輯彙刊的在作無聊的或者貿利的事了。(www.chuimin.cn)

郭沫若先生的《周秦以前古代思想之蠡測》一文,不客氣的説,不能稱譽爲成功。自然,批評一篇論文,與批評個人全部的作品與思想,有絶對的界綫,不相混淆。我平素對於郭君的文學本具相當的尊敬;而他近頃言行的左傾,更使我感着思想上的共鳴。但這一篇論文,雖然材料不能不算豐富,意見不能不算新颖,但或者因爲他對於國學的修養不甚深潜的緣故,所下的斷語似乎總不十分有力。因爲這種近於考證的文字,最重要的是材料;而材料來源的正確,更是重要而又重要的事。這篇文字中,如(一)相信《周易》之前有所謂《連山》《歸藏》,(二)相信《序卦》《説卦》的話是《易》的原義,(三)相信僞《列子》,説東漢出世的《易緯乾鑿度》是抄襲東晋出世的僞書,(四)相信宋儒河圖戴九履一的妄説,以爲是《洪範》的原文:這些在我們稍有國學常識的人們,都覺得有點不安,都覺得不能引爲正確的材料。

其餘幾篇文章,恕不詳細批評了。伍百非先生關於墨學的四篇,於胡梁二君的近作,的確有所正是。吴曉初先生的評易,介紹日本學術界對於《易》的意見,亦頗新穎可喜。李貽燕先生的《中國地圖學史》似乎簡略些,並且我疑心材料的來源或者是從日本轉譯。

原載《一般》1926年第1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