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史学的发展及转变

中国史学的发展及转变

【摘要】:第二期可稱爲“中國史學的産生期”,以時代來説,從春秋一直到前漢初年;以書籍來説,從《春秋》一直到司馬遷的《史記》以前。第四期可稱爲“中國史學的轉變期”,以時代來説,從民國八年“五四動”一直到現在;以書籍來説,從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一直到最近出版的中國現代史研究委員會所編撰的《中國革命動史》。中國史學所以萌芽、産生、發展和轉變,都自有它的社會的原因。

中國史學的本身已經有很久長的歷史;依我個人的意見,可以分爲四個時期:第一期可稱爲“中國史學的萌芽期”,以時代來説,從殷商一直到春秋以前;以文字書籍來説,從小屯所發現的“甲骨文字”起一直到孔子所著作或修訂的《春秋》以前。第二期可稱爲“中國史學的産生期”,以時代來説,從春秋一直到前漢初年;以書籍來説,從《春秋》一直到司馬遷的《史記》以前。第三期可稱爲“中國史學的發展期”,以時代來説,從前漢初年一直到民國八年“五四運動”以前;以書籍來説,從司馬遷的《史記》一直到近人柯紹忞的《新元史》,或者可以説一直到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以前。第四期可稱爲“中國史學的轉變期”,以時代來説,從民國八年“五四運動”一直到現在;以書籍來説,從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一直到最近出版的中國現代史研究委員會所編撰的《中國革命運動史》。

中國史學所以萌芽、産生、發展和轉變,都自有它的社會的原因。换句話説,中國史學是中國文化的一部門,或者可以説是中國人的意識形態的一種;文化或意識形態都不能離了它所植根的社會而獨立,而反之,却是這個社會的反映,中國有史時代以後四千年來的社會在不斷的演變,所以中國的史學也在不斷的演變。至於中國社會怎樣的在演變,以及中國史學怎樣的在配合着中國社會在演變;换句話説,就是中國史學爲什麽要分截爲四個時期;關於這問題,不想也不能在這篇通俗的短文中盡量發揮,容將來另文説明。(www.chuimin.cn)

總之,如果通俗地説,中國史學,除了第一期,即萌芽期,不算;第二期的産生期與第三期的發展期可合稱爲“舊史學”,而第四期的轉變期便可稱爲“新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