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某同學對我説:今天的諸位聽都是各院各系的同學,所以題目範圍需要廣一點,故現在要講的題目是中國社會的演變。概自戊戌政變後,中國史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動,同時新史學也就産生了。此種文字,在戊戌後才發現,所以説戊戌爲中國史學的大變動。再看中國封建社會和歐洲的不同,歐洲由氏族變爲奴隸,奴隸變爲封建,封建變爲資本。春秋戰國和鴉片之役是我國社會變動之最大關鍵。......
2023-11-01
今天的題目是“在變動中的中國”。所以要講這個題目的意思,並不是想對於現代中國的政治加以探討,而只是想從歷史方面加以觀察——拿歷史的眼光來認識現在的時代。諸位或者以爲生在現代中國的社會中,是一件很不幸的事;但就歷史觀察,我們做一個現代的中國人,却是非常僥幸的。因爲這是一個偉大的變動的時代,在中國以往的歷史上没有再比它更偉大的了。青年生在這個偉大的變動的時代中,很可以發揮你們的精神和能力,做出偉大的工作,來創造一切、改造一切!
我們要明瞭這種變動的原因,不能不先從歷史方面觀察。
中國的歷史可分爲兩個大段落:第一個段落是没有歷史以前的時期,第二個段落是有歷史以後的時期。第一個時期是所謂野蠻時代。那時,文字還没有産生,所以没有歷史的記載;國家的組織也還没有形成。這第一期的一切形態,現在雖有許多學者在研究,但還没有相當的結果,歷史家稱它爲“史前時期”或“前史時期”。第二個時期是有歷史以後的時期;那時人類已從野蠻時代慢慢的進於開化時代了,歷史家稱它爲“有史時期”。史前時期,我們現在暫且不必説它,我們只説有史時期。
中國有史時期,大概是從黄帝的時候開始;因爲在黄帝時代,已漸有國家的雛形了。這有史時期,我們如果再一步研究時,又可分爲三個大階段。從黄帝到春秋、戰國,這是第一個階段。這時代,社會上分爲兩種階級:一個是貴族階級,另一個便是平民階級,而形成貴族與平民對立的狀態。從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到鴉片戰争,就是清道光二十年以前爲止,這是第二個階段。這時代,貴族和平民對立的局面是打破了,代替它起來的,是地主與佃農兩個階級。從鴉片戰争到現在,是第三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既没有第一階段中的貴族和平民,也不是第二階段中的地主和農民對立的形態。如果中國社會也依照西洋社會發展的原則,現在應該是資本家和勞動者對立的時期。但是,中國受了帝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大規模的民族資本家不能産生,而只産生了替帝國資本主義供奔走的買辦階級。因爲這緣故,所以,從鴉片戰争到現在,可以説是一個很畸形的變態的社會,可以説是一個大變動的過渡的時期,社會上一切都是變態的,都是極紊亂的。
現在我們要講到變動的發生和原因了。
這種變動,從歷史上觀察起來,是一種必然的趨勢。這個變動的時期,大約又可以分爲四個時期;
從鴉片戰争到甲午戰争(光緒二十年),這是第一個時期。——諸位大概都讀過了近世史,當然是很清楚的,甲午戰争便是中日戰争。從甲午戰争到五四運動,這是第二種時期。從五四運動到五卅事件是第三個時期。從五卅事件到現在是第四個時期。這四個時期的分法,是以接受西洋文化的程度的深淺爲標準的。
講到文化,現在有些人常常這樣的説:“我們要恢復中國固有的文化。”其實,中國固有的文化,可以作爲代表的,到底有些甚麽呢?從歷史上觀察,我們勉强地只能説春秋、戰國以前是中國固有的文化發展時期;從漢、唐以來,中國固有的文化已經不完全、不純粹了。我們知道,自漢以後,印度的佛教逐漸傳入中國,對於中國的宗教、哲學、文學、建築及其他藝術都有很大的影響。從明朝嘉靖以後,西洋文化已開始傳到中國來;不過直接接受西洋文化,實起於鴉片戰争。(www.chuimin.cn)
明朝末葉,中國人爲好奇的心理,曾經接受西洋的數學及天文學等,當時也産生過許多專門學者。但這不過因爲西洋有這種學問,中國雖有而不及他們或和他們兩樣,只拿來玩玩而已,並不曾加以怎樣的注意。那時,中國人對於外國人是非常藐視的;他們説外國人是夷狄之族,我們中國是文物之邦——所謂“天朝”。所以當時有許多事情都是輕視外人的。諸位要是看到清朝鴉片戰争以前的書籍奏章,便可以知道了。譬如寫英國人,稱爲“夷”。上面不肯譯寫英雄的英字,下面却加了夷狄的夷字。又如俄國的使臣朝見清朝的皇帝時,一定要他們行中國的禮節——跪地叩頭。這些都是很顯明的例子。就是鴉片戰争開始時,中國人的心理仍舊輕視外人,都以爲是必勝的,但結果却失敗了,訂立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就是《南京條約》。大家受了這個凶猛的打擊,才稍稍有些覺悟了,智識分子中便有些人以爲西洋人的文化是應該研究的。然而,他們當時還只以爲中國各種文化都很高,祇有物質文明比外國低,所以對於西洋的物質文明是應該效法的;西洋人所以得勝,是因爲有大炮、兵船;我們也應該造大炮、兵船,把西洋物質文明接受到中國來。於是仿效西洋,遣派留學生,開造船廠,設機械局,編練海陸軍,學物理、化學。他們以爲這樣一定可以和西洋人抵抗了。這就是第一個時期。
但是事實很難逆料,到甲午戰争一起,又發生變化了。當時日本是小國,中國是大國,中國一向是看不起日本的。當時,日本已經“維新”,已經有西洋的新式的大炮、兵船;但中國也有新式的大炮、兵船了。可是結果又大敗,派大臣到日本訂立第二個不平等條約,這就是《馬關條約》。當戰争時,中國兵船,逃的逃,沉的沉,提督丁汝昌竟至自殺。接受西洋物質文明的結果只是如此,於是智識分子又引起一種覺悟。他們覺得中國除了物質文明不如西洋以外,政治制度也不及西洋。只接受物質文明是不够的,還要再接受西洋的政治制度。但是政治制度却不比自然科學一樣的簡單了。自然科學只有一種一定的原則,政治理論却各各不同。當時,還没有蘇聯的政治組織,但西洋政治制度也已經有民主共和和君主立憲兩種。因爲對於西洋政治制度接受的傾向不同,於是智識分子又分化爲左右兩派。右派主張君主立憲。這派的代表是誰呢?我想諸位都已讀過這個人的文章了。這就是梁啓超。此外還有一個人,便是梁啓超的先生康有爲。左派呢,是主張民主共和的。他們以爲君主政體是不應該存在的;在當時是比較急進的一派。代表的人物就是孫中山先生。現在還活着的章太炎先生也在其内。這兩派各自努力鼓吹活動,想在青年方面得到幫助。這兩派究竟誰成功呢?大家都知道的。右派雖然實行變法,可是戊戌政變(光緒二十四年)只轟轟烈烈的鬧了一場,而結果慈禧太后殺了六君子,康、梁也只得逃走。右派算是失敗了,一切事都完結了。左派雖然遭受了許多挫折,但辛亥革命終於將清朝推翻,將皇帝趕走,而挂起中華民國的招牌。這是進一步的接受西洋政治制度的結果,這是第二個時期。
可是民國成立以後,又造成軍閥混戰的局面,没有一天安寧。起先是袁世凱稱帝,繼之張勛復辟,以後直皖戰争、直奉戰争、江浙戰争,鬧得四分五裂,中國依舊弄不好。一切西洋的政治制度,如議會、憲法等等,一輸到中國,都變成烏烟瘴氣、一塌糊塗。於是頭腦清楚的智識分子又覺得要救中國,光靠物質文明和政治制度是不够的,還要接受西洋全部的文化。於是乘歐戰停止,民治思想擡頭的機會,竭力輸入西洋各種的文化。這時期學生最出風頭。他們一方面評擊中國固有文化的流弊,一方面輸入西洋的一切學術思想。當時出版各種刊物,如《新青年》之類,對於外國學術思想,不管他學派立場如何,對中國有益没有益,祇要是外國的,都是好的。當時,不僅對文學如此,各種學問都是如此。美國的杜威,英國的羅素,德國的杜里舒,歡迎他們來講演,當作菩薩似的捧着;那種如瘋如狂的樣子,好像中國被他們一講演就可强起來似的。在政治思想方面,無論馬克斯、克魯泡特金、托爾斯泰以及基爾特社會主義,都是要的。所以五四運動以後的局面,中國舊的都不要,而只是在搬運外國貨。這是第三個時期。
最後,五卅事件來了。這種情形又改變了。五四運動的主力軍是學生;但在五卅運動中,學生的地位却降低了。固然,五卅運動中,學生們犧牲的也不少;然而,在這次運動中却有了工人們所流的血。尤其是五卅運動和五四運動的不同點,我們應該認清楚的,就是:五四運動只是一種文字的、理論的、以學生爲先鋒的運動;而五卅運動却是實踐的、體驗的、以工人爲主體的血的鬥争。五卅運動以後,混亂的局面更其加甚;各種政黨,組織的組織,分裂的分裂,而互相競争。五四運動時代,《新青年》派與研究系文人鬥争,不過在筆頭、口頭上互相駡駡而已,所謂玩玩“批判的武器”而已;現在大家却用政治的,軍事的力量互相壓迫,簡直是“武器的批判”了。所以鬥争的情形更其猛烈,混亂的情形也更其加甚。這是第四個時期。
有許多青年犧牲在這種鬥争裏面,我們當然認爲是悲慘的事情;但是如果拿歷史的眼光看,却含有歷史的必然性。因爲最初只是接受西洋的物質文明;又次才接受西洋的政治制度;又次再接受西洋的全部文化;而現在却硬要將西洋的思想分别實行。這種現象,固然談不到樂觀,但也不必悲觀。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最偉大,最變動的時期,祇要你把眼睛張大,看清楚從古代到現在的歷史的演變,看清楚從西洋到遠東的國際的局面,看清楚你自己所應負的責任,那你决不至於悲觀了。一個青年,不應該祇在學校讀死書,到社會混飯吃,而應該有把握的縱横地把中國認識,把社會認識,然後應用你自己的冷静的理智和熱烈的感情,以完成你應負的使命!
〔一中學生周夢弼、楊長春記録〕
原載《中學生》1934年第42期;《明天》1935年第3期轉載。據《中學生》録。
有关周予同教育論著選編的文章
暨南某同學對我説:今天的諸位聽都是各院各系的同學,所以題目範圍需要廣一點,故現在要講的題目是中國社會的演變。概自戊戌政變後,中國史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動,同時新史學也就産生了。此種文字,在戊戌後才發現,所以説戊戌爲中國史學的大變動。再看中國封建社會和歐洲的不同,歐洲由氏族變爲奴隸,奴隸變爲封建,封建變爲資本。春秋戰國和鴉片之役是我國社會變動之最大關鍵。......
2023-11-01
想明暸中學國文教授的真正目的,非先了解中學校的性質不可。况且這種以教師爲中心的教授法,絶對不適合於現代的教育。中學生在學問上,是預備升學的;在社會上,是養成一個完全的人。現在我根據以上的原則,暫定一個中學國文的理想標準:A.人人能用國語或近的文言,自由而敏捷的發表思想情感,或紀述事實,絶對没有文法上的錯誤。B.人人能懂得中國文學和學術變遷的大概。......
2023-11-01
在上海,時常承各學校或各文化團體邀請講演中國歷史的特徵。這三個時期的劃分是依社會組織的不同而劃分的。現代的西方的思想是由外而内的,由物到心的,由社會及於個人的。總括來説,在上古時期,無論政治、經濟和文化都完全是受着貴族們統治的。簡單的説,就社會演變的情形説,殷商可以説是貴族政治産生時代,西周是貴族政治發展時代,春秋、戰國是貴族政治崩潰時代。到了西周時代,文化纔到了“史官”的手中。......
2023-11-01
敦煌書庫的發見,對於中國文學的影響,約略的説,可分兩層:一爲發見許多正統文學與民間文學的作品,這些作品是有相當的或偉大的文藝價值的;二爲因發見許多作品,使我們對於傳統的因襲的文學史上的見解得以修正;更重要的,就是自從這些作品發見之後,我們曉得印度文化影響及於中國不僅僅如常識所推測的在於宗教、哲學、建築、塑象、繪畫、音樂等方面,而且及於文學。敦煌書庫所發見的文學作品,可先大别爲正統文學與民間文學。......
2023-11-01
二日午後,反動軍警在東安市場逮捕了北大販賣國貨團的七個學生。六月三日上午,各校學生加入演講團的約兩千多人,每十人爲一隊,分别到達劃定演講地點,便突然高舉寫有標語的旗幟,大聲演説。但學生聯合會没有退縮,於三日晚再度秘密議决,演講團在四日繼續進行,并通電上海各報説明被鎮壓的真相,聲明“一日不死,此志勿奪,殺殺敵”。次日上午,演講團出發人數約一千四五百人。......
2023-11-01
現行學制,最使人不滿意而招訾議的,就是中學校;而中學校國文成績的不良,又是這許多使人不滿意而招訾議的原因之一。所以在討論中學國文課程之先,應該將其他使國文成績不良的原因稍微説明一下;因爲這一層是討論國文課程的先决問題,决不是題外的閑文。現在我依個人的意見,先將新制中學國文課程列表於下,然後再加以説明。......
2023-11-01
國語的内容,可以分爲音韵、詞類、語法三種;而參與國語動的人,可分作教育、文學兩方面。六年一月以後,可稱爲國語文學動時期。國語動的時候,不過想統一言語,從發生到現在差不多有三十年的歷史了。民國紀元前二年資政院議員江謙用説帖質問學部分年籌辦國語教育的事情。......
2023-11-01
自“文學革命”的旗幟樹立以來,中國國文教授就成爲可研究討論而急待解决的問題。中國國文教師一部分腐敗的狀况固不可諱言;但是我們用稍微深刻的眼光觀察一下,只有悲憫的情緒,只有憤慨前代遺留的惡果和現社會組織的不良,决不能讓那班“彎腰駝背”的老夫子們專負這重大的罪過。况且就現在的教育制度説,中學國文教師絶無增進學識的機會;不論你是誰,擔任這職務三五年後,時代落伍者的命就加在你身上。......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