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甲骨學研究的成果及重要研究者

甲骨學研究的成果及重要研究者

【摘要】:收藏、調查、拓印,不過是研究“甲骨學”的入手方法;真正從事研究而有成績的,那就非有基本的深博的學問不可。甲骨學研究的演進,大概由古董的鑒賞,進而爲文字的校訂,再進而爲古史的考證,最近又再進而成爲考古學中之單立的一支。繼孫氏而研究甲骨的,是羅振玉。此外研究甲骨學而有所述作的,爲王襄、商承祚、葉玉森諸氏。羅、王之外,以葉氏爲較特出,而有自得的研究。

收藏、調查、拓印,不過是研究“甲骨學”的入手方法;真正從事研究而有成績的,那就非有基本的深博的學問不可。甲骨學研究的演進,大概由古董的鑒賞,進而爲文字的校訂,再進而爲古史的考證,最近又再進而成爲考古學中之單立的一支。這種研究的開創者,當首推瑞安孫詒讓(仲頌)。起初劉鶚印行《鐵雲藏龜》,於序文中定爲殷人掌卜者的刀筆書,已稍開研究的端緒。一九〇四年(清光緒三十年甲辰),孫詒讓根據《鐵雲藏龜》,考訂文字,成《栔文舉例》二卷,分爲十篇:一、日月;二、貞卜;三、卜事;四、鬼神;五、卜人;六、官氏;七、方國;八、典禮;九、文字;十、雜例。孫氏深於古文字學,自謂“治古文大篆之學四十年,所見彝器款識逾二千種”;又曾著《古籀拾遺》,推爲晚清文字學的名著;所以這部書,在現在看,雖不免有些謬誤,但“篳路藍縷”的功勞固不可没。次年,一九〇五年(清光緒三十一年乙巳),孫氏又成《名原》一書,取甲骨文字以和《説文》金文中的古籀相勘校,以明文字的沿襲。《栔文舉例》向無單行本,一九一七年(民國六年丁巳),王國維得原稿於上海書肆,由羅振玉收印於《吉石盦叢書》第三集中。一九二七年(民國十六年丁卯),上海書肆又由《吉石盦叢書》中抽印單行。

繼孫氏而研究甲骨的,是羅振玉。初一九〇九年(清宣統元年己酉,日本明治四十二年),日本林泰輔撰《清國河南省湯陰縣發現之龜甲獸骨》一文,富岡謙藏撰《古羑里城出土龜甲之説明》一文,都載於《史學雜志》。林氏并曾將論文寄贈羅氏。次年,一九一〇年(清宣統二年庚戌),羅氏盡力研究,成《殷商貞卜文字考》一卷以答林氏,自詡爲“可正史家之遺失,考小學之源流,求古代之卜法”。自這部書出,然後確定甲骨出土的地方是殷武乙的故墟,這些卜辭也就是王室的遺物。一九一四年(民國三年甲寅),羅氏得王國維的助力,復成《殷虚書契考釋》一書,分爲八篇:一、都邑;二、帝王;三、人名;四、地名;五、文字;六、卜辭;七、禮制;八、卜法。這書六萬餘言;關於人名、地望、祭典、詞例,都有明確的解釋;甲骨文字可識的,達五百以上;在甲骨學著作中,不能不推爲名著(近出增訂本,分爲三卷)。一九一六年(民國五年丙辰),羅氏又集録不可識的字千餘,印爲《殷虚書契待問編》,以求學者的考訂。

使甲骨學由文字的校訂推進到古史的考證的,是海寧王國維(静安)。王氏是羅氏的親友,時得見甲骨文字。一九一三年(民國二年癸丑),王氏撰《明堂寢廟考》一文,就引用殷商卜辭。一九一五年(民國四年乙卯),撰《洛誥解》、《鬼方昆夷玁狁考》、《三代地理小記》諸文,徵引卜辭更多。一九一七年(民國六年丁巳),撰《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續考》、《殷周制度論》諸文,考明商周間的史實,不僅上正《史記》、《漢書》的錯誤,而且打破夏、商、周三代一系相承之儒家假設的歷史觀念。同年,又爲《戩壽堂所藏殷虚文字》成《考釋》一卷,頗多補苴羅氏所不及。一九二〇年(民國九年庚申),撰《隨庵所藏殷虚文字跋》《釋珏朋》《釋禮》諸文;而其他《説斝》《説俎》《釋史》《釋由》《釋辪》《釋昱》《釋旬》《釋西》《釋物》《釋牡》諸文,也都取證於甲骨。一九二五年(民國十四年乙丑),王氏就聘北京清華學校國學研究院,先後演講《中國近二三十年來新發現之學問》和《古史新證》,也頗多發揮甲骨學的話。王氏爲學,縝密而不自誇,絶無近代學人叫囂標榜的惡習;他對於甲骨學的成就决不止於此,但可惜王氏因爲思想和生活的苦悶,竟於五十一歲的壯齡赴昆明湖自殺了。(www.chuimin.cn)

此外研究甲骨學而有所述作的,爲王襄、商承祚、葉玉森諸氏。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辛酉),天津王襄依《説文解字》五百四十部,編著《簠室殷契類纂》,計四册,三百餘頁,得字八百七十三,重文二千一百一十,頗便於學者的翻閲。一九二三年(民國十二年癸亥),羅氏弟子番禺商承祚編著《殷墟書契類編》,例也一依《説文》,性質和《類纂》相近。同年十二月,丹徒葉玉森撰《殷契鈎沉》甲乙二卷,載於《學衡雜志》第二十四期。次年(一九二四年,民國十三年甲子),又續撰《説契》一卷,《研契枝譚》卷甲,載於《學衡雜志》第三十一期。又次年(一九二五年,民國十四年乙丑),王襄復印行《簠室殷契徵文》,附《考釋》二册。同年,葉玉森復印行《鐵雲藏龜拾遺》,亦附《考釋》。羅、王之外,以葉氏爲較特出,而有自得的研究。此外尚有丹徒陳邦懷撰《殷虚書契考釋小箋》(一九二五年,民國十四年乙丑),及《殷契拾遺》(一九二七年,民國十六年丁卯),丹徒陳邦福撰《殷虚薶契考》及《殷契辨疑》,嘉興胡光煒撰《甲骨文例》(都在一九二八年,民國十七年戊辰出版),但都非巨著,發明亦不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