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中國留日學生已率先行動了。當天下午,北京各高校代表立即在北大集會抗議,并呼吁全國各界在五月七日或九日“國耻紀念日”同時舉行國民大會,表示誓死抗争的民意。五月四日上午,各校派出的代表,在法政專門學校舉行了聯合會議。因此,在隊伍被迫退出東交民巷巷口之後,我們一些同學便忽然高呼到趙家樓曹汝霖宅去,馬上得到群一片贊同的響應。趙家樓的胡同比較狹窄,隊伍進去顯得相當擁擠。......
2023-11-01
我在本刊第一期上發表的《國語文的價值》,是偏理論方面的;現在這篇文字,是偏於實際方面的。我爲什麽作這篇文字呢?第一,我想用一種系統的介紹,使内地人明瞭國語運動不是一二人的空想,也不是短時間的歷史;知道國語是現在中國教育方面、文學方面頂要緊的事情,并且是當然的事情;我們只有積極的修正,决不可消極的反對的。第二,大凡一個問題,總是先有理論;但是只有理論,不去實行,那就變成了空談,是毫無益處的;所以實際方面也是很要緊的。我很希望内地人看了我第一篇文字,抛弃國語懷疑的意見;看了這篇文字,就鼓起勇氣加入國語運動。第三,我想借這歷史証明中國進步遲緩的原因和國民性的弱點。你看國語運動差不多三十年了,但是現在的成績不過如此,許多人還是老着臉甘心做“時代的落伍者”,來死命的反對。黎錦熙君有幾句專對於注音字母發的沉痛的話,他説:“在這七年之中,所有此事之經過,以及各方面對於此事之批評之懷疑之阻礙,一言蔽之,不過是將前清光緒末年到宣統三年經過的情狀,搬來覆演一番……就國語一事而推之,民國以來一切思想與事業全不長進的緣故,也就可以知道。”咳!諸位!我們中國真是老大民族,在進化路上走三步退四步,後日不知怎樣結果呢?我很希望讀者得一種譬悟,努力往前跑,老年變成青年,青年總是青年,那就是萬幸了。
國語的内容,可以分爲音韵、詞類、語法三種;而參與國語運動的人,可分作教育、文學兩方面。教育方面的人雖然有國語全部的計畫,但是成功的還只是音韵;文學方面的人是想用文學的力量來統一詞類語法,至於音韵是不注意的。我知道分類是狠不周密的,像我師錢玄同先生是對於兩方面都盡過力的。並且近二年,這兩方面成了混合的現象;舉個明顯的例罷,如現在國語傳習所所聘的教員,是兩方面都有的。不過就大體説,這分類或則是可以的。再就時代説,自民國六年以前,可稱爲注音字母運動時期。六年一月以後,可稱爲國語文學運動時期。這時期的,注音字母雖然依舊進行,但是勢力遠不及文學的蓬勃。自八年“五四”以後一直到九年一月,可稱爲國語運動成功時期。不過這種區别,也只是大概,决不可呆看的。
我這篇文字有幾點請注意的地方:(一)民國紀元前七年以前的歷史,他的時日不容易查,只得總説一下。(二)八年“五四”以後,關於國語的設論和出版物非常的多,我們不能都載入,只得選著名一點的。(三)凡史事知年不知月的,列在每年起首;知月不知日的,列在每月起首。(四)文中所記載的師友和平素景仰的人物,現在用歷史的眼光,一概去了稱號,直接書名。(五)這種表譜式的文章,總是乾燥無味;但是這不得已的苦衷,請讀者忍耐一點。還有一層請諸位原諒的,就是我作這篇文字,因爲學識的淺陋,時間的匆促,書籍的缺乏,篇幅的限制,决不能得完備的作品。這是我很抱歉的,我希望諸位矯正我的錯誤並且供給我的材料。
“國語”二個字,本是古代左丘明著的一部國别史的書名,和現在我們用的意義是絶不相同的。遼金元清時代所稱的國語,乃是契丹語女真語蒙文滿文,不過拿异族支配的權威,和漢文區别就是了,現在所稱的國語,乃是和外國通商後所發生的新名詞。至於最初采用這兩個字的,是始於民國紀元前二年江謙質問學部的説帖。國語運動的時候,不過想統一言語,從發生到現在差不多有三十年的歷史了。起初外人學習官話苦中國没有標音的字母,就用羅馬字母作成音標。後來我國人漸漸覺悟,於是自己製造音標,如福建的蔡錫勇,江蘇的沈學,直隸的王照,浙江的勞乃宣都是;——從我們温州陳虬的甌文,其實也是音標文字的一種——而汪的京音字母和勞的簡字更著名。民國紀元前七年以前,北京拼音官話書報社定官話字母,用五十母十二韵四聲轉展相拼,得二千餘音,包括京師語言。後來直隸總督袁世凱、盛京將軍趙爾巽在直隸、奉天推行,成績都非常的好。
民國紀元前七年署兩江總督周馥設簡字學堂於江寧城。民國紀元前四年勞乃宣進呈《簡字譜録》五種。他的摺文裏説:“中國文字奥博,字多至於數萬,通儒不能遍識,即目前日用所需,亦非數千字不足應用。學童入塾,至少必五七年,始能粗通文理。貧民子弟,安得有此日力?”又説:“今日欲救中國,非教育普及不可;欲教育普及,非有易識之字不可;欲爲易識之字,非用拼音之法不可。”
民國紀元前三年勞乃宣奏請於籌備立憲清單中所開的簡易識字學塾内,附設簡字一科。勞氏又和趙炳麟、汪榮寶在北京發起簡字研究會。
民國紀元前二年資政院議員江謙用説帖質問學部分年籌辦國語教育的事情。他説帖裏説:“官話之稱,名義無當。話屬之官,則農工商兵非所宜習,非所以示普及之意。……是否須改爲國語,以定名稱。”江氏又著《小學教育改良芻議》。他説:“初等小學前三年,非主用合聲簡字國語,則教育斷無普及之望。”
同年,程先甲等四十五人,韓德名等一百八十七人,劉照藜等二人,韓印符等八人,慶福等一百十一人,用説帖陳請資政院,提議用簡字在官話傳習所教授。
同年十二月,資政院特任股員長嚴復在議場報告審查采用音標試辦國語教育案,多數贊成通過。他報告書中説:“簡字當改名音標……一以示爲形字補助正音之用,一以示拼音性質與六書形字之殊。”
民國紀元前一年六月,學部中央教育會開會,會員百九十六人,張謇爲正會長,議决統一國語辦法案。
民國元年十二月,教育部公布讀者統一會章程。他第三條的會員組織説:“(一)教育部延聘無定額。(二)各地代表員各省二人,蒙藏一人,華僑一人。”第五條本會職務:“(一)審定一切字音爲法定母音。(二)將所有國音均析爲至單至純之音素,核定所有音素總數。(三)采定字母,每一音素均以一字母表之。”
民國二年一月,胡以魯所著的《國語學草創》出版。他的第八篇是《論標準語及標準音》。他用他的師章炳麟的説,主張用湖北語作標準,又主張設國語統一調查會和國語統一研究會。
同年二月十五日,讀音統一會成立,會員七十九人,會長吴敬恒。經過三個月,議决注音字母三十九,並審定八千多字的音。
同年八月,《東方雜志》第十卷第八號發表邢島的《公定國音字母之概説》。
民國三年十二月,王璞等在北京組織讀音統一期成會。
民國四年一月,讀音統一會直隸代表王璞等呈教育部,請頒行注音字母。他呈文裹説:“自閉會迄今,已將二載,仍未頒布施行。”
同年十一月,王璞等又作第二次的呈請,並創立注音字母傳習所。教育總長張一麟月捐俸銀二百圓。
民國五年,蔡元培等組織中華民國國語研究會,呈教育部立案。他呈文的起首説:“竊維吾國今日欲圖教育之普及,必自改良教科書始;欲改良教科書,必自改革今日教科書之文體,而專用尋常語入文始。”這個會在民國六、七、八三年的春天,都開了一次大會。蔡元培爲正會長,張一麟爲副會長。
同年五月十日,《東方雜志》第十三卷第五號發傖父(杜亞泉)的《論國音字母》。
民國六年,國語研究會會員黎錦熙擬《國語研究調查之進行計畫書》。他區國語内容爲三項:(一)音韵部以字母和今韵爲基本研究,(二)詞類部以單字形義和詞性爲基本研究,(三)語法部以文法爲基本研究。
同年,第三次全國教育聯合案議决,請教育部定國語標準,並推行注音字母,以期語言的統一。
同年,江蘇省教育會議决各學校用國語教授。
同年一月,《新青年》雜志二卷二號發表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他提出改良的八事:(一)須言之有物。(二)不摹仿古人。(三)須講求文法。(四)不作無病之呻吟。(五)務去爛調套語。(六)不用典。(七)不講對仗。(八)不避俗字俗語。
同年二月,《新青年》二卷六號發表陳獨秀的《文學革命論》。他這篇有幾句最緊要話:“余甘冒全國學究之敵,高張文學革命軍大旗,以爲吾友之聲援。旗上大書特書吾革命軍三大主義,曰推倒琢玉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曰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曰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瞭的通俗的社會文學。”
同年,《新青年》二卷六號發表胡適的白話詩八首。
同月二十五日,錢玄同寫信給陳獨秀説:“弟對於應用之文,以爲非做到言文一致地步不可。”——載《新青年》三卷一號。
同年四月九日,胡適寫信給陳獨秀,駁林紓的《論古文之不當廢》。——載《新青年》三卷三號。
同年五月一日,《新青年》三卷三號發表胡適的《歷史的文學觀念論》。他説:“今日之文學,當以話爲正宗;然此但是一個假設之前提,……而今後之文學之果出於此典否,則猶有待於今後文學家之實地証明。”
同年六月一日,《新青年》三卷四號發表胡適的白話詞四首。
同年七月一日,錢玄同寫信給陳獨秀,舉出應用文改革大綱十三事。現在舉出二條:(一)以國語爲之。(七)凡兩等小學教科書及通俗書報雜志新聞紙均旁注注音字母。——載《新青年》三卷五號。
同月二日,錢玄同寫信給胡適,討論國語的事情——載《新青年》三卷六號。
同年八月一日,《新青年》三卷六號發表錢玄同給陳獨秀的信。他説:“我們既然絶對主張用白話體做文章,則自己在《新青年》裏面做的,便應該漸漸的改用白話。”又説:“這個標準國語,一定是要由我們提倡白話的人實地研究嘗驗,才能制定。”
民國七年,教育部函南京武昌高等師範學校,籌設國語科。
同年一月十日,錢玄同爲胡適作《嘗試集》序——載《新青年》四卷二號。
同月十五日,《新青年》四卷一號發表錢玄同的《論注音字母》,又發表北京大學文科學生傅斯年的《文學革新申義》。
同年二月,吴敬恒與錢玄同通信,討論注音字母——載《新青年》四卷三號。
同月十五日,《新青年》四卷二號發表傅斯年的《文言合一草議》。
同年三月十五日,《新青年》四卷三號發表王敬軒的來信,他反對白話文,劉復又寫信駁他。——有説王敬軒並無其人,是《新青年》記者假托的。(www.chuimin.cn)
同年四月,教育部召集全國高等師範校長會議,議决高師於夏期附設國語講習科,專教注音字母和國語,以養成國語教員爲宗旨。
同年四月十五日,《新青年》四卷四號發表胡適的《建設的文學革命論》。他把《文學改良論》的“八不主義”併爲四條:(一)要有話説,方才説話。(二)有什麽話,説什麽話;話怎麽説,就怎麽説。(三)要説我自己的話,别説别人的話。(四)是什麽時代的人,説什麽時代的話。他説:“我建設新文學論的唯一宗旨,只有十個大字:國語的文學,文學的國語。”
同年五月十五日,《新青年》四卷五號發表魯迅(周樹人)的《狂人日記》。——按我個人的意見,這是國語文學最好的藝術。
同年十月,第四次全國教育聯合會議决言文接近的方法。
同月十五日,《新青年》五卷五號發表吴敬恒的《補救中國文字之方法若何》。
同月二十三日,蔡元培在北京高等師範國文學會演講。他説:“學生的國文既應以實用爲主,……我們不能不主張白話。”又説:“我們現在不必模仿古文,也不必作那種圖案的文章;凡是記述説明的,必要用白話才對。”——見我的學校筆記。
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教育總長傅增湘公布注音字母。
同年十月二十五日,《新青年》五卷六號發表周作人的《人的文學》。
同月二十六日,傅斯年著《怎樣作白話文》。他説白話散文的憑籍:(一)留心説話,(二)直用西洋詞法,造成一種歐化國語的文學。——載《新潮》一卷二號。
同月二十八日,教育部公布國語統一籌備會規程。他籌備的事項:(一)音韵,(二)辭典,(三)語法,(四)各種語體書報。
民國八年一月十五日,《新青年》六卷一號發表張壽鏞的《對於革新文學之意見》。
同年二月,胡適著的《中國哲學史大綱》卷上出版,除引用原文外,概用白話,這是近人用白話著書的第一部。
同年三月,《東方》雜志六卷三號轉載《南京高師日刊》胡先驌的《中國文學改良論》上。他反對白話文。
同月十八日,北京《公言報》——這是安福部的機關報——載林紓給蔡元培的信一封。他反對國語文學説:“若盡廢古書,行用土語爲文字,則都下引車賣漿之徒……均可爲教授矣。”同日,蔡覆林書——載《北京大學日刊》和《公言報》——他説:“(乙)白話果是否能達古書之義?(丙)《北京大學》教員所提倡之白話的文字,是否與引車賣漿者所操之語相等?”他有很緊要的話:“《天演論》《法意》《原富》原文皆白話也,而嚴幼陵譯爲文言;少馬仲、迭更司、哈德等所著小説,皆白話也,而公譯爲文言;公能謂公及嚴君之所譯,高出於原本乎?若内容淺薄,則學校報考時之試卷,普通日刊之論説,儘有不值一讀者,能勝於白話乎?”
同年四月九日,羅家倫駁胡先驌的《中國文學改良論》。他説:“文學是要用國語來做的,才會成真文學;國語有了文學的性質,以後才是真國語。”——載《新潮》一卷五號。
同月十五日,《新青年》六卷四號發表朱希祖的《白話文的價值》。
同月十六日,教育部公布注音字母音類次序。
同月二十一日,國語統一籌備會成立,張一麟爲會長,通過議案十件:(一)加添閏母的提議,(二)國語統一進行方法的議案,(三)國語統一進行方法案,(四)編輯國語辭典及國語文典入手辦法案,(五)國語辭典之編纂擬博采海内方言案,(六)擬請教育部推行國語教育辦法五條案,(七)欲謀國語統一宜先推行注音字母案,(八)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方案,(九)加添注音字母小草議案,(十)民國二年讀音統一會通過增製閏音音標之説明與調查方言聲韵表。
同年五月,黎錦熙著的《國語學講義》出版。
同月四日,北京學生爲外交問題發生群衆運動,學生被拘的四十多人。當時發的傳單,和後來學生界的出版物,和一二新聞報,都是用白話。這事對於國語運動的擴張是很有關係的。
同月十五日,《新青年》六卷五號發表胡適的《我爲什麽做白話詩》?
同年六月三日,北京學生爲外交問題露天演講,當時用的傳單都是國語。連日學生被政府拘留在北京大學法科理科的大約三千多人。
同年八月,《新教育》一卷五號發表張一麟的《我之國語觀》。
同月,商務印書館的《新體國語教科書》出版。
同年十月,胡適擔任北京高等師範國文部三年級國語語法學的功課。——這是語法學的第一次實驗——他第一天上課説:“他們有一種迷信……就是標準語的製定。……這樣的希望是不成的。……標準語不是少數人一時可以造作的,也不是政府的命令或教育部頒行的。……誰能作成的呢?諸位做成的。……諸位下一個决心去做……不過將語句中的極土俗的極不普通的字句除掉就是了。”——見我的學校筆記。
同年十一月一日,《新青年》六卷六號通信欄發表潘公展、陳懋冶、郭惜和胡適、錢玄同討論國語的信。
同月十七日,蔡元培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演講《國文之將來》。他説:“國文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白話與文言的競争;我想將來白話派占優勝的。”又説:“高等師範學校的國文應該把白話文作爲主要;至於文言的美術文,應作爲隨意科,就不必人人都學了。”——《新生活》十四期。
民國九年一月十二日,教育部咨各省區,凡國民學校一二年級,自本年秋季起,先改國文爲國語,以收言文合一的功效。
同年二月一日,《新青年》七卷三號發表胡適的《國語的進化》。他説文言的退化:(一)文言達意表情的功用,久至减少至很低的程度。(二)文言的史書傳記,只能記一點極簡略極不完備的大概。(三)這二十年的教育經驗,更可以證明文言絶對不够用。(四)作社會共同生活的媒介物,文言更不中用。他又説白話的進化:(一)該變繁的都漸漸變繁,該變簡的都變簡了。
同月二日,教育部頒行新式標點符號全案。
同年四月一日,教育部開國語傳習所,聘錢玄同、胡適、黎錦熙、陳文華等教授。課程:(一)國音,分爲三部,(1)注音字母,(2)發音學通論,(3)中國音韵沿革,(二)國語文法,(三)國語教授之研究,(四)國語練習,[1](五)言語學大意。
同月十日,商務印書館《教育雜志》出國語研究號。
國語運動的歷史,到此可以暫時告一段落了。我希望讀者不要作無味的表譜看,要作鼓勵勇氣的興奮劑看。我很希望這將來的歷史上有我温州的字樣,并且希望這字樣越早發現越好。這篇文字是很簡略的,現在介紹兩部比較有系統并且簡要的書,作諸位研究國語的參考。
(一)《國語學講義》 黎錦熙著 商務印書館出版
(二)《文化新介紹》(文學) 尚學會輯 山東濟南鵲華橋東路北公字五號尚學會出版
原載於《甌海新潮》1920年第1卷第3號。發表時署名“周蘧”。
有关周予同教育論著選編的文章
那時,中國留日學生已率先行動了。當天下午,北京各高校代表立即在北大集會抗議,并呼吁全國各界在五月七日或九日“國耻紀念日”同時舉行國民大會,表示誓死抗争的民意。五月四日上午,各校派出的代表,在法政專門學校舉行了聯合會議。因此,在隊伍被迫退出東交民巷巷口之後,我們一些同學便忽然高呼到趙家樓曹汝霖宅去,馬上得到群一片贊同的響應。趙家樓的胡同比較狹窄,隊伍進去顯得相當擁擠。......
2023-11-01
從“五四”到現在,已經四十周年了,活在記憶裏的,也都成片斷。我們那時在校裏原有一個小組織,參加的大約有各科同學幾十個人。從逮捕同學的消息傳開,學生們開始散去,所以章僅僅被毆受傷而没有致死。因軍警開始逮捕,學生各自疏散回校,已不能保持正式的隊形。追憶到五四,我很激動的追憶到去年十月間因飛機失事而遇難的鄭振鐸同志。......
2023-11-01
這意見又可分爲兩點:一是就“中國現代教育制度的來源及其性質”方面觀察,一是就“中國中小學課程的演變”方面觀察。换一句話説,對於現在社會上流行的所謂“讀經問題”,我是很鮮明的站在反對一方面的。先説第一點,——由中國現代教育制度的來源及其性質方面觀察讀經問題。這是現代教育制度的性質和中國固有的教育制度最大不同之點。這是中國第一個公立小學,也是第一個師範附屬小學。......
2023-11-01
對於這天詩及其注釋,不想再多所批評,總之,在“天開文”的領導之下,自然會有“座塌燈昏”的《太上感應篇》!★ ★ ★ ★ ★從“天開文”一變而爲“天開水”,於是“天灾流行”一語又成爲官僚階級掩罪的妙訣。自己民族不挣氣,没有絲毫抵抗的能力,并且没有絲毫抵抗的準備,而只是希望“上天示警”,這是民族卑劣心理的十足表現!......
2023-11-01
我今天講演的題目是“中國教育的路”。有史以前的教育史,因爲中國考古學、社會學還不甚發達,所以關於原始時代教育的情形也還不能十分明暸。就是中國的教育由貴族教育進化到士大夫教育,再由士大夫教育進化到大教育,它不僅在量的方面日在擴張,而且在質的方面也發生變异。因爲現在的教育制度根本就不合理,不但中國的教育制度不甚合理,就是西洋的教育制度也不見得合理。......
2023-11-01
想明暸中學國文教授的真正目的,非先了解中學校的性質不可。况且這種以教師爲中心的教授法,絶對不適合於現代的教育。中學生在學問上,是預備升學的;在社會上,是養成一個完全的人。現在我根據以上的原則,暫定一個中學國文的理想標準:A.人人能用國語或近的文言,自由而敏捷的發表思想情感,或紀述事實,絶對没有文法上的錯誤。B.人人能懂得中國文學和學術變遷的大概。......
2023-11-01
自“文學革命”的旗幟樹立以來,中國國文教授就成爲可研究討論而急待解决的問題。中國國文教師一部分腐敗的狀况固不可諱言;但是我們用稍微深刻的眼光觀察一下,只有悲憫的情緒,只有憤慨前代遺留的惡果和現社會組織的不良,决不能讓那班“彎腰駝背”的老夫子們專負這重大的罪過。况且就現在的教育制度説,中學國文教師絶無增進學識的機會;不論你是誰,擔任這職務三五年後,時代落伍者的命就加在你身上。......
2023-11-01
這些石室中之一藏有書籍及其它美術品。這石室外加複壁,所以歷來不曉得它是一個寶貴的書庫。敦煌千佛洞全景之一角斯坦因發見敦煌千佛洞書庫,是在一九〇七年五月二十日。發見千佛洞書庫是他第二次考古的重要成績。敦煌千佛洞書庫發見之各種語文敦煌千佛洞書庫發見之佛教經卷自從英國得到敦煌古物以後,法國也不肯示弱,立刻遣派伯希和到敦煌來搜求。又據葉昌熾《語石》卷一頁二十九,有如下的叙述:敦煌縣千佛洞,即古之莫高窟也。......
2023-11-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