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周予同教育论著:中国学校训育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周予同教育论著:中国学校训育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摘要】:我在本志第一號本欄裏,對於中國學校的訓育,曾有兩句不客氣的武斷語;説“五四以前,是教師壓制;五四以後,是學生放縱。”現在我覺得中國學校訓育的無成績,辦教育的固然應該負責;但教育制度的不良,實在是根本的原因。想學校有真正訓育的功能,根本上須先改良現行的經濟制度,使教師的生活不致於商品化纔可。——這固然是中國國民的劣根性,但一部分原因實由於學校訓育之缺乏講學時代的精神。

我在本志第一號本欄裏,對於中國學校的訓育,曾有兩句不客氣的武斷語;説“五四以前,是教師壓制;五四以後,是學生放縱。”現在我覺得中國學校訓育的無成績,辦教育的固然應該負責;但教育制度的不良,實在是根本的原因。訓育决不是校長或學監先生們開幾次訓話會,或添設幾個訓育主任所能够奏效的。訓育是應該使學生的全生活浸潤在特别的一種環境裏,對於教師自然而然的起一種人格的感化;學生對於教師的言行,是發於内心的響應或模仿,而决不是外加的或表面的屈服。這種話,和官僚化的校長或流氓式的教師,固然無從説起;但我覺得就是道德高尚的校長或教師,在這種商品化的教育制度底下,也决不易引起人格的感化;就是能够引起,也决不會深刻。試看現在一般國立省立縣立的學校校長,都是由官廳以命令委任。有了校長,然後校長個人直接的間接的拉了許多教員。有了教員,然後四方八面的招了許多學生。這許多人的結合,完全不是情意相投或主義相同的關係,不過大家以爲這樣子的聚集了許多人,便叫做學校罷了。所以現在我們觀察學校的性質,算是奇怪極了。校長的性質介於老闆——北方稱爲掌櫃——和官僚之間;學監近乎獄卒的變相;教員簡直是賣藝者,將他們獲得的知識切作一小塊一小塊的按時間來另賣;學生呢,産生出兩派:老實一點的,勤勤懇懇,作一個稗販者,將來可以依他的師父、太師父的辦法,也將販來的知識切作小塊的叫賣;頑皮一點的,簡直是觀客,他用冷刻的眼睛和驕傲的態度來批評講壇上的獨人戲。我們閉了眼睛想像一下,這是怎麽古怪的場所呢!所以我覺得現在的學校的確受了不良經濟制度的醜化;在這樣性質的學校裏,只有智識的傳授和體育的訓練,而决談不到訓育。

想學校有真正訓育的功能,根本上須先改良現行的經濟制度,使教師的生活不致於商品化纔可。但是這不能急切實現的,現在補救萬一的辦法,我以爲只有采用從前講學的精神。中國舊有的教育制度,在政府一方面所提倡的,如漢的經學、唐的詩賦、宋元明清的制藝,固然都是一種借“稽古右文”的名詞來實行“天下英雄盡入我彀中”的愚民政策;但是民國實行的教育制度——講學——的確不僅只是智識的傳授,并且是道德的感化。他們師生之間,不是没有經濟的關係,但决不是像現在商品化的態度。這種精神,在春秋、戰國時候的諸子、宋明的理學、清的漢學,都非常顯著。就是前清初辦學校的時候,如湖南的時務學堂、各省的陸軍小學,這種精神還稍稍存在。他們當教師的每每借學堂來播傳政府所稱爲危險的思想,或實行組織秘密的會社。現在怎麽樣呢?數年來大吹大擂的“文化運動”,澈底看一下,勉强可以説成功的,不過是將“之乎者也”變作“你我的嗎”的一種文字改革罷了。教育界中人物,所稱爲翹楚的,誰能將極熱切的感情和極剛毅的意志來感化我們青年呢?我覺得現在一般青年真是委靡頽喪極了!——我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個。——這固然是中國國民的劣根性,但一部分原因實由於學校訓育之缺乏講學時代的精神。

我以爲今後學校想恢復講學時代的精神,有兩種方法:一種先使全校教職員爲主義或意志的結合,然後號召國内信仰這主義或信仰這些教職員的青年。一種是先有許多學生,然後憑學生全體的意見來聘請校長或教職員。這種辦法,我以爲在訓育方面一定可以奏效。我覺得救中國固在青年;然救中國的青年首在熱切的情感和剛毅的意志;而想達到這種目的,又非使學校恢復講學精神不可。但這件事很繁雜,我很希望國内教育家分點時間研究研究這個提議才好。(www.chuimin.cn)

原載《教育雜志》1922年第14卷第3期。